96岁老兵不忘“红嫂”救命恩
2025-04-07 16:55 我言新闻

4月4日是清明节。在东台市新街镇东海村,通过网络,远在万里外的福建省军区原司令员卢福祥,与他的救命恩人,“苏北红嫂”万八芳、王秀英婆媳俩,超越时空“相见”。

78年了,卢福祥在睡梦中,一次次与万八芳、王秀英婆媳俩相见。谁知现实中相见,却只能见到手绘遗像,只能见到她俩的坟墓。

视频里,96岁的卢福祥让人扶起他,向“恩人”深深鞠躬。抬起头时,卢老已经泪流满面。

他用颤抖的声音,断断续续地说:“恩人啊,1947年,你们用乳汁救活解放军受伤小战士卢福祥。78年来,你俩的大恩大德,我一天也没有忘记。今天,我虽然因病不能前来拜祭,但我的心随着大家一起到了。”

芳香乳汁

救活解放军生命垂危战士

1929年2月6日,卢福祥出生于上海市陆家浜路。1932年,他家逃难落户到原泰兴县姜堰区张甸镇。1944年9月,卢福祥参加新四军,1945年9月,加入中国共产党。

1947年2月,苏中7纵向占据苏北角斜场的国民党军发动进攻。卢福祥那年18岁,任副排长。战斗打响后,卢福祥带领战士们呐喊着向敌人冲去,突然感觉头被什么东西猛击一下,顿觉天旋地转,眼前一黑,猛然摔倒在冰冻的田野里。

不知过了多久,卢福祥苏醒过来,感觉头一阵阵剧痛。

“他醒了,终于醒过来了。”卢福祥听到一个女人欣喜的声音,“我不是在向敌人冲锋吗……这是什么地方呀?”他努力回想,然而,一使劲,头痛得仿佛要裂开,卢福祥又昏了过去。迷迷糊糊中,他感到有人撬开他的嘴,一股甜润芬芳的液汁,缓缓流入他的口内。顿时,他感到舒服多了。

几天以后,卢福祥睁开红肿的双眼,看到床沿上坐着一位中年妇女,正在缝缀他那件显然已被拆洗过的灰色棉军服,旁边有一阵阵婴儿的啼哭声。

卢福祥仔细打量着这位妇女:高高的身材,椭圆的脸上刻着几道皱纹,脑后垂着发,年龄大约40出头。她上身穿着件藏青棉袄,下身穿条蓝布棉裤,显得整洁端庄。“嗯。”卢福祥确实饿极了,于是害羞地把头轻轻地点了点。“不要动,我去弄吃的。”妇女边说边向房门外走去,接着大声吆喝着:“喜子家的。”

不一会,一个身材丰满的年轻女子,端着碗白色的液汁,从门外走进来。“小兄弟,趁热喝,补补身体。”卢福祥确实口渴难耐,便贪婪地把芳香液汁,一口口喝下去……

后人根据回忆为万八芳绘的像

后来,卢福祥从别人的口中得知,战斗结束后,因伤重不能随部队转移,地方政府便将他安排到冯大娘家养伤。卢福祥受伤严重,急需增加营养,可她家里只有粗粮,冯大娘一筹莫展。突然想到自家媳妇“喜子家的”刚生孩子不久,冯大娘急中生智,便和她商量,让她挤出奶水喂养卢福祥月余,直至卢福祥伤愈归队。

不忘恩情

苦寻“苏北红嫂”几十载

回到部队后,卢福祥参加了淮海战役。1949年,卢福祥任华东野战军十兵团二十九军八十五师二五四团七连连长,参加了渡江战役、解放上海等战斗。因作战勇敢,七连被授予“淞沪战役一等功臣连”。其后,卢福祥随部进军福建。

当年卢福祥参加战斗的宣传画

新中国成立后,卢福祥留在福建工作,先后任福建省东山县军政委员会主席,第八十五师二五四团作战股股长、二五三团一营营长,水兵师第一团陆战营营长、团副参谋长,师作战科科长,福建省军区司令部作战参谋、作战处处长,龙岩军分区参谋长,龙溪军分区、宁德军分区司令员,福建省军区副参谋长、司令员。

卢福祥数次负伤,体内留有弹片,先后荣立过8次战功,一次二等战功,被纵队授予“战斗英雄”称号,并获得三级解放勋章和独立功勋荣誉章。

在战争年代,沂蒙山区有一个伟大的女性群体,她们送子参军、送夫支前,缝军衣、做军鞋、抬担架、推小车,舍生忘死救伤员,不遗余力抚养革命后代,谱写了一曲曲血乳交融的军民鱼水情——她们就是“沂蒙红嫂”。

卢福祥说,冯大娘让媳妇用奶水救了他的命,她们和“沂蒙红嫂”的精神一样伟大,她们是“苏北红嫂”。

20世纪50年代,卢福祥曾多次到昔日战场寻找冯大娘一家,但没有找到。

20世纪70年代,卢福祥专门到原海安县人武部门,请他们安排人和他一起寻找。但查遍了海安的户口簿,也未找到有用信息。

其后,卢福祥请上级和地方人武部门帮助寻找婆媳俩。因海安、东台一带行政区划调整,部分人口迁移,海岸线延伸等原因,寻找恩人一直未果。

多方合力

帮助九旬老兵圆心愿

离休后,卢福祥虽然有了空闲时间,但由于他在战争中多次受伤,积劳成疾,医生考虑他的身体状况,不让他出远门。卢福祥便将当年受伤被救的详细过程,写了一篇6000多字的纪实文学《亲人》,寄给泰州市姜堰区党史办,请求家乡干部帮助他寻找恩人。

缪荣株是《姜堰名人》一书主编,2016年7月,姜堰党史办将卢福祥的文章转给缪荣株。缪荣株被卢老的真情深深打动。

缪荣株写信给东台市委,请求帮助。

东台市退役军人事务局优抚科科长杭举积极查找当年战斗情况及参与救护伤员、掩埋烈士的相关线索,并及时向卢老反馈;

东台市文史学者程可石利用自己的工作优势,到东台各文史单位查历史资料;

东台市公安局原副局长钱峰放弃休息,到各地翻看户口资料,从中梳理相关信息;

射阳县花林春将《亲人》推荐到《速读》杂志发表,并在《盐城晚报》《东台日报》分别刊登了《寻人启事》。

……

多方合力之下,2021年6月29日,缪荣株接到程可石电话,在东台市新街镇东海村,发现了“苏北红嫂”的重要线索。缪荣株、程可石、钱峰立即去找时任东海村党总支书记郭兴林。

郭兴林邀请疑似冯大娘的孙子冯群华和当年送卢福祥伤愈归队的韩中富的儿子韩文龙等到村部座谈。其间,郭兴林还带着大家实地考察了东海村的“烈士坑”和“前沿包扎所”旧址。

缪荣株等在冯群华家查找祖宗牌,未能找到冯大娘的牌位,无法证明冯大娘的身份。

缪荣株在焦急、期盼和等待中掰着指头,撕下一张张日历。

在此期间,缪荣株一直与卢福祥保持联系。在东台市相关部门的帮助下,缪荣株等通过调阅历史资料、走访当地群众、寻找冯氏宗族家谱等,对卢老提出的多个确认冯大娘身份的关键问题,认真仔细进行核实:

冯群华的爷爷冯开明为新四军从事货物运输,被日军炮艇炮击身亡;奶奶万八芳是支前模范,捐出家中木板、门板给部队铺路,1968年3月去世;父亲冯俊山(喜子)是奶奶万八芳的大儿子,子承父业在运输船工作;用奶水喂养卢福祥的王秀英,是冯俊山的第一任妻子,1948年去世,冯群华的母亲朱秀芳是续弦……

缪荣株将寻找的情况及相关依据,向卢福祥作了仔细汇报。2024年年底,卢老亲笔回信,确认万八芳就是冯大娘,王秀英就是那个媳妇“喜子家的”,并将缪荣株等人查找情况转相关部门存档,作为军史参考。

“卢福祥是革命队伍的一员,是为人民翻身解放打仗的,所以人民会帮助他、爱护他。卢福祥与‘苏北红嫂’万八芳、王秀英之间的故事,是军民鱼水情又一生动事例,我们将大力宣传,让红色基因代代相传。”4月4日,东台市委常委、宣传部部长徐汉有动情地说。

万八芳、王秀英,你们的名字,将永远铭刻人民心中;你们的英雄壮举,将世代传扬。

 

盐阜大众报/我言新闻记者:张长虎

编辑:梁鹤龄 倪蕊 严成

版权声明:凡本网注明来源为“盐城新闻网”或“盐阜大众报”“盐城晚报”各类新闻﹑信息和各种原创专题资料的版权,均为盐阜大众报报业集团及作者或页面内声明的版权人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本网书面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已经通过本网书面授权的,在使用时必须注明上述来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