乘一艘小船,在碧波荡漾中开启穆沟之旅,是很多游客沉浸式感受盐阜水乡的初体验。2月19日,步入阜宁县益林镇穆沟古村,白墙黛瓦、错落有致的古建筑群与平原地形相依相融,一砖一瓦,一船一水,尽显古朴自然的蓬勃活力。
古建筑留得住,更应让人记得住
穆沟古村始建于明朝,至今已有600多年历史。作为盐阜地区的文化积淀,穆沟四面环水,连绵荡滩不仅孕育了水乡独具特色的民居聚落形态,也弱化了时光对村庄古朴风貌的冲击。
秉持“留住乡愁记忆”理念,2020年底,阜宁县按照“修旧如旧”原则对穆沟古村实施改造。“除了古建筑修复和环境治理,村落原有的生活气息和文化特色都得到最大程度的保护。”让益林镇宣传办主任张洪文欣喜的是,村里的百岁银杏树及水荡中的荷藕种植、小龙虾和大闸蟹养殖都保留了下来。
穆沟古村的“新生”,是一个盐阜水乡重建的过程,也是一段历史脉络溯源的旅程。2023年,穆沟古村入选“江苏省乡村旅游重点村名录”,被命名为“江苏省特色田园乡村”;2024年,第四届全球文旅住宿大产业博览会上,穆沟古村获“中国最具魅力乡村度假目的地”称号。
如今的穆沟,在旅游发展中表现出强大吸引力、感召力和内部凝聚力,成为辐射长三角地区重要的原乡、原味、原生活的盐阜水乡文化会客厅。2024年,接待游客近30万人(次)。
新业态引进来,更要促其活起来
阜宁大糕、蒲包茶干、益林酱油等19家非遗商业业态,民俗体验、游船码头、古戏台等互动性旅游产品……在穆沟,非遗不是遥不可及的“高岭之花”,而是触手可及的鲜活体验。
“我们尝试用新的思路和眼光推动非遗传承,在研学设计中加入石磨豆浆、树叶画制作、植物拓印等体验项目。”从讲解员陶丹的介绍中得知,依托当地自然资源,古村深化“非遗+研学”文旅模式,每月策划推出不同主题的研学课程,去年吸引超300名小朋友参加活动,“一颗豆子的旅行”“探寻莲子的生命密码”等自然科学类课程受到小朋友和家长追捧。
在原乡产业和非遗基础上,穆沟还在传承创新中探索前行,巧妙引入品牌落地,融合音乐、艺术、民宿、咖啡、集市、生活美学等现代要素,完成业态的深层再造。
“去年11月,我们承接举办了两场户外婚礼。”在景区新媒体运营负责人徐倩倩看来,丰富的业态带来新的机遇。与传统室内婚礼相比,这里的户外婚礼更能让新人和宾客们亲近自然,独特的民俗文化不但增添了仪式感,也为新人带来全新的浪漫体验。
古村落要复兴,更要吸引人归来
新业态的不断涌现,让穆沟古村的旅游体验变得更加丰富,也吸引着人才逐渐汇聚。
“目前我主要负责非遗街区的招商和业态管理等工作。”35岁的朱强,回村前在苏州做过厨师,也在市区驾校工作过,但想回家的念头从未消失。“村里开始修建后,我就一直在找机会回来。”从后勤工作到办公室主任,再到现在非遗手作一条街的总负责人,回村两年多时间,朱强成长得很快,也适应得很好。
跟朱强一样,毅然选择回乡的还有益林镇的朱中柳。“这边工作稳定、环境好,离家又近,我没理由不回来。”36岁的朱中柳,是家里的独生女,之前在常州市天目湖景区工作时,最放心不下的就是父母。如今回乡当起了讲解员,她越来越了解穆沟,也越来越享受这份工作。
青年的回流、居民的就业、业态的再造、产业的兴盛,不论是日月兼程的乡村建设者、守护者,还是受益者,乡村振兴的落脚点永远都在人。2022年以来,穆沟不仅有效防止人员流失,还吸引近30名青年回乡创业。
村情名片:在阜宁县益林镇,孕育着一处水乡明珠——穆沟古村。作为一座拥有600多年历史的自然古村落,这里河沟纵横,水乡风光旖旎,明清古宅与青砖小瓦见证岁月变迁,“洪武赶散”带来的文化交融为其增添深厚底蕴。近年来,该村连续获得“江苏省特色田园乡村”“江苏省乡村旅游重点村”“中国最具魅力乡村度假目的地”等荣誉称号。
“修旧如旧”留住文脉与乡愁
青砖小瓦、古色古香,碧水环抱、绿意蔓延……漫步穆沟古村的石板路,古建筑保留着传统风貌,每一处都透露着历史的厚重。
俗话说“一方水土养一方人”。近年来,穆沟古村坚持“修旧如旧”原则,按照“留、改、建”思路,开展农民住房条件改善,最大限度保留原乡肌理,使古村历史文脉得以延续。
“修旧如旧”,并非简单将古建筑恢复至最初模样,更在于留住其间的文化精魂,让人见其风华、物显其韵。大糕造物局、益林酱油、豆轶坊、面塑馆……穆沟古村的智慧,在于找到了一条“非遗引领下的活态保护”新路。
非遗传承人现场手作教学、游客亲身体验,更多人沉浸非遗,留存村落共同的文化记忆。穆沟古村将非遗传承和古村建设紧密融合,不仅让游客体验到原汁原味的乡村生活,更创造了就业岗位,带动村民增收。这种“活态传承”方式,不仅推动传统文化焕发新的生机,更实现文化价值与经济价值的统一。
人间烟火气,最抚凡人心。游水乡、赏非遗、食糕点、品茶韵……穆沟古村依托原乡产业和非遗业态,通过引入民宿、咖啡、书店等现代元素,成功吸引青年回流,实现业态的深度升级与创新融合。如今的古村,看得见水、留得住乡愁,更引得来游客、兴得起产业。
“文化传承振兴乡村景致怡然,荡乡似锦水光斑斓精彩画卷,古村穆沟古村穆沟,向新发展谱写和美诗篇。”正如歌曲《古村穆沟》所唱的那样,通过“生态+文化+旅游”深度融合,穆沟既守住“根”与“魂”,也找到发展的“路”与“桥”。
狭长的古巷、斑驳的老墙、流淌的乡音,见证古村走过的岁月和“梦里水乡”的新气象,也证明美丽乡村建设与传统文化保护的和谐共生是完全可行的。我们要在保护中传承,在“活态”中发展,深挖各村特色文化和资源禀赋,使古村更加熠熠生辉,焕发新活力。
盐阜大众报/我言新闻记者:单冬 杨扬/文 王焱/视频
编辑:张伟伟 李艳 王艺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