阳阳的耳朵后面,有一个黑色的人工耳蜗,像是长出的“第三只耳朵”。正是这个“小耳朵”,帮助阳阳走出听障困扰,打开有声世界的大门。
在盐城全市,共有742名像阳阳一样的听障儿童。为进一步加大对残疾儿童康复救助力度,精准解决听障儿童重建听觉和后续康复问题,2021年5月,《盐城市听障儿童人工耳蜗植入和升级救助项目的实施方案》出台。救助项目实施三年多来,已成功帮助77名儿童,实施人工耳蜗植入手术,让一个个“小耳朵”,听见了来自这个世界的声音。
一声盼了很久的“诶”
“阳阳!”听见身后妈妈的呼唤声,在一旁玩耍的阳阳立马回过头来,响亮地答应了一声“诶!”
“以前叫他名字时,没有反应。戴上人工耳蜗,进行一年的康复训练后,我们在后面叫他,他终于能听见,知道回头答应了。”说起这一声盼了很久的“诶”,阳阳妈妈话语里透露着喜悦。
7岁的阳阳,在五年前被诊断出极重度感音神经性耳聋,这样的结果,无疑像一根钢针扎在了一家人的心上。一开始,家人选择让阳阳先戴助听器,进行康复训练,尝试看能不能有些效果。“康复训练大半年后,我说什么他都像听不到、听不懂,真的很着急。”然而,阳阳妈妈发现康复效果并不理想,听障像是一堵墙,隔绝了阳阳与外界的对话。
“2021年,我们得知盐城推出人工耳蜗植入救助项目,当年11月我们立即提交了申请,一两个月时间就通过了筛查,2022年1月成功完成了手术。”
对于听障儿童的家庭来说,如果全靠自费,孩子的治疗和康复费用不是一笔小数目,单个人工耳蜗市场价高达十几万元,还要支付手术和其他治疗费用。
“当时有好几种人工耳蜗供我们选择,经过医保报销,加上手术费、住院费各项费用,最后我们实际只花费了四五千元。”阳阳妈妈说,“这个救助项目,帮助我们减轻了很大负担。”
人工耳蜗植入和升级救助项目的实施,让听障儿童家庭松了一口气。根据《盐城市听障儿童人工耳蜗植入和升级救助项目的实施方案》,全市符合受助标准的听障患儿,人工耳蜗植入手术每人最高补助12万元(医保报销后),体外机器升级救助按实救助每人最高补助6万元,基本覆盖人工耳蜗植入和升级所需的全部费用。方案实施三年多来,已为77名儿童植入人工耳蜗,为246名儿童进行人工耳蜗体外机升级。
急不得的康复路
“小耳朵仔细听,听到什么就跟着老师一起说……”11月27日下午,市残疾人教育康复中心教室内,5岁的小伟正在接受康复训练。
在小伟3岁时,家人发现他的听力陡然下降。小伟奶奶回忆道:“以前和他说话时会给出反应,突然有一天发现他不理你,我们就感到不对劲了。”发现问题后,家人立马带小伟去医院检查,检查结果显示为感音神经性耳聋。“我们立即申请了救助项目,并于2022年10月进行了手术。”
植入人工耳蜗只是迈进有声世界的第一步,更重要的道路还在后期听觉与语言康复训练上。
《盐城市听障儿童人工耳蜗植入和升级救助项目的实施方案》规定,新植入人工耳蜗的对象,须在定点康复机构接受不少于1年的免费康复训练。
手术一个月后,小伟进入市残疾人教育康复中心开启康复之路。
“小朋友刚到这儿时要做个评估,我们会根据孩子不同的评估情况制定不一样的课程,每个学期末还会再做一次语言和听觉评估,看看是否达到预期康复效果。”市残疾人教育康复中心教务科副科长陈彦解释道,让孩子继续接受康复训练还是进入普通学校融合,都要根据评估结果来看。
“你叫什么名字?”“我叫小伟。”如今,术后在康复中心接受两年康复训练后,小伟已经能够流畅地进行自我介绍。小伟奶奶明显感到“宝宝的认知能力更强了,已经能进行简单的沟通,表达自己的情绪。”
“阳阳,这幅图上的小朋友,在干什么呢?”“小朋友在玩滑滑梯。”另一间教室内,在老师引导下,阳阳认真看着图片,张大嘴巴,一字一句,回答得像模像样。现在,除了每周来康复中心接受一对一个别化训练三小时外,阳阳还要像同龄人一样,在普通幼儿园上课。
“康复训练的最终目的是让孩子们接近正常同龄孩子的发育水平,能够通过听来获取信息,无障碍开展交流,顺利融入社会。”陈彦介绍,截至目前,在市残疾人教育康复中心,已有28个孩子通过接受术后康复训练,成功进入普通学校。
最好的老师在家中
唤醒“小耳朵”,不能仅仅依靠康复中心的训练,家庭康复同样不可或缺。
“我们每节课都会把当天所学内容告知家长,给家长留‘作业’,让他们在家中再继续教小朋友。”市残疾人教育康复中心教师袁馨说,想要孩子恢复得更快,除了康复中心的训练外,家长也需要做好配合,与孩子多沟通,帮助孩子开口说话。
刚开始,阳阳妈妈也不清楚怎么训练。“老师会告诉我们重点教什么,包括听能、语言、表达、理解等各个方面内容。”几年来,阳阳妈妈每天用半个小时强化、巩固上课内容,并在日常生活中,耐心和孩子互动。
“阳阳,我们来唱首歌好不好?”“白龙马蹄朝西,驮着唐三藏跟着仨徒弟……”“再换一首呢?”“我去上学校,天天不迟到……”哪怕是放学回家的路上,阳阳妈妈也不忘抓住时机,引导孩子多说、多交流。
除了每日给家长留“作业”外,每个月市残疾人教育康复中心还会利用半天时间,组织一场家长培训,向家长们教授专业康复知识技能。
“老师上课怎么教,我们回家就怎么教。”小伟奶奶一课都不落。带着孩子在外面玩耍时,她也会利用一切机会带着小伟和别人交流,给他丰富的语言刺激。
现在,小伟已经可以将“我今天中午吃了番茄炒鸡蛋”等简单的句子连贯地表达出来。“今年9月,宝宝已经融入普通幼儿园上学了。正是有了大家共同的努力,他才有了现在的进步。”看到小伟听觉和语言能力一天比一天好,小伟奶奶满是欣慰,她相信,在大家帮助下,小伟会有一个美好的未来。
不久前,经市残疾人教育康复中心和市第一人民医院专家审核,市人工耳蜗康复救助项目2024年11月通过筛查名单公布,又将有更多听障儿童获得新“声”。(文中阳阳、小伟均为化名)
盐阜大众报/我言新闻记者:周冬晴
编辑:张伟伟 李艳 顾海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