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持人
大家上午好。中共滨海县委宣传部、滨海县人民政府新闻办公室今天举办“在推进中国式现代化滨海新实践中实干争先”系列主题新闻发布会第一场——全面推进生态文明建设专场,欢迎大家。
今天的发布会邀请到滨海县生态环境局党组副书记、副局长王雪中、滨海县自然资源和规划局副局长鲍爱萍、滨海县文广旅局党委委员、四级主任科员徐亚娟、滨海县沿海工业园管委会副主任潘成杰,他们将围绕“全面推进生态文明建设”主题介绍有关情况,并回答记者提问。
首先请滨海县生态环境局党组副书记、副局长王雪中先生介绍全县生态环境保护工作推进情况。
2023年,滨海县以做好省级生态环境保护督察工作为抓手,加大污染防治攻坚力度,着力解决省市交办突出环境问题,全力做好全县环境质量改善和生态文明建设工作。全县生态环境保护工作被省生态环境厅评为生态环境领域真抓实干先进典型,全市唯一。
一是全力改善生态环境质量。大气环境质量方面。坚持专班机制,聚焦重点区域,动态排查更新2个省控站点周边污染源,常态化开展高值区域溯源排查,出动执法人员1368人次、检查企业648家次,交办问题67个并及时落实整改。推进年度113个大气污染防治工程项目,完成建设100个。制定实施VOCs综合整治方案,组织推进3项重点治理任务、20家企业综合整治,完成2个企业集群排查整治回头看和80家企业活性炭入户核查工作。截止目前,全县PM2.5浓度30.1微克/立方米,同比上升7.5%,位列全市第9,全省第24;优良天数比例83.4%,同比下降3.2个百分点,位列全市第3,全省第11。水环境质量方面。有序推进入河排污口监测溯源排查,排查点位1620个,发现排口1351个,监测、溯源工作已基本完成。开展全市重点行业涉氟企业排查整治工作,排查涉氟企业4家。推进水污染防治重点工程项目5个,已全部完工,完成投资额1.8亿元。开展区域水污染物平衡核算,全县新增污水收集率3.53%。截止11月底,2个国考、6个省考断面及饮用水源地水源地均稳定达Ⅲ类水质;今年春季、夏季近岸海域8个国考点位中分别有4个、7个达到或好于二类海水水质,达到省市下达的考核要求。土壤环境方面。1-11月份,全县产生危废46923吨,处置利用46939吨(含期初库存),处置率100%。农村生活污水治理完成新增治理行政村37个,新增农户12444户,尚有12个行政村正在推进,137个小型集中式农村生活污水处理设施正常运行率稳定在90%以上。各镇(区、街道)排查水体2832条,上报农村黑臭水体4条,全部完成整治。全年土壤环境质量持续稳定,污染地块安全利用率达100%。
二是扎实推动生态文明建设。推进生态文明创建,先后4次召开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县创建工作动员会和部署会,制定出台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县工作方案、重点目标任务分解表等文件,分解创建目标任务至各镇区及相关部门。指导滨淮镇、陈涛镇、坎北街道果林村、通榆镇舀港村分别开展省级生态文明建设示范镇、村创建,指导18个行政村开展市级生态文明建设示范村创建。组织生态文明实践,以滨海县生态环保志愿服务分队为抓手,每月组织开展生态环保志愿服务活动,先后组织“万鸟天堂”主题实践、月亮湾海滩垃圾清理、国电投企业宣讲、协鑫火电节能减排实践、光大环保实施开放、生态环保知识进课堂、局长带你走进环保设施等系列活动,全面做到生态环境保护活动进学校、进企业、进社区,强化实践引导生态文明宣传。强化生态文明宣传,全年举办新闻发布会1场,在县融媒体、省市生态环境、治污攻坚公众号等新媒体平台发布宣传材料30余篇,利用全球滨海论坛在盐城召开契机,在《盐阜大众报》专版报道我县生态文明建设成果及特色工作,收到了良好的宣传效果。
三是切实做好环境服务监管。提升服务能力。做好环评审批服务,今年以来共收到送审项目88个,出具审批意见65份,审核办理排污许可证216张。定期和环评单位、各乡镇园区及时沟通梳理出我县潜在项目47个。以服务滨海港片区为重点,成立滨海港片区项目服务专班,出台《滨海港片区绿色低碳示范区环境管理指导意见》,建立滨海港片区企业库,对企业手续办理、项目建设、生产经营状态等及时指导、实时跟踪,切实做到为片区企业发展保驾护航。严格环境执法。出动执法人员4258次,填写执法记录2129条,审查案件51起、举行听证会6场、下达行政处罚决定43件(处罚金额313.6万)、申请法院强制执行6件。强化信访调处。督促做好全县污染防治综合监管平台线索办理,2023年度958条有效线索完成办结912条,办结率95.2%。对14件重复信访件开展局领导包案化解,全部妥善化解。保障环境安全。先后组织开展生态环境冬季安全、危险废物、重点环境治理设施、重点行业领域等专项整治行动,排查发现环境安全隐患322条,全部完成整改。10月份,针对全县环境监管重点企业,制定出台《全县环境重点监管企业安全隐患专项排查整治行动计划》,成立3个安全检查小组,聘请环境安全专家对全县48家环境重点监管单位开展检查,排查发现隐患314条,完成整改286条,月底前完成整改闭环。
下一步,我们将深入贯彻落实国家、省、市、县生态环境保护大会精神,按照县委县政府部署要求,坚持目标问题导向,采取有力有效措施,在加强生态保护、推动绿色发展上持续发力,进一步推动环境质量改善和环境问题整改,确保实现以高品质生态环境支撑全县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
主持人
感谢王雪中先生。下面开始提问。
盐阜大众报:请问近年来,滨海县在耕地保护和生态修复方面做了哪些工作?
滨海县自然资源和规划局副局长鲍爱萍:近年来,滨海县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论述,服从服务于全县生态文明建设,推动经济社会发展与自然资源环境相协调,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发展。
一是全面加强耕地保护工作。《滨海县国土空间总体规划(2021-2035年)》已获得江苏省人民政府正式批复。《规划》明确我县耕地保有量为144.95万亩、永久基本农田132.92万亩;生态保护红线面积为53.44平方公里;城镇开发边界面积198.38平方公里。我县将按照划定的耕地保护底线和红线,严格落实耕地保护责任,将耕地和永久基本农田保护责任目标履行情况纳入全县年度实绩考评考核和问责范畴,并把标注基本农田的每村一图下发给全县各村居,村级挂牌落实保护,把永久基本农田保护责任落实到每块土地的使用者。健全完善“县级督查、自然资源部门巡查、镇区街道自查”的三级联防联控机制,充分利用卫片执法检查、慧眼守土、执法监管实时智能系统等信息化手段,在第一时间发现问题、制止问题、处置问题,切实将违法用地发现在初始、解决在萌芽。
二是深入开展国土绿化行动。扎实推进“林长制”建设,深挖绿化造林潜力,以开展全民义务植树活动为抓手,深入开展国土绿化行动。今年全县已完成新造成片林1381.65亩,完成森林抚育6000亩;四旁植树51万株;新建提升农田林网控制面积2.6万亩;建设绿美村庄2个,提升1个;盐碱地造林试点206.31亩。“人人参与绿化美化、共建绿色美丽家园”逐步成为共识,推动经济发展“含绿量”、人居环境“容绿率”和人民群众“亲绿感”逐年提升,不断巩固和筑牢绿色生态屏障,让绿色成为滨海发展的最美底色。
三是着力推进绿色生态建设。高度重视今年浒苔绿潮前置打捞工作,精心组织实施海上精准浒苔打捞作业,对区域内发现的浒苔进行“饱和式”打捞。共投入渔船18艘,投入人力1229人,投入资金980万元,完成海上打捞量5275.7吨,岸滩打捞2381.8吨,促进陆海生态功能有效提升。统筹推进湿地保护修复与创建,在东南部浅海建设入海水道、北八滩河入海口2个湿地保护小区,自然湿地保护面积增加2000公顷,自然湿地保护率提高6.99%,湿地生态功能不断增强。进一步加强沿海海洋生态修复,有效保护海洋生态环境。
滨海县融媒体中心广播电台:请介绍一下滨海县生态旅游基本情况,在提升生态旅游影响力方面有哪些工作计划和推进措施?
滨海县文广旅局党委委员、四级主任科员徐亚娟:滨海县地处黄海之滨,是淮河门户城市,河海相拥成就了滨海独有的生态风貌。境内有独一无二的古黄河入海口、淮河入海口,还拥有暖温带/亚热带分界线,有鸟儿群出群归的“万鸟天堂”、全国少见的百年鸳鸯古银杏树,有全市少有的观海亲海沙滩,良好的生态资源为旅游发展提供了有利的基础。近年来,滨海聚焦生态旅游,突出规划引领,推进项目建设,加强宣传推介,推动全县生态旅游迅速发展。先后制定出台了《关于加快全县旅游业发展的意见》《关于加快全县旅游业发展的激励政策》,召开了全县旅游发展大会、全域旅游工作推进会,举办了文旅推介会,编制了《滨海县全域旅游发展规划》,为生态旅游发展提供了有力的支持。
目前,滨海有国家3A级景区3个(梨花语景区、月亮湾景区、南湖文化主题公园),国家级水利风景区1个(通榆河枢纽风景区),星级饭店3家(五星级的欧堡利亚大酒店,四星级的北辰酒店,三星级的滨海宾馆),旅行社、分社及营业网点23家,建成旅游公路183公里。
下一步,我们将围绕旅游景区创牌、文旅项目建设和旅游宣传推广三个方面,全面提升全县生态旅游影响力。
一是以旅游景区创牌为抓手,推动文旅品牌创建。集中力量推进梨花语和月亮湾景区建设,按照明年争创国家4A级景区的目标,加快推进梨花语景区建设进度,指导梨花语景区深入挖掘梨文化,开发梨文创产品,按照旅游“六要素”的基本要求,让梨花语景区成为“春赏花、秋尝果、四季游乐”的好去处。月亮湾景区引入高水平的4A级景区创建辅导单位,做好景区创建方案策划,融合古黄河文化,注重游客沉浸式体验,丰富旅游项目体现形式,不断推动景区提档升级。
二是以文旅项目建设为中心,丰富生态旅游产品。梨花语景区目前已建成游客中心、印象梨花坞、萌宠乐园等,持续推进梨花语欢乐谷项目建设进度,培育梨花坞市集,丰富萌宠乐园旅游业态。月亮湾景区目前已建成游客中心、灵龙湖公园、月堤海景公园、月亮湾维景国际大酒店、弄潮里美食街等,继续推进海滨浴场、陶湾民宿等项目前期进度。我们将深入项目现场了解情况,严格抓好落实,做好跟踪服务,促使项目顺利建设。
三是以活动宣传推广为助推,塑造生态旅游形象。在线下,持续举办梨花节、月亮湾公益跑、文旅推介会等活动;积极参加省市旅游交流推广活动,向外推介滨海特色景点、美食、文创,让更多地域的目标人群了解滨海、走进滨海。在线上,注重与国内知名网站和新媒体战略合作,在微信公众号、视频号、抖音平台上,开展多层次的特色宣传活动,进一步叫响梨花语景区“真的‘梨’不开你”、月亮湾景区“阅海悦心月亮湾”旅游品牌,持续提升生态旅游的吸引力。
滨海日报:习近平总书记提出了“新时代中国特色生态文明建设”思想体系,这对园区发展有着积极的指导意义,请问滨海县沿海工业园是如何全面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
滨海县沿海工业园管委会副主任潘成杰:近年来,滨海县沿海工业园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生态文明建设思想,始终坚持环保先行、绿色优先的高质量发展理念,按照省市县委、政府部署要求,以壮士断腕的决心、背水一战的勇气推进整治提升、转型升级,顺利通过第二轮中央环保督察并实现“零信访交办”,发展势头持续向好。
一、持续加大投入,环境治理基础更加扎实。一是加大政府投入。累计投入近20亿元,实施卫生防护距离拆迁、“一企一管”改造等八大环保工程,环保基础配套功能基本完备。2020年以来,对照省市化工园区整治提升要求,针对基础设施存在的短板和不足,投资2亿元建成集环保、安监、消防、治安为一体的园区智慧管理平台;投资8000万元实施污水处理厂废水治理提标工程,稳定达到一级A排放标准;投资8000万元实施三级防控体系建设,实现“企业-园区(公共管网+应急池)-区内水体”全过程管控;投资1200万元建成明渠末端生态安全缓冲区,提升河道水体的自净能力;投资近1000万元建成污染物排放限值限量系统,实时掌控企业污染物排放总量及园区环境质量。二是加大配套投入。光大环保投资3.6亿元建成年焚烧3万吨的危险废物焚烧项目、填埋处置1万吨的刚性填埋项目;森达热电投资2.2亿元实施超低排放工程,园区能源供应清洁率达100%;广立环保投资1.6亿元建成年综合利用废盐7万吨项目;鑫港环保投资1.85亿元正在建设年综合利用3万吨废活性炭项目,作为“绿岛”项目为区内企业提供资源再利用服务。三是加大企业投入。据初步统计,2020年以来园区企业累计投资超10亿元,重点整改提升废气收集治理系统、雨污分流系统、危废全生命周期管理系统等整改工程,企业整体污染防治水平明显提升。
二、强化日常监管,环境管理体系更加健全。一是部门联动齐抓共管。滨海县生态环境局设立专门执法机构,配备执法人员7人,联合对园区企业实施环境管理;园区内设生态环境部门,配备专业人员20人,其中研究生8人,均具备化工、环保等专业技术背景。园区生态环境、应急、规划、治安、综合执法等部门,依托智慧园区管理平台,共同对园区环境质量及企业污染防治齐抓共管,倒逼企业不断提升污染防治水平。二是整合资源借力创新。委托省环保集团作为环保管家,定期组织开展环保专业培训、专家现场核查等活动,指导帮助园区推进限值限量管理等工作,目前已完成3座大气站、62个监测微站、9个恶臭站建设,初步布置限值限量管理系统,对园区环境质量及企业污染物排放总量进行动态管理。与集团合作建成土壤及地下水环境预警监控平台,对园区土壤及地下水环境进行初步评估,并实现有效跟踪监控,正在积极推动地下水环境状况详细调查工作。南京大学、南京工业园大学等专家团队长期驻园开展废水规范化、大气走航监测、废气“风压平衡”管理、危废平衡管理等环境治理相关工作。三是健全机制长管长严。园区出台《大气环境管理办法》、《明渠渠长制管理办法》等环境管理制度,细分园区及企业责任,落实分工点位及具体职责,对大气及明渠水环境质量进行协同管理。实行企业规范化管理积分考核制,从企业环保、安全、效益、智慧管理等方面建立全方位评价管理体系,综合排名连续靠后的,坚决清退出园区。
三、践行绿色发展,环境生态底色更加鲜亮。一是力促产业提质不遗余力。坚持存量优化与增量崛起并重,通过做好以“延链、补链、强链、育链”为内涵的“铸链”文章,做大做强新医药、新材料两大支柱产业。新医药积极构建“原料药+成品药”全产业链,在县城规划建设的医药产业园已落户成品药及其配套项目29个。新材料重点围绕央企中化国际展开布局,发展高性能材料、聚合物添加剂系列产品以及精细化学品,打造化工新材料循环经济产业园。2021年以来累计新签约项目15个,协议总投资超100亿元,累计新开工项目18个、新竣工项目14个,完成固定资产投资52亿元,为园区今后一段时间加速崛起凝聚起强大动能。二是淘汰落后产能不留后患。持续开展化工企业整治提升工作,累计关闭退出企业103家,完全拆除并恢复至裸土状态78家,腾出土地5001.1亩,园区化工企业数量从原有最多的136家减少到目前的30家。累计有序清理关闭退出企业积存物料超4万吨、废水超12万吨;对腾出的地块实施分级管控、分步治理,确保不影响新项目落地。三是推动循环发展不打折扣。持续推进企业开展强制性清洁生产审核工作,2022年完成4家,2023年已完成八巨、清泉等8家清洁生产审核现场验收环节,从源头上管控污染物产生。委托省环保集团设计三期共计8000吨/天的中水回用工程,一期2500吨正在施工,预计2024年6月底前建成运行,进一步提升水资源利用率,削减污染物排放总量。深化“无废园区”建设,持续提升危险废物就近处置消纳率和综合利用率。鼓励企业使用绿色能源,推动盐海化工、剑牌等企业建设了光伏绿色能源提升改造项目,并正在向面上推广。积极开展“绿色化工园区”创建工作,12月初已在北京通过评审会答辩,有望年内纳入创建单位名单。
主持人
由于时间关系,今天的新闻发布会到此结束。感谢各位发布嘉宾,感谢各位记者朋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