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树名木保护条例》将于2025年3月15日起施行。这是我国首次以行政法规的形式明确古树名木保护管理工作应遵守的行为规范,填补了古树名木保护领域国家层面的法规空白。
生长于盐城城市乡村的古树名木
凝结了时间,拓展了空间
是文明的年轮
也是大地沧海桑田变迁的印记
一株古树就是一道靓丽的风景
这些古树名木
都孕育了自然绝美的生态奇观
今天就让我们一起认识这些
历经风霜、见证岁月变迁的古树
聆听它们背后的故事
位于东台西溪景区董永与七仙女文化园中的老槐树,与景区的人文景观、历史古迹等交相辉映,其蕴含的故事凄婉动听、家喻户晓。一株老槐树见证了男女爱情,为古老的西溪古镇孕育出缠绵悱恻、令人神往的独特意境;位于滨海港的鸳鸯银杏树,上部枝叶虬节平密,树冠如幡似盖,且偏向东海边一侧,下部两大侧枝对应展开,呈现笑迎观光游客……在我市现存的古老树种中,蕴含着当地居民朴素的生态文明理念,留下了很多优美动人的故事,这些曲折唯美、婉约缠绵的故事都与人们对环境美好的期盼和对未来生活的希冀紧密相连。
在盐城先民的努力下,种树养树护树成为一种良好的文明传承。在时光流逝、岁月更迭的沧桑变迁中,盐城市保存了一批适生的树种资源,孕育了绝美的生态奇观。
目前
全市登记在册古树名木185株
树种主要有银杏、皂荚、黄杨、榆等
500年以上古树8株
300年以上20株
100年以上149株,名木8株
在盐城古树名木中最多的为银杏。银杏有着中华民族源远流长的生态文化。银杏在民间又叫公孙树,因其雌雄异株,生长时间长了就会形成一个体系,像一个家族。银杏本身是雌雄异株的树种,不光可以独株栽培,也可以呈一个树群出现,象征着家族人丁兴旺,寓意着家庭生活更加美好。
古树名木是大自然和前人留下的瑰宝,是不可再生的活文物和自然文化遗产,不仅具有重要的历史、文化、科研、生态价值,也承载广大人民群众的乡愁情思。
古树名木
是记录自然生态变迁的“活化石”
是承载民族历史记忆的绿色“国宝”
近年来,盐城深入践行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认真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要把古树名木保护好,把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好”的重要指示,聚焦城镇化背景下的古树名木管护实际,创新构建了“编篆一部百年家谱、更新一本全市名册、健全一套管护制度、讲好一个历史故事、落实一项养老资金”的复合型一体推进古树名木管护模式,推动实现古树名木的有效保护和永续利用。
编纂一部百年家谱。
市自然资源和规划局与人大、住建等部门联合成立专班、明确专人,认真核对古树名木资源,深入挖掘背后的历史人文素材,于2024年初顺利发布《盐城的古树名木》书籍,为全市古树名木编纂了一本可溯源、可记载、可传承的家谱。
更新一本全市名册。
开展全市新一轮古树名木资源普查,重新整理核对登记在册古树名木,逐一走访观测、排查登记潜在古树线索,“一树一档”记录树木位置、长势、健康情况、生长环境等信息,确保定位准确、资料齐全、数据可靠,为后续开展复核监测、数据库建立、档案管理等古树名木资源精细化、系统化管理提供了基础支撑。
健全一套管护制度。
联合住建、公安等部门出台《关于进一步加强古树名木保护管理工作的通知》《关于开展古树名木保护复壮工作的通知》等政策措施文件,科学界定古树名木管护责任范围,全面落实古树名木管护责任,精准制定“一树一策”复壮方案,为全市古树名木的保护提供了有力的组织领导、分级管理、管护复壮和执法监督等制度机制支持。
讲好一个历史故事。
策划了《年轮里的故事——寻踪盐城古树名木》系列宣传短片,通过讲述人的视角,带领观众走进盐城各地的古树名木现场,以视频的形式呈现古树的自然形态、生长环境和历史文化故事。短片共18集,先后在盐城新闻视频、微信、抖音等多平台发布,浏览、点赞、评论、转发数量超过了10万人次,引起了社会广泛关注和一致好评。
落实一项“养老”资金。
针对古树生长年限长,面临病虫害、自然灾害等诸多威胁,需要投入大量资金保护等实际情况,我市向省林业局积极争取古树名木保护复壮专项经费10万元。同时,在市级林业发展专项资金中,申请专门列出古树名木保护经费30万元,用于支持各地开展古树名木普查、复壮等工作。
播撒生态文明的种子
让一代代人的乡愁情思得以存续
盐阜大众报/我言新闻记者:沈婷玉 通讯员:纪加礼 刘彧辰
编辑:张伟伟 李艳 王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