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月盈昃,斗转星移。从古人夜观天象,到今人遨游太空,人们对头顶这片苍穹的探索从未停止。如今,越来越多的人喜欢远离城市喧嚣,利用望远镜、相机等设备,探索星辰大海。
作为一座滩涂绵延、鹤舞鹿鸣的生态之城,盐城凭借得天独厚的自然资源、优质的生态环境,滋养了大地上的万物生灵,也守护住了头顶的灿烂星空,吸引来一群又一群“追星的人”。每当夜幕降临,他们便在辽阔的黄海之滨、广阔的田野之间,仰望浩瀚星辰,捕捉宇宙间的壮丽景象,纵情领略天文的魅力。
共赴星约
9月27日,大丰野鹿荡,夜幕低垂,晴朗无云。天文爱好者陈自坚和同伴们从盐城市区驾车一个半小时来到这里,架起三脚架、找准位置、调试设备,开启一场观星之旅。
太阳色球层 陈自坚 摄
野鹿荡,是继西藏阿里、那曲之后,中国第三个暗夜星空保护地,夏季银河、冬季猎户星座明朗可见,是绝佳的星空观赏地。
这里远离城市灯火,空气洁净清澈,透过高倍天文望远镜,一颗颗遥远的星清晰地展现在眼前。
天鹅座 陈自坚 摄
“像字母W的是仙后座。”“这颗是织女星,跨过银河另一侧,就是牛郎星。”“那边的是天鹅座,一竖一横,像一个十字架。”……陈自坚拿着指星笔对准天空,为同伴们现场授课,如数家珍。
早在20多年前,天文的种子就在这位“90后”小伙的心头种下。“那晚我看到了上千颗流星,同一时刻天空中会划过两三道,太震撼了。”2001年,一场狮子座流星雨,激发了陈自坚对唯美星空的向往与好奇。在此后的日子里,他靠着自己看书研究、总结经验,无数次对准星空、按下快门,从盐城市区到偏僻乡野再到海堤,到处是他追星的足迹。浩瀚银河、月掩土星、国际空间站凌日……多年来,一张张震撼人心的照片点缀了陈自坚的追星路。
“知识点太丰富了。”同伴中,不少人是第一次跟着陈自坚出来观星,仰望头顶深邃的星空,大家在喧嚣中找到了片刻宁静,不时有人感叹“没有光照的天空真好”,还有人打趣道“今天是过来治疗颈椎病的”……
这趟观星之旅,主角是紫金山-阿特拉斯彗星。这颗彗星来自遥远的奥尔特云,环绕太阳完成一次壮丽旅行需要61751年,因此,它的这一次出现显得尤为珍贵。
想要捕捉彗星的踪迹,把握观测时机尤为重要。“拍到了拍到了!”经过苦苦等待,28日凌晨4时50分左右,东方即将日出的方向,陈自坚终于在望远镜前成功观测并捕捉下彗星图像。“原本看天气预报,后半夜会起高空云,没想到还是很幸运,等到了!”看着镜头,陈自坚的喜悦溢于言表。
英仙座流星雨 陈自坚 摄
结下星缘
正是一个个诸如此类的惊喜瞬间,让无数“追星人”沉迷宇宙之美。
盐城这群“追星人”中,有人喜欢抬头静静欣赏、观测星空,也有人偏爱摄影,希望能将珍贵的瞬间定格成画面。尽管侧重点不同,他们对星空的热爱是一致的。
“上大学时,我在图书馆看到了一本《天文爱好者》,觉得蛮有意思。”1982年,一本杂志,让王珍煦与天文观测结下了不解之缘。
王珍煦喜欢目视观测。既然是目视,首先要有一架天文望远镜。他回忆,当时自己一个月的工资是52元,一架望远镜就要600元。根本买不起,怎么办?“只能想办法,自己组装望远镜。”
一开始,为了节省费用,他单独买镜头回来,自己组装,但发现效果并不好。正当发愁时,他看到了中国天文光学创始人之一——杨世杰的一篇文章,恰巧是教天文爱好者怎样自制望远镜。跟着文章学,比照着天文台的专业望远镜,买来玻璃自己磨,磨了以后再找人做机械零件,一步一步进行组装。“遇到难题,我就写信给杨世杰,他是一个很好的人,对待我这样一个素昧平生的天文爱好者,前前后后回复了33封信。”
就这样,在自己苦心钻研和前辈帮助下,王珍煦愣是自制出一架架望远镜,开启此后的观星之旅。观测哈雷彗星、寻找更多彗星……这些自制望远镜,陪伴王珍煦记录了一个又一个弥足珍贵的时刻。
M51旋涡星系 杨洋 摄
比起目视,天文爱好者杨洋更希望能用镜头捕捉、定格下那些稍纵即逝的壮丽景象。家里的阳台、附近的公园、远处的海堤,都是他的追星阵地。
太阳系行星、M101风车星系、M51旋涡星系……在他的镜头下,天空变得如此生动而迷人。星空何以如此吸引他?杨洋说,“天文摄影是我的爱好,它使我的业余生活更加充实,同时也为我带来了满满的获得感。”
尽管已经积累了不少摄影经验,但在杨洋看来,天文摄影依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每一张照片背后,都是无数次付出与等待的结果。“天文摄影需要有不断学习的耐心,前期怎么拍摄、后期怎么处理,都要静下心来研究。”
点亮“星”愿
木星及木卫三 杨洋 摄
“第一次这么近距离观看月亮!”9月17日,正值中秋,皓月当空,一场别开生面的路边天文活动在亭湖区宝龙广场举行,吸引不少市民及天文爱好者驻足观看。
广场上,陈自坚身着汉服,架起天文望远镜,结合望远镜实时观测的画面,向市民详细讲解有关月球的天文知识。
今年4月,盐城市天文学会成立,目前共有40多名成员,杨洋、陈自坚都是其中一员。学会成员中有人和天文打交道已有数十年,也有人是刚入坑的“小白”,相同的爱好让他们相聚在一起。
太阳色球层树状日珥 杨洋 摄
在学校、景区举办专题讲座,深入浅出地科普天文知识;在街头巷尾,架起望远镜,让市民亲身体验星空的魅力……学会成立以来,大家感到自己肩头承担的东西比从前更多了。他们坦言,“以前是自己看一看、拍一拍,加入学会后,我们不能只是自娱自乐,而是要通过各种方式、各种活动,传播天文知识,提高公众对天文的认识和志趣。”
“天文学会的成立,就意味着要承担起社会责任,为社会服务。”学会理事长王珍煦介绍,学会自成立以来,每个月至少要举行一次路边天文活动,与大家分享星空的魅力,让更多人领略宇宙的浩瀚无垠,在他们心中播撒下热爱天文的种子。
随着天文知识的日益普及,如今,越来越多的人加入天文爱好者的行列中,成为仰望星空的人。
紫金山-阿特拉斯彗星 陈自坚 摄
打开小红书、抖音等社交平台,关于盐城的“追星”攻略随手能搜到。“如果觉得西北太远,那就来盐城,这里有肉眼可见的浩瀚银河,真的可以看见满天繁星。”“开车导航到野鹿荡,入夜就能在天顶看到银河的痕迹。”……从观赏地点到观测技巧,再到最佳观赏时间,网友们毫不吝啬地分享经验,用他们的话来说,“盐城已经成了江浙沪天文爱好者的‘追星’圣地。”
一个个“星”愿得以点亮的背后,离不开长期不懈的保护。在这片星光璀璨的土地上,盐城正以其独特的魅力,吸引着越来越多的人奔赴浩瀚星河。
一审:严蔷梅丨二审:李艳丨三审:张伟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