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砥砺初心使命接续红色华章”——追寻新四军足迹大型全媒体新闻行动过程中,无论是“民心向背决定着历史的选择——新四军纪念馆馆藏革命文物巡展”,还是各地开展的红色思政追寻活动,都引来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尤其是许多新四军老战士后人,他们不仅赶来观展追忆往事,更将视若珍宝的革命文物捐献出来。据悉,在本次系列活动中,新四军纪念馆共征集到革命文物50余件(套)、各类珍贵史料220余件。
“我们党是光荣伟大的,领导全国人民摆脱半殖民地半封建贫穷落后、任人欺辱的国家……我们共产党员一定要努力奋斗,不忘初心,为党做出最大贡献!”在上海交通大学活动现场,新四军老战士施平写给孙女的信,被亲属捐赠给新四军纪念馆。在信中,时年108岁的施平对孙女入党一事相当看重,专程写信带着孙女重温入党誓词。
“民心向背决定着历史的选择——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5周年新四军纪念馆馆藏革命文物巡展”北京首展现场,全国政协副秘书长、中国美术馆馆长吴为山向新四军纪念馆捐赠了“铁军忠魂”等主题雕塑设计稿,包括《新四军吹号手》《重建军部领导人群像》和《铁军忠魂》三件雕塑小样。
著名画家李克弱曾在华中鲁艺时用的画笔、印泥、小刀等物件,表演艺术家曹颖在拂晓剧团的戏服,1943年新安旅行团团员柳爽同志使用过的毛毯,盛士坤的皮包……每一件捐赠来的文物和史料,都见证了新四军先辈的革命历史,是新四军老战士亲属的珍藏之物。
北京新四军暨华中抗日根据地研究会会长张晓龙,是开国大将张云逸之孙。他捐赠了一幅家中珍藏多年的老照片,照片拍摄于1944年,记录的是新四军第二师抗敌烈士纪念塔落成典礼时的珍贵画面。张晓龙介绍:“这张照片一直摆放在爷爷的桌上,上面印有‘二师抗敌烈士纪念塔落成典礼各界代表祭塔时摄影1944年9月18日’的字样。”
新四军纪念馆藏品部负责人潘麟之表示,捐赠的艺术品和文物,不仅丰富了新四军纪念馆的馆藏,更为传承和弘扬革命精神提供了宝贵的文化资源,让更多参观者能够近距离感受到新四军的光辉历史。
与此同时,新四军纪念馆还收到盐城市新四军和华中抗日根据地研究会常务副会长兼秘书长刘小清捐赠的多件珍贵文物。其中包括2009年评选罗生特为“为新中国成立做出突出贡献的江苏英雄模范人物”奖章和证书;抗战时期盐城县长胡扬使用的笔记本;1946年胡乔木兄妹赠送给胡扬的笔记本等。这些文物不仅见证了抗战时期的艰苦斗争,也彰显了革命先辈们的崇高精神和坚定信念。
随着系列活动的深入开展,越来越多的革命后代和社会各界人士纷纷向新四军纪念馆捐赠文物和史料。2024年12月10日下午,新四军纪念馆藏品管理部工作人员来到南京,在开国上将杨得志将军之子杨建华少将的家中,征集到多件杨得志将军的革命文物和文史资料。包括见证了杨得志将军戎马生涯的7颗子弹(均已去功能),以及反映他革命生涯的书籍、光盘、资料。杨建华表示,希望这些文物和史料能够在新四军纪念馆这块红色阵地上得到更好的保护和传承,让更多的人铭记历史、缅怀先烈、传承红色基因。
潘麟之告诉记者,革命文物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英勇奋斗历史的宝贵载体,每一次的文物捐赠仪式,不仅仅是文物的交接,更是新四军革命精神的传承。作为文史工作者,他们将持续致力于革命文物的征集、保护与合理利用,不断发掘红色资源新的内涵,让红色基因在新时代焕发出更加绚丽的风采。
文字:盐阜大众报/我言新闻记者 顾善济
图片:记者 杨毅 单丹
(文物图片由新四军纪念馆提供)
编辑:刘志红 周樑 吴玉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