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在市遗产保护中心组织的越冬鸟类普查工作中,鸟类监测志愿者、市观鸟协会会员黄巍于大丰沿海拍摄到了一只疑似宝兴歌鸫的鸟类,后得到专家确认,这意味着盐城鸟种添新纪录!
花肚皮歌唱家
宝兴歌鸫(Turdusmupinensis),是雀形目中型鸟类,体长20-24厘米,被国家列入有重要生态、科学、社会价值的“三有”保护动物。俗名:花穿草鸡、歌鸫。
宝兴歌鸫上体橄榄褐色,眉纹棕白色,耳羽淡皮黄色具黑色端斑,在耳区形成显著的黑色块斑;下体白色,腹部密布的圆形黑色斑点是其主要特点之一。
宝兴歌鸫单独或成对活动,多在林下灌丛中或地上寻食。主要以金龟甲、蝽象、蝗虫、鳞翅目、鞘翅目等昆虫和昆虫幼虫为食。
宝兴歌鸫是鸟中的歌唱家,鸣唱声多变而通常柔和,带有许多上扬的音节,歌曲由一系列悦耳的、间隔均匀的短语组成,每组短语包含3-5个音调相当均匀的音符。
中国特有的“旅行家”
宝兴歌鸫为中国特有鸟类,最早由法国传教士和博物学家ArmandDavid(阿尔芒·戴维)于1869年在四川宝兴县发现,故而得名。
*有趣的是,大熊猫和金丝猴这两个中国特有物种也是被ArmandDavid(阿尔芒·戴维)首次科学发现。
宝兴歌鸫在中国中部、西南地区及陕甘宁南部地区主要为留鸟,通常不迁徙。但近年来出现了多地观鸟者目击到宝兴歌鸫的报道,发现其部分个体会不远千里“旅行”到中国北方繁殖,并在中国南方越冬,导致其已知的分布范围大大增加。
因这些个体存在上述不寻常的迁徙习性,使宝兴歌鸫成为了研究雀形目鸟类的迁徙行为、迁徙路径及其成因等课题的理想的研究对象,具有较高的生态和科学价值。
市遗产保护中心科研人员认为此次在盐城拍摄到的宝兴歌鸫是越冬候鸟。这位“旅行家”的光临,是对盐城黄海湿地生态保护工作的充分肯定。我们希望它带领更多“旅友”来黄海湿地“度假打卡”!
来源:黄海湿地世界自然遗产
编辑:张伟伟 李艳 王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