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26日,坐落于盐城市聚龙湖畔的江苏淮剧博物馆,在历经10个月的精心筹备与全面升级后焕新启幕,这座汇聚了200余年淮剧历史与文化精髓的艺术殿堂,以焕然一新的姿态热情迎接八方来宾。
情景交融,打造沉浸式体验新空间
馆内古香古色的戏台
江苏淮剧博物馆占地2600平方米,建筑面积1600平方米,现有藏品2536件,其中一级文物6件(套),是全国唯一淮剧专题博物馆,同时,也是盐城重要的地方戏文化窗口、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淮剧研究中心、全国淮剧史料库、淮剧艺术发展史的集中展示地。此番改版提升,是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有力传承与弘扬,进一步彰显淮剧的深厚底蕴与时代价值。
展现淮剧的发展历程
走近江苏淮剧博物馆,古色古香的中式主体建筑掩映在碧水绿树之间,焕发着勃勃生机。拾级而上步入展厅,重新拓展的淮剧艺术打卡地别具一格,将原先展厅打通串联,形成内容丰富、动线合理、互动性强的复合场景,并能透过玻璃幕墙与室外遥相呼应,内外联动营造出情景交融的沉浸式体验新空间,让参观者在欣赏淮剧戏曲作品时代入角色,仿佛登上戏台身临其境,在移步换景中“出将”“入相”,亲身感受淮剧的独特魅力,强化文化输出和戏曲观感。
戏服、道具展示
透过展柜望去,淮剧名家吕祝山口述的《九郎出朝》剧本,筱文艳、何叫天的戏服,裔小萍的家传化妆箱,潘凤岭演奏用的淮胡……一件件文物承载着岁月的厚重,静然伫立在戏曲长河之中。时光上溯到200多年前,关于淮剧的悠长叙事悄然启幕,历史长卷缓缓铺陈展开。从“淮剧历史”的发端,到“出淮过江”的壮阔迁徙;历经“烽火岁月”的洗礼,再到“向阳而生”的蓬勃复兴——每一阶段都深刻勾勒出淮剧发展的非凡轨迹。在此基础上,结合丰富史料,展陈系统阐述淮剧的艺术风貌,并深入介绍在新时代背景下如何进一步传承发展、焕发新生。
江苏省淮剧团团长、梅花奖得主陈明矿表示,江苏淮剧博物馆犹如一座承载着历史记忆与艺术瑰宝的文化殿堂,展示了淮剧的发展历程、经典剧目、著名表演艺术家的风采以及珍贵的历史文物。“今后,我们将强化与江苏淮剧博物馆的合作,将这里作为团里青年演员学习和实习的基地,让他们肩负传承重任,用汗水和智慧弘扬‘戏比天大’的淮剧精神。”
数字赋能,推动淮剧艺术新发展
在博物馆正门处,抬头可见“江声淮韵、非遗瑰宝”八个大字,透过玻璃,一座古色古香的戏台映入眼帘。在数字技术的加持下,这种通景式的序厅设计给人一眼千年、穿越时空的视觉冲击。
中国黄梅戏博物馆馆长王红星告诉记者,博物馆是连接过去、现在和未来的桥梁,是广大人民群众的精神家园。“相信江苏淮剧博物馆今后能不断推陈出新,持续释放文化影响力,为公众喜爱、欣赏和向往,让淮剧这一非物质文化遗产薪火相传。”
现场展示的经典剧目
丰厚的文化遗产只有被活化利用,才能成为人们滋养精神、涵养自信的宝贵源泉。作为国家级非遗文化戏曲传承基地,自创办以来,江苏淮剧博物馆始终致力于淮剧的传承与推广。如今,利用数字技术,通过淮剧历史场景的多维再现,为参观者打造一个可观、可感、可互动、可留念、可传播的数字化戏曲体验空间。同时,充分利用专业的淮剧数字文化体验厅,从展陈、演出、社教三方面入手,每年举办文化惠民活动。此外,馆内的多功能厅集小型传习、名师工作室、小剧场演出、研究讲座等于一体,并创新开设社教主题课程,“我是淮剧小演员”“淮剧脸谱”等活动深受青少年学生的喜爱。盐城市松江路小学老师陆亚萍表示,学校计划利用博物馆试开放的机会,组织学生前来参观学习,让青少年在欣赏展品、学习传统经典淮剧的同时,全方位领略淮剧的艺术魅力。
该馆还联合喜马拉雅合作开发全国首家淮剧城市会客厅——喜马拉雅数字淮剧有声书屋,倾力创塑特色文化品牌,进一步提升淮剧文化的普及率、覆盖率,为淮剧艺术的保存与传播提供现代化手段,也为研究者和爱好者提供便捷的资源获取途径。
“2008年,淮剧入选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淮剧艺术从此踏上了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的快车道。作为国家级非遗传承基地,我们将进一步把科技手段与丰富展陈、社会教育有机结合,从多维度进行‘地方戏’文化的展示、传播、传承、研究、利用和保护。同时,积极打造全国淮剧数据库,提供淮剧数字化演示、精品创作推广和展示研究。”该馆馆长徐宁说。
创意文旅,引领淮剧艺术新风尚
淮剧博物馆外景
清音婉转、余韵悠长。开馆前夕,在江苏淮剧博物馆古香古色的戏曲舞台上,以“淮腔盐韵”为主题的专场演出正在紧锣密鼓地进行排练。盐城市淮剧团的青年演员们将淮剧戏曲水袖与民间舞蹈融为一体,碰撞出传统与时尚交融的艺术火花。紧接着,经典剧目轮番登场,舞台上灯光璀璨,群星云集,演员们以精湛演技和深情唱腔,将淮剧精粹展现得淋漓尽致。
淮剧在新时代的创新发展
将淮剧演出与旅游项目深度融合,是近年来江苏淮剧博物馆的一次积极创新尝试。据悉,该场馆依托聚龙湖景区得天独厚的地理优势,匠心独运,倾力打造市区首屈一指的沉浸式戏剧体验空间——戏景会客厅。在这里,游客既能悠然欣赏湖景,亦能沉浸观剧,还可以细细品味咖啡茗茶。场馆响应发展夜经济、微旅游,为本地居民及外来游客提供休闲娱乐的新选项,打造出富有艺术气息的文化旅游新地标,实现传统和流行的跨界融合。
市文广旅局负责同志表示,改版提升后的江苏淮剧博物馆,为人们更好地了解淮剧的前世今生,保护和传承国家级非遗文化,提供一个更佳的载体。今后,将以江苏淮剧博物馆为依托,深入挖掘淮剧的历史价值和艺术价值,不断推动淮剧艺术的创新与发展。同时,希望更多的人通过这座博物馆了解淮剧、热爱淮剧,让淮剧艺术在新时代绽放出更加绚烂的光彩。(图片来源:江苏淮剧博物馆供图)
一审:蔡悦丨二审:李艳丨三审:张伟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