向海而兴、向新发力,2024年是滨海厚积薄发、换道赶超的一年。去年以来,滨海县树立以新提质的鲜明导向,弘扬实干争先的优良作风,矢志不渝向上攀登,发展成果振奋人心,崛起步伐愈加坚实。12项主要经济指标中,GDP、一般公共预算收入等9项增速列全市前三。
蓝色引擎
释放强劲动能
迎风向海,沐光而行。滨海县探路海洋经济,将含绿量作为项目必选的第一标准,将绿色低碳作为转型的第一方向,力求把丰富的资源优势转化为独特的产业优势,擦亮“绿电+冷能”能源名片,加快释放“蓝色引擎”澎湃动能。
在滨海港片区,中国海油盐城“绿能港”的10座蓝白相间的圆滚滚大罐子格外引人注目,这些LNG储罐的总罐容达250万立方米,全面投产后,其液化天然气的年处理能力将达到600万吨。当前,滨海以绿色低碳发展示范区建设为契机,构筑多元化、可持续的绿色能源产业链生态圈,滨海港零碳产业园就是其中的一个重要元素,它将LNG的潜力逐步转化为推动地方发展的强大动力,在打造“绿色能源之城”的道路上勇毅前行。
蔚蓝的天际线下,一排排风力发电机叶片随着风向转动,自然界的风力便被源源不断地转化为绿色电能。与此同时,滨海港零碳产业园内的工作人员通过先进的能碳管理平台进行分析,为周边企业节能降碳提供全方位服务。“除了风力发电,我们还通过光伏板铺设,将太阳能转化为电能,为绿色能源发展再助力。”滨海港片区相关负责人表示,片区积极推进储能电站建设,目前,国家电投200兆瓦储能电站和三峡200兆瓦储能电站均已成功并网,能够有效发挥储能错峰收储、移峰填谷的“充电宝”作用。
“我们在产、在建电力能源规模总量达906.35万千瓦,建成全国规模最大的LNG储备基地,在长三角地区的能源枢纽作用进一步强化。”据了解,滨海完成220千伏曙东变、220千伏隆兴变、110千伏工业变现有线路间隔改造,实现绿电全程物理可追溯。同时,创新零碳产业园、“绿电+冷能”利用示范区和零碳示范项目“1+1+N”发展路径,与德国莱茵、中国标准化研究院等权威机构开展深度合作,持续完善智慧能碳管理平台服务功能,已接入企业39家;成功举办国内首届海洋LNG产业高质量发展交流会、“绿电+冷能”产业高质量发展推介会等一系列活动,全县绿色低碳发展的影响力和吸引力不断增强。
除了丰富的绿电资源,滨海港片区还具有独特的LNG冷能资源。距中海油盐城“绿能港”不远处的滨海港LNG冷能交换中心不仅是全国第一家冷能交换中心,也是滨海港片区“绿电+冷能”利用示范区的核心,承载着推动能源结构转型、促进绿色低碳发展的重要使命。“过去要将-160℃左右的LNG气化,主要是通过抽取海水将其‘敷热’,这样会造成大量冷能资源浪费,而我们团队可有效挖掘深冷、中冷、浅冷资源,丰富冷能综合利用场景,实现冷能‘变废为宝’。”杭氧集团冷能事业部负责人田国栋介绍。
在“绿电+冷能”的加持下,滨海港片区不仅重新定义了能源的高效回收利用,更为实现碳中和目标开辟了全新路径。目前,滨海港零碳产业园已进驻中科融能、唯信科技、瓦司特钠、中嶒新能源等项目,呈现新质生产力相关产业动能十足、新业态集聚发展、企业产品优势显著等特色。今天的滨海正奔跑在绿色低碳发展新赛道上,不断展现出独特魅力和发展活力:临港产业集群成势,建成全国首座LNG冷能交换中心,中盛渔光互补项目并网发电,上海电气全球最大风电试验平台投运,全国首家陆上冷水鱼养殖项目正式运营;承载能力显著提升,大件码头取得初步设计批复,LNG码头1号泊位正式对外开放;滨淮高速盐城段、滨响大道滨海段、六合大道等主干道路竣工;片区生活、工业污水处理厂具备运营条件。
产业转型
加快发展步伐
招商引资是经济发展的生命线,也是高质量发展的强劲助推器。滨海县通过举办新春民营企业座谈会、专题会办招商引资和项目建设工作、开展企业大走访等举措,掀起“你追我赶、创先争优”热潮,努力以项目招引和建设成效引领高质量发展。去年成功举办省级金融机构恳谈会,引进2家银行设立滨海办事处,存、贷款余额增速分别为全市第一、第三,完成企业股改6家,数量全市领先。
去年2月28日,滨海·苏州装备制造暨服务业“双招双引”推介会在苏州举行,现场签约项目30个;5月8日,国内首届海洋LNG产业高质量发展论坛在滨海举办,进一步释放滨海高度重视海洋经济发展的强烈信号;5月18日,江苏·滨海“绿电+冷能”产业高质量发展推介会举行;6月28日,滨海·常州汽车零部件暨“双招双引”招商推介会上,128家企业代表和嘉宾参加活动,现场签约项目12个,协议总投资28亿元……一个个招商活动的成功举办,让全县广大干群的发展信心更加坚定。
“2024年,我们压茬开展招商引资和项目推进‘百日攻坚’,新签约、新开工、新竣工超亿元产业项目分别为133个、79个、50个,全口径工业实时开票、规上工业总产值分别增长20.2%、13%。”滨海县工信局相关负责人表示。2024年年初,县委、县政府召开全县新型工业化推进大会,以“新春第一会”的奋进姿态,吹响加力提速工业经济高质量发展“冲锋号”,展现大抓工业、大抓产业、大抓项目的鲜明导向。
新质生产力让传统行业在创新升级中实现“蝶变”,也让新兴产业发展壮大。位于滨海港片区的江苏天能新材料项目总投资30亿元,主要从事废旧锂离子电池的高值化处置和再利用。“你看,整个生产线都是智能化操控,所有数据都是自动采集,工作人员只需看数据即可。”江苏天能新材料有限公司综合管理部负责人张爱伟介绍,发展循环经济是推动产业绿色转型的核心举措,公司聚焦新发展理念,着力打造环境与发展之间的良性促进关系,每年可处理废旧电池10万吨,为滨海勇当“碳路先锋”赋能增势。
传统产业“发新芽”,新兴产业“生强枝”。在打造新兴产业集群进程中,滨海加快攀高引强,重抓项目攻坚,全力打造集风、光、火、气和衍生的冷热能于一体的长三角最大综合能源保供基地,产业的含绿量、含金量、含新量不断提升。新增“四上”企业257家、高企21家、省级“专精特新”32家,沿海工业园列入“绿色化工园区名录”,泽昊新材料、凯利药业获批省瞪羚企业,麦科特种阀门获“中国好技术”称号,为经济发展注入了强劲动能。
城乡融合
徜徉美丽画卷
傍晚,华灯初上、音乐响起,城市的亮化与繁茂的树木相映成辉,各色灯光巧妙点缀于公园的林间草丛,市民或赏景于美丽街道,或漫步于林荫小道,跳舞散步、观景遛娃……在如今的滨海街头,人们不仅可以真切感受这座海滨小城特有的鲜明魅力,更能细细品味它独有的悠然自得。
小切口改善大民生。滨海县去年的《政府工作报告》提出,要坚持“生态宜居”,展现文明城市新颜值,不断提高城市建设发展水平,打造江苏沿海生态水绿宜居城市,做强城市发展能级,提升城市建管水平,美化城市生态环境,完善功能、丰富内涵,做好生态绿色文章。
经过一年的努力,全县累计改造老旧小区5个,新建污水主支管网38公里、改造易积水道路6条,向阳支路西延等5条道路建成通车,彩虹公园等4处口袋公园正式开放,城市颜值持续出新。
一方山水一座城,一片绿意一片景。口袋公园、色彩斑斓的休闲绿地、整洁清澈的河道沟渠随处可见,绿树苍翠欲滴,鲜花交相争艳,整座城市散发着令人赏心悦目的魅力。“现在出门就能看到清清的湖水、蓝蓝的天空、美丽的花朵,感受这座海滨小城带来的惬意与舒畅。”市民王女士说,感觉自己的家乡就是一幅生态“高颜值”、发展“好气质”的画卷,生活在这里很幸福。
村村产业生机勃勃、居民社区舒适宜居、农村道路通达四方、健身广场设施齐全……滨海县用实际成效带动乡村全面振兴,让群众充分感受康居乐居的美好生活,城乡居民住房条件得到有效改善,万亩高标准农田全面开工,规上农产品加工企业开票销售增幅全市第一,梨花语景区入选省秋冬季休闲农业精品线路,全县村集体经营性总收入同比增长8%、村均达40万元。“以前夏天苍蝇蚊子到处飞,现在不仅环境干净,配套设施齐全,自家的特色农产品还吸引了很多人来购买,真是看得见、摸得着的幸福。”说起现在的生活水准,家住农业园区的陈阿姨笑容堆满了脸庞。
民生安康
凸显幸福成色
民生是幸福之基、和谐之本。滨海县全心全意办好民生实事,把“群众愿景”变为“幸福实景”,不断凸显幸福安康的成色,推进保障和改善民生工作不断取得新成效,持续增强人民的获得感。
为了让社会保障更有温度,民生福祉更有质感,滨海县聚焦返乡人员、农民工等重点群体,提供更多就业岗位和创业机会,落实被征地农民刚性进社保,在深化共建共享中推进民生幸福提档。“一直想在家门口找个工作,既能方便带孩子,也能贴补家用。”之前在外地打工的李颖,现在选择在家乡发展,对自己的新生活,她很是满意。
“我们兜牢民生底线,优化服务供给,全方位打造民生幸福新标杆,用实际行动绘就一幅人民幸福新画卷。”滨海县民政局相关负责人表示,该县坚持把保障和改善民生作为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全力办好民生实事,大力推进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推动发展成果全民共享,新建标准化城市街道综合性养老服务中心1个、示范性乡村养老睦邻点16个、“长者幸福食堂”8家,建成省级示范性未成年人保护工作站。
教育关系千家万户,是最大的民生工程。滨海县不断提升学校管理水平和教学质量,让孩子们享受到更加均衡的优质教育。一应俱全的设备,温馨雅致的环境,宽阔平整的操场,窗明几净的教室,认真听讲的同学……构成了一幅和谐民生画卷。“滨海县实验小学开发区校区去年9月投入使用,可提供学位1620个。”滨海县教育局相关负责人表示,去年全县新改扩建学校42所,“清北”录取实现突破,中考高分段人数、滨海中学录取分数线连续2年位居全市第二,在全市首家建成“县未成年人成长指导中心实践基地”。
王先生是一名肺炎患者,上周因气短呼吸困难,在家附近的陈涛镇卫生院就诊,病情未见明显好转,镇卫生院医生通过医共体分级诊疗系统将患者上转至县人民医院,当天就成功办理住院手续,顺利就诊。“该县医共体建设入选全国县域医共体建设优秀创新成果,基层卫生健康高质量发展等5项工作入选全国优秀创新案例,在全市率先实现医保‘刷脸’结算全覆盖。”据了解,2019年,滨海县成为紧密型医共体国家级试点县,连续三年入选国家典型案例。2024年3月,滨海县人民医院牵头10家镇卫生院193个村卫生室、滨海县中医院牵头5家镇卫生院118个村卫生室分别组建两个医共体,变“各自为政”为“一体共享”。同时,利用数字化手段,在滨海县人民医院建成运行数字化医共体驾驶中心,实现“管理一盘棋、质控一杆尺、调度一张网”,打破城乡界限,让老百姓在家门口就可以享受到更加便捷的服务。
盐阜大众报/我言新闻通讯员:盛伟为/文 陈其龙 刘朔池 吴贵民/图
编辑:张伟伟 李艳 王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