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记者获悉,由市委宣传部开展的“见字如面,信仰永存”新四军红色家书全媒体诵读传播活动,在社会引起强烈反响。众多阅读朗诵组织、朗诵爱好者、基层学校纷纷参与其中,通过诵读红色家书,感受新四军将士的家国情怀。
2024年12月5日,“见字如面信仰永存”红色家书系列短视频,在本地各大新媒体平台陆续发布。来自社会各界的朗诵爱好者,在全市各红色阵地,带领读者一起走进新四军先辈的精神世界,共读红色家书,传承红色基因,赓续红色血脉,为前行凝聚强大精神力量。
在首条发布的视频中,盐城红全民阅读志愿服务队的负责人戴鹏辉,在新四军纪念馆内朗诵《袁国平给侄子的信》。在信中,袁国平劝慰家人“请家里不要想将来的生活怎么办,因为中国正在大的变动之中。中国抗战成功,不愁无饭吃。抗战不幸失败,则大家都当亡国奴。”先烈的拳拳爱国之心、舍家救国之志跃然纸上。
在《王传馥致父母书》的朗诵视频中,东台三仓镇小学教师唐冬琴在三仓镇烈士陵园内,向学生诵读王传馥奔赴延安告别父母的书信。“我深感长者之爱,但命运不允许我侍奉左右了,我是要远离爸妈了。也许将来还有见面的机会,也许再也没有见面的机会。”先烈细腻的情感,让现场的学生纷纷动容。该条视频得到了广泛转发,在青少年学生中引发共鸣。
在《孙晓梅致姨母书》的朗诵视频中,盐城市图书馆工作人员刘蕾,在停翅港军部旧址内,朗诵起女烈士孙晓梅的诀别信。“国不保,家何能存?在此民族生死关头,望母亲能以国家为主、民族至上。”先烈强烈的爱国之心和责任担当,跨越世纪依然振聋发聩。
在中国人的情感世界中,家书有着特殊的位置。短短几页纸,承载着情感的连接、依靠和寄托。在光耀千秋的革命先烈的家书中,对家的不舍、对国的担当,一撇一捺、字字泣血,一字一句、信仰如磐。“见字如面信仰永存”红色家书系列短视频发布近一月来,引起众多读者的关注。
在盐城市区从事语言培训工作的车露表示,从系列短视频中,隔着屏幕依然可以感受新四军先辈的伟大,家很重要,国更重要,忠孝不能两全之际,先辈做出了榜样。“如果可以,我也愿意拍摄这样的视频,带着大家一起感受红色家书中的精神力量。”
“任何时候,我们都需要英雄。英雄之所以伟大,就在于他们一个个鲜活的个体,有情感有血肉。”在建湖县文化系统工作的封加龙告诉记者,“见字如面信仰永存”红色家书系列短视频,将英雄还原成普通人,让大家从普通人的视角了解英雄的抉择,更加凸显他们的伟大。
“我建议大家都来读一读红色家书,将自己带入到这个情境当中,感受先烈情感上的两难和追求理想的坚定。”鹿鸣路初中音乐教师费莉淑说,红色家书诵读活动,具有很强的互动性,既可以陶冶情操,也可以在短短几分钟内,沉浸式地开展一次特殊的爱国主义教育。
记者获悉,为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在盐城考察时重要指示精神,去年以来,我市广泛开展“穿越时空的红色家书”“重读抗战家书传承革命精神”“追寻红色记忆传承红色基因”等诵读活动。一封封红色家书,承载着先烈的家国情怀和报国之志,强大的精神力量穿越时空,深深叩击着当下读者的心,成为以新四军历史为生动教材,开展革命传统教育和爱国主义教育的生动案例。
感兴趣的读者,可以通过“盐城宣传”微信公众号、“我言新闻”客户端、“智慧盐城”客户端等平台收看相关视频。
盐阜大众报/我言新闻记者:姚梦/文 胡国卫/图
编辑:张伟伟 李艳 王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