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水大地,春和景明,活力勃发;企业唱新歌,乡村展新颜,会船弄新潮。
4月5日至6日,来自人民日报、新华社、光明日报、文汇报、新华日报等30家中央、省市主流媒体的记者走进姜堰这片热土,聚焦企业智能车间,抓拍特色瓜果田园,定格自然生态湿地,捕捉古镇悠久历史,光影交融激情满怀,探寻这座城市的多元魅力。
此次姜堰之行,时间有限,记者只能从广袤海洋中撷取几朵浪花,借镜头下的几抹晶莹,窥管见豹,解锁活力姜堰的基因密码。
机声隆隆,纱锭旋转。记者走进泰达纺织10万锭智慧纺纱工厂车间,全自动智能化纺纱机高速运转,仅有寥寥数人在机器间穿梭,该工厂万锭用工不到10人。工厂装备了国内外最先进的智能化纺纱设备320多台套,年产各类高档纱线2万吨,开票销售20亿元以上。
步入双登集团2万平方米的全自动化Pack生产车间,只见百余米长的生产线,布满激光焊接机、喷码机、清洗机、OCV(光学字符验证)测试机、机器人等数十台(套)高端设备。截至2024年12月31日,双登集团服务了全球十大通信运营商及设备商中的五家、全球百大通信运营商及设备商中的近三成、中国五大通信运营商及设备商、中国十大自有数据中心企业的80%,以及中国十大第三方数据中心企业的90%。去年,双登实现入库税金2.96亿元,连续三年姜堰区第一。
离开现代化企业,记者马不停蹄来到了特色田园乡村小杨人家。清明时节,三水街道小杨社区溱湖绿洲处处美景如画。石门文化展示区的石刻图案精彩纷呈,民俗文化馆的老物件留住乡愁记忆,金黄菜花镶嵌的绿色麦田随风摇曳演绎诗意田园,八鲜种植示范园里的果蔬任由采摘品尝……每个景点都游人如织。
如今,小杨社区已成为乡村旅游明星村,获得“国家五星级乡村旅游区”“江苏特色田园乡村”“中国美丽休闲乡村”“全国乡村旅游重点村”等荣誉称号,去年村集体经营性收入达500多万元、村民人均可支配收入4万多元。下一步,小杨社区将进一步打造“渔窑耕读”研学基地,实现“农业+教育+旅游+文化”跨界融合,力争到2025年,村集体经营性收入达600万元、村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6万元。
古镇溱潼,老井当院,深巷通幽,拥有得天独厚的文旅资源,是国家4A级旅游景区,有“水乡明珠"之称。镇内有保存完好的明清古建筑2万多平方米、古街巷99条、古井72眼、古桥36痤,人文底蕴深厚,密布院士旧居、古山茶院、契约文书馆、婚俗馆、水龙局等景点。
记者打卡溱潼古镇,别有一番韵味,打开快门,犹如翻开一部厚重的史书,每一块青砖、每一片黛瓦都承载着岁月的痕迹。古街长巷中,明清建筑飞檐斗拱、雕梁画栋,无不展现着祖辈精湛的建筑技艺和独特的审美情趣,蕴藏着家风好故事和动人的美丽传说。春日暖阳下,古山茶树开得正艳,茶花层层叠叠竞相绽放,微风拂过,花枝摇曳,送来缕缕芬芳。记者和游客共同感受了“树头万朵齐吞火,残雪烧红半个天。”盛景。
2025年泰州姜堰溱潼会船节开幕式如期精彩上演,490条各式各样的船只和上万名会船选手飞篙走桨,弄潮击浪,百舸争流,演绎历久弥新的民俗画卷。现场数万中外嘉宾、游客共同领略水乡风情的博览,畅享民俗文化的盛宴,见证“世界最大的水上庙会”壮观景象。
最为精彩的当数篙船比赛,篙手闻锣声而行,两臂张开,两手挥动竹篙,笔直地两上两下,竹篙与船帮相碰发出撞击声,扬篙如长矛列阵,下篙如巨蟒入水。这个美好的春日里,溱湖以它独特的自然风光和热闹非凡的会船盛况,让每一位观众沉醉其中。
此次姜堰之行,记者用镜头记录下了这座城市在现代化进程中的飞速发展,以及在历史长河中沉淀下来的深厚文化底蕴,每一张照片都是姜堰的一个缩影,各美其美,美美与共,展现出这座“康养名城”独特的多元魅力。姜堰,这座充满活力与希望的城市,正以其独特的姿态,吸引着越来越多的人前来探寻、发现它的美。而这些照片,也将成为人们了解姜堰、爱上姜堰的一扇窗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