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月27日一大早,晨雾还未散去,大丰区新丰镇太兴村党总支书记陈雨一如往常来到采摘园,察看棚内的温度和湿度情况。“再过两个月,这里就是‘网红打卡地’了。”看着茁壮成长的小番茄苗,陈雨脸上满是笑意。
“一粒番茄”撬动农旅融合
2023年,太兴村村集体投资建设一座占地13亩的采摘园,其中包括13座大棚及配套设施,重点种植小番茄。“目前,有6座大棚种植小番茄,其中2座土培、4座无土栽培。”陈雨介绍,村集体向省农科院“取经”,引进先进的种植技术和管理经验。因设备购置成本较高,村里将泡沫箱变废为宝,改造成栽培槽,并布置滴灌设施,进行无土栽培。
紧邻国家4A级旅游景区“荷兰花海”,这一区位优势成了太兴村发展农旅融合的天然跳板。“小番茄成熟期恰逢‘五一’假期,可借助荷兰花海郁金香文化节的东风,吸引更多游客。”陈雨说。
圆茄、莴苣、香瓜……采摘园最后一座大棚里种植的农作物品种繁多。“这块地是采摘园的‘试验田’,看看适合种什么,怎么种效益好。”80岁的采摘园技术员韦庚和一边除草一边对记者说。他曾是村里的电工,退休后每年能拿到6亩土地流转的租金5000余元,来此务工后,每月还有2000余元的收入。
“一朵菌菇”激活产业链条
离开采摘园,一路朝前,两座羊肚菌培育大棚在阳光下熠熠生辉。掀开保温帘,棚内的景象映入眼帘:12垄羊肚菌整齐排列,自动灌溉设施一应俱全。
“经过深入调研和前期试种,我们瞄准市场前景广阔的羊肚菌产业,依托当地优越的自然条件,大力发展羊肚菌种植。”陈雨表示,“只有村集体赚到钱,才能更有信心带领大家共同致富。”
“目前预计,羊肚菌亩产800斤至1000斤左右,每亩收入超3万元。”陈雨表示,村里还将采取轮作模式,在羊肚菌翻茬后的空档期种植甜玉米,在提高土壤活力的同时实现经济效益最大化。
陈雨告诉记者:“我们打算用3年时间,把这片3亩的羊肚菌试验田扩展成100亩的菌菇产业基地。”
从加强基础设施建设、培养技术人员,到提高种植的标准化、规范化水平,确保羊肚菌的产量和品质稳步提升,再到带动村民种植,打造太兴村菌菇品牌……陈雨对未来早已有了规划。
“一根丝线”织就共富纽带
乡村振兴的最终目标是实现共同富裕,让村民共享发展红利。走进太兴村新型农村社区,美观舒适的农房、平坦通畅的道路、生机盎然的景观绿化,共同勾勒出一派安居乐业、欣欣向荣的景象。
在凤云家纺加工厂内,丝线翻飞,缝纫机哒哒作响,一派忙碌景象。“在这做多少算多少,按件结算,一天收入40至50元,比之前种地赚得多。”77岁的卢奶奶正熟练地整理着枕套。
“老婆原本在外地一家缝纫厂工作,2014年搬进新家,家里一下子宽敞起来。我们将一楼改成生产间,接了一些枕套代加工的订单,平日用工20人左右,既方便了村民就业,也增加了家庭收入。”加工厂负责人韦云和介绍。
与加工厂一路之隔的“德爱之家”更显温情,残疾人通过其中的“幸福工坊”参与辅助性就业,通过自己双手创造财富,重塑自信。
“一老”连着“夕阳”,“一小”连着“朝阳”。“德爱之家”整合长者食堂、未成年人保护站、残疾人之家等资源,打造大丰区首家老幼融合发展主阵地,提供“老幼共融”式暖心服务。“接下来,‘德爱之家’将继续联动多元主体,常态化提供高质量普惠服务,为百姓托起稳稳的幸福。”陈雨表示。
村情名片
太兴村位于新丰镇镇区西侧,东临荷兰花海,北临斗龙港,226省道、盐洛高速穿境而过,地理位置优越,水陆交通便捷,被评为江苏省特色田园乡村、江苏省生态文明建设示范村、江苏省宜居宜业和美乡村。现有7个村民小组,900余户、2600余人。2024年,村集体收入178万元左右,人均收入超36000元。
评论
振兴乡村产业关键在特色
2025年中央一号文件指出,要“发展乡村特色产业”。在太兴村,一幅以特色产业助推乡村振兴的画卷正徐徐展开。从昔日默默无闻的传统村落,到如今集花卉经济、生态旅游、绿色农业于一体的示范村,太兴村以特色产业破题,以融合发展增效,以共建共享提质,走出了一条“生态美、产业兴、百姓富”的振兴之路。
发展特色产业,关键在于因地制宜。太兴村毗邻国家4A级旅游景区“荷兰花海”,依托这一区位优势,村集体将“花卉经济”作为突破口,流转土地1100亩,建设郁金香“产、培、研”基地,形成集种球培育、花海景观、旅游服务于一体的产业链。2022年,仅土地流转一项便为村集体增收17.46万元。
与此同时,太兴村深耕绿色农业,着力打造特色农产品。市级示范家庭农场“艾伦特农场”建成生态葡萄园、火龙果基地等农业项目,其甜瓜、草莓等产品已通过中国绿色食品认证。村集体还引进“金妃”“千禧”等新品种,创新推出“网红”小番茄采摘项目。
特色产业的发展绝非单一环节的突破,而是全链条的协同。在产业链上游,村集体与荷兰花海景区合作,形成“研发—种植—销售”的模式;中游则通过观光采摘、亲子体验等项目吸引游客;下游则延伸至包装、物流、电商等配套产业。
太兴村以农业为基础,推动“三产”深度融合,构建起“接二连三”的产业生态圈,将景区“流量”转化为乡村“留量”,实现农旅融合、以旅促农的良性循环。
太兴村坚持“集体强”与“百姓富”并重,让村民共享发展红利。一方面,村集体通过土地流转、整合土地等方式盘活资源。另一方面,成立专业合作社,吸纳村民参与种植、加工、旅游服务等环节,解决村民就业问题。对于留守老人和妇女,村里还开设家纺加工厂,提供“闲时务工、忙时务农”的灵活就业机会。
盐阜大众报/我言新闻记者:曾浩然 安瑞倩 实习生 张欣瑶
编辑:张伟伟 李艳 蔡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