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深圳的无人机集群点亮夜空,成都的工业无人机轰鸣山野,拥有广袤空域资源的盐城正以“向天索地”的决心,在黄海之滨绘制低空经济新图景。面对这个机遇与挑战并存的巨大市场,我市通过政策、产业、人才三轴联动,在通航制造、场景应用、产教融合等领域展开系统性布局,奋力在万亿低空经济蓝海中抢占一席之地。
全力构建低空经济产业生态
2024年全国两会期间,低空经济首次被写入政府工作报告,随后各地也陆续出台了支持低空经济发展的相关政策。据中国民航局预测,2025年我国低空经济市场规模预计将达到1.5万亿元。
近年来,盐城高度重视包括低空经济在内的未来产业发展,去年9月,我市出台《关于加快培育发展未来产业三年行动计划》,强调要抢抓低空经济发展机遇,加快培育低空经济等潜力型未来产业。
其中,聚焦优势领域,打造特色产业园区,构建起上下游紧密成链的产业生态系统,是低空经济高质量发展的破题之道。
目光瞄向东台,走进东台民用无人机试飞运行基地,指挥调度中心大屏上飞防植保、物流起飞、海域巡查、风机运维等空域应用新场景实时实况一目了然。中心外的基地试验检测现场,机翼嗡鸣,专业人员正忙着指导无人机的起降作业。去年11月28日,该基地正式揭牌,成为江苏省第三家民用无人机试飞运行基地,为无人机制造、检测、操作提供全方位的服务。此外,东台还设立30亿元未来产业引导基金,全面启动低空经济产业园建设,积极抢占低空经济发展新赛道。
再看向建湖,低空经济领域频频迎来“大动作”。作为省内发展通航产业起步较早、力度较大的地区,建湖积极发挥全省“十三五”期间首家A1型通用机场载体优势,高起点规划3200亩低空经济产业园,以通用机场为核心,以东翼制造和西翼服务为两翼,构建“一心两翼”发展框架。该县突出“制造+服务”,先后落户天一航空、飞龙通航、丰信航空设备等一批航空器及周边用品制造、飞行培训等相关企业,全力打造低空经济发展示范区。
回到盐南高新区,坐落于此的盐城低空经济产业园,聚焦低空经济产业、应用、科研三大板块,建成低空经济交流中心、低空经济服务中心、室外无人机停机坪、无人装备测试场、飞行培训实练场等基础设施,初步具备展示、飞行、培训、比赛等综合性功能,吸纳科比特无人机等一批上下游企业入驻测试。
“低空+农业”初显成效
特别值得注意的是,我市还将低空经济与农业大市禀赋深度融合,积极发展以无人驾驶航空器为载体的低空农业经济,作业领域覆盖农田巡查、病虫害监测、农药喷洒、施肥播种等多个农业生产环节,促进农业降本增效,为精准农业和智慧农业的发展提供了有力支持。
2月11日上午,在建湖县高作镇光明村孙大建种养结合家庭农场,伴随着螺旋桨的轰鸣声,满载肥料的植保无人机在绿毯般的麦田上空划出精准航线,抢抓降雨窗口期对600亩小麦实施追肥作业。相较于传统人工施肥,无人机展现出显著优势。每架次50公斤载肥量配合精准导航系统,不仅实现均匀撒施,更将作业效率提升至传统方式的20倍以上。“每台无人机日作业量可达250亩至400亩,配合即将到来的春雨,肥水耦合效应能最大化提高肥料利用率。”农场负责人边说边展示遥控器上显示的作业进度和施肥轨迹。
对此,有种植大户向记者算了一笔账,播种、喷药、施肥,以前需要30多人作业,每天成本就是6000元,现在一架无人机就能搞定,省时、省钱又省力。
公开数据显示,在2018年至2024年间,我市持续发挥补贴政策杠杆作用,不断激发广大农机手购机热情,植保无人驾驶航空器保有量从489架激增到5193架,年作业面积从60366公顷增长到350011公顷,无人植保作业面积占机械植保面积从5.6%增长到27.2%,智慧农业转型的“空中力量”初显成效。
人才缺口带来全新机遇
随着低空经济的蓬勃发展,相关行业对于人才的需求也在持续增长。据统计,仅无人机飞手这一岗位就有高达百万的缺口亟待填补。
有需求就意味着有机遇。
盐城深谙“低空经济拼的是技术,比的是人才”的硬道理。去年12月,我市印发《深化现代职业教育体系改革推动全市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行动方案》,部署实施产教融合提质行动等五大行动,要求完善产教融合推进机制,建设产教融合共享平台。同年12月23日,盐城机电高等职业技术学校低空经济产业学院正式成立,以高素质技能型低空人才培养、技术与场景应用创新深度融合,整合低空行业、产业各方面资源,全面助力盐城低空经济产业发展。
该学院也是盐城首家低空经济产业学院。经过4年的校企共建,盐城机电高等职业技术学校已经成为省内无人机领域教学设施先进、赛训设备齐全、师资力量雄厚的职业院校,已为地方培养低空经济专门人才200多名。
而早在2016年就成立的盐城市航空运动协会,则敏锐捕捉到发展航空产业的先机,尝试开展“航空运动+工程”,推动无人机在相关行业的广泛应用。目前,所结业的41期、1000多名培训学员中,大多数已成为本行业的“尖兵”。近年来,该协会先后为阜宁、亭湖、盐都水利河道航巡和老旧小区改造提供航拍资料,此外,还广泛参与公路桥梁巡检、电力高空巡线,并在大型活动安保,旅游景区形象打造,道路交通秩序维护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
因地制宜方可展翅高飞
越在风口越要保持战略定力。在头部城市虹吸效应下,怎样构建差异化竞争力?如何更好地建立市场化造血机制?这是二、三线城市在发展低空经济时所面临的共性问题。对此,市委党校讲师周舟在撰文中指出,盐城地域广阔,在打造低空经济发展示范区方面具有先发优势。面对新赛道,我市需因地制宜培育具有盐城特色的低空经济产业形态,发挥现有优势、抢占发展先机,不落于后、顺势抢飞,方可展翅高飞。
“海空联动”或许是答案之一。
让我们再转向射阳,该县充分发挥通用机场载体优势,在全市率先开通无人机“低空生命线”,建成全省首家航空应急救援基地。2月15日下午,盐城沿海的海上风电场里一台风机突发故障,急需更换配件,但如果采用船舶运送的话,需耗费数个小时。接到求助信息,驻守在射阳通用机场的南航通用航空有限公司直升机机组做好起飞准备。针对此次飞行任务时间紧、任务重的特殊情况,机组人员克服海上复杂气象条件,将维修风力发电机的配件精准投送至故障风机平台,从而高效完成了运输任务,也为我市打造低空经济场景应用探出更多新路。
广阔蓝天,前景无限。作为省内同时拥有通用机场与无人机试飞条件的地区,盐城正结合探索自身地域产业特点,探索更多跨界融合场景。这种“向天借势,向海要能”的立体布局,恰是破解同质化竞争的一剂良方。
低空经济的赛道上,从来不是谁飞得最早,而是谁飞得最巧。
盐阜大众报/我言新闻记者:刘君健
编辑:张伟伟 李艳 严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