听见 | 老吴铺子
2024-11-22 22:10 我言新闻

老吴铺子

●顾亚平\文

●凌敏\诵读\音频制作

老吴的铺子是个早点店,开在我每天晨练的公园旁边一条街上。每次从他店门前经过,排着长长的队伍,显示着与他家隔壁同样早点店的与众不同。

老吴店里的招牌早点有三样。一是油条。凌晨起来饧的面,切条整形,油锅翻煎,捞起来金黄金黄的,根根空心,入口香脆,关键是每煎完200根油条就换新油,食客们都在一旁看着。二是鸡蛋饼。店门口有块牌子,上面写着“只用正宗苏北草鸡蛋”,老吴的妻子边摊饼边说,昨天儿子开车从老家又送来五箱鸡蛋,现在的草鸡蛋越来越难收了。三是老烧饼。圆的是甜味的,长的是咸味的,又大又圆的是“龙虎斗”(咸甜兼备)。老吴烤烧饼始终拒绝用电烤箱,坚持用大缸箍起来的土灶,说烧饼只有这样烤才香。

油条、鸡蛋饼、烧饼,再配上自家做的豆浆、豆腐花、茶叶蛋,使得老吴的小门脸天天早晨顾客盈门,浓浓的烟火气催亮了街道,唤醒了城市。

我和老吴搭讪,是因为我们都来自盐城。30多年前,老吴带着妻子和子女,从盐城阜宁来到这个江南城市。创业之初,那时的小吴用父亲传承的手艺,开了一个烧饼铺子,每个烧饼只卖5分钱。我和他说过,40多年前,我还在东台老家的乡镇中学上学,住宿期间,父母给我一周六天在校的生活费是5角钱,其中自带大米的蒸饭费每斤2分钱,一天一斤,一周就是1.2角钱。中午,学校食堂的汤是5分钱,一周就是3角钱,每天到小镇上的老虎灶打开水,一瓶1分钱,一周6分钱,最后剩下2分钱,就给自己买个烧饼打牙祭。“老吴,你的烧饼一过长江价格就翻番了。”老吴憨厚地笑笑,烧饼从5分钱到现在3元钱一个,用了30年时间。摊子从手推车走街串巷到有了自己的门店,用了5年时间。早点从单一的烧饼到五花八门,用了10年时间。但唯一不变的是用心做好每一天,让食客们吃了就知道这是老吴店里的东西。

我问过老吴,有没有算过这30多年来做了多少油条烧饼鸡蛋饼,老吴摸摸头,这个还真算不出来。不过,我煎油条烤烧饼做鸡蛋饼,把两个孩子送进了大学,如今,女儿在苏州做护士,儿子回到老家,进了一家风力发电企业。这些年就这么做着,在这个城市买了房,回老家乡下盖了三层小楼,还从家乡带了十几个乡亲出来一起在这个城市里打拼。老吴说,这些年,除了春节那几天,都是天明即起,每天两口子都要忙到九十点早市结束,人虽然很累,但想想以往的日子看看现在的生活,心里总是暖和的。现在开早市,已经不单纯是为了赚钱了,我要让每天从四方过来的顾客们吃到老吴铺子的早饭,心满意足地再奔向八方,开始一天的新生活。

 

一审:顾海霞丨二审:李艳丨三审:张伟伟

版权声明:凡本网注明来源为“盐城新闻网”或“盐阜大众报”“盐城晚报”各类新闻﹑信息和各种原创专题资料的版权,均为盐阜大众报报业集团及作者或页面内声明的版权人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本网书面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已经通过本网书面授权的,在使用时必须注明上述来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