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持人
各位记者朋友:
大家上午好。市委宣传部、市政府新闻办公室今天(12月7日)举办“在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盐城新实践中实干争先”系列主题新闻发布会第五场——“深入推进开放合作”专场,欢迎大家。
今天的发布会邀请到市商务局党委书记、局长郭庆生先生介绍全市开放型经济发展工作的总体情况。市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党组成员、总工程师陈锋先生,市交通运输局党委委员、副局长裴义婷女士,盐城经济技术开发区党工委委员、管委会副主任 赵华先生,大丰区人民政府副区长 夏文锦先生共同出席,并回答记者提问。
首先请市商务局 郭庆生局长作介绍。
(市商务局 郭庆生局长介绍情况)
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二十大报告中强调,要以国内大循环吸引全球资源要素,增强国内国际两个市场两种资源联动效应,提升贸易投资合作质量和水平。近年来,盐城市认真贯彻落实中央和省市决策部署,坚定不移扩大对外开放,以开放促改革、促发展,努力营造产业集聚“强磁场”,勇当沿海地区高质量发展排头兵,为全省建设具有世界聚合力的双向开放枢纽,作出更大盐城贡献。
一、聚焦战略对接,构建高水平对外开放新格局。召开全市对外开放大会,制定《“十四五”开放型经济发展规划》,抢抓国家重大战略叠加机遇,推动全市开放型经济高质量发展,连续3年获得省政府督查激励。一是深化RCEP区域开放合作。联合省自贸研究院加强RCEP专题研究,出台专项实施意见,主动对标高标准国际经贸规则,提升我市贸易投资便利化水平,推动我市制度型开放向纵深发展,加快建设高质量实施RCEP地方经贸合作示范区。今年1-10月份,全市共签发RCEP原产地证书2289份,签证总金额达1.13亿美元,对RCEP成员国出口46.1亿美元,同比增长11.7%。二是打造“一带一路”重要节点城市。连续成功举办五届“一带一路”商协会圆桌会议(盐城)峰会,支持企业参加“江苏优品•畅行全球”“一带一路”沿线国家专项展会,积极拓展“一带一路”新兴市场。“一带一路”倡议提出10年来,盐城已累计在沿线国家和地区投资项目95个,投资总额26.2亿美元。德龙、润阳、富乐华等企业加快走出去步伐,在印尼、泰国、马来西亚等“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开展产能布局,提升企业产业链供应链韧性。三是争当沿海发展关键枢纽门户。制定出台《盐城市沿海开放合作三年行动计划(2022—2024年)》,以沿海发展为战略支点,统筹国内国际两个大局、两种资源,释放开放合作的“矩阵效应”。响水港区、射阳港区对外开放今年成功通过国家验收,盐城港“一港四区”全部正式对外开放,空港口岸恢复开通韩日全货机航线,中欧接续班列“盐城号”开通运行,盐城“陆海空铁”全方位对外开放大通道初步形成。
二、坚持量质并举,塑造高水平对外开放新优势。近年来,我市进出口规模不断提高,2020—2022 年连跨 100 亿、200 亿美元两个台阶,实现总量翻一番,提前完成“十四五”规划目标。一是外贸总量逆势增长。今年以来,积极应对全球市场需求疲弱,出台外贸稳规模优结构15条政策措施,实施年度贸易促进计划,组织700多家企业参加境内外展会200余场,支持企业巩固传统市场、开拓新兴市场。1-10 月份,实现进出口总额 1211.9亿元,增长 8.1%,规模全省第 6、增速全省第 3,其中出口增速连续 5 个月全省第1,展现我市外贸强大韧性。二是外贸结构不断调优。着力增强市场主体活力,民营企业进出口实绩占比 61.7%,同比增长 8.6%,充分发挥外贸压舱石作用。成功获批省国际知名品牌18个,较上期增加7个,自主品牌国际竞争力快速提升。产业升级带动外贸加快绿色转型步伐,太阳能电池等“新三样”出口同比增长37%,拉动全市出口整体增长10.7个百分点。三是外贸业态持续创新。2020年获批国家级跨境电商综合试验区后,我市抢抓外贸新业态发展机遇,不断完善“两平台、六体系”建设,推动“1+4+N”跨境电商园全域布局,跨境电商规模从 2020 年的1.8亿美元提高到今年1-10月份的5.3 亿美元,年均增速30%以上。在2022年度全国跨境电商综试区考核中,我市进位至第二等次。推广运用“市采通”模式,支持小微企业出口超12亿美元,规模居苏中苏北首位。
三、突出项目攻坚,激发高水平对外开放新动能。牢固树立“项目为王”理念,构建“11669”招商新体系,整合优化招商资源,持续加大招商引资和项目推进力度,今年1-10月份全市实际利用外资9.1亿美元,规模位列全省第7,较2021年前进3位,3年累计利用外资超33亿美元。一是创新招商引资模式。通过领导带队招商、境外驻点招商、委托中介招商等模式主动走出去,全年开展境外招商活动超100场,全面推介我市绿色开放营商环境,持续擦亮“绿色低碳发展示范区”城市名片。组织“5·18”、中韩贸易投资博览会、跨国公司驻沪总部“四季行”等重大经贸活动,累计签约超1000万美元外资项目40个。鼓励企业以外资并购、建设总部经济等方式扩大利用外资规模,开展外商投资股权投资企业(QFLP)试点,拓展引资新渠道。二是打造外资产业生态。大力实施招商引资和项目推进“百日攻坚”行动,围绕“5+2”战略性新兴产业和23条产业链重点环节和领域,积极招引延链补链强链外资产业项目,形成链式发展产业生态。1-10 月,全市制造业实际使用外资7亿美元,占比76.8%,规模全省第5,占比全省第2;高技术产业实际使用外资 6.8亿美元,占比74.8%,规模全省第5,占比全省最高。三是护航重大项目落地。加强重点外资项目要素保障,建立健全重点外资企业(项目)领导挂钩服务机制,组织企业家座谈会、“金融进外企”“外企与部门面对面”等品牌活动,及时协调解决企业反映的环评、用地、能耗指标等要素制约,金光、SK、立铠等6个全国重点外资项目按时序进度稳步扎实推进。
四、提升载体能级,开拓高水平对外开放新空间。目前,全市已建成国家级开发区、国家级高新区、国家级综合保税区各1家,省级开发区(高新区)12家,打造长三角一体化产业发展基地和黄海新区两大战略空间,开放合作载体能级持续跃升。一是园区贡献逐步彰显。2023年1-10月份,省级以上开发园区规上工业开票销售收入、进出口总额及实际使用外资全市占比分别达到65.8%、79.1%和91.1%,园区对外开放主阵地作用更加突出。东台经开区入选2023年中国省级开发区发展百强榜单位列48位,是苏北唯一上榜园区。二是低碳园区先行先试。积极发挥绿电优势,射阳港经开区、大丰港经开区、黄海新区等试点园区围绕各自特色,在规划编制、场景应用、智慧物联平台搭建方面先行先试,抢占绿色产业发展赛道,探索低碳园区建设路径,加快创塑低碳园区品牌,打造低碳发展实践样本。盐城高新区创成国家级绿色工业园区。三是改革创新步伐加快。出台《关于推进全市开发园区创新提升打造改革开放新高地的实施意见》,围绕工作清单、任务清单和改革清单持续推进园区体制机制改革,复制推广自贸区改革试点成果超200项。累计完成区域评估项目101个,近千个建设项目成功应用区域评成果。中韩(盐城)产业园入选全省国际合作典型案例。
下一步,我们将坚持以高质量发展为主线,以“一带一路”节点城市建设为统揽,以服务江苏建设具有世界聚合力的双向开放枢纽为牵引,充分发挥开放型载体平台功能,坚持高质量引进来和高水平走出去并重,加快构建全方位对外开放新格局,奋力开创开放型经济高质量发展新局面,在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盐城新实践扛起商务担当。
主持人
感谢郭局长。下面开始提问,请大家提问前通报所在的新闻机构。
请第一排中间这位女士提问。
新华日报:(张文婧)盐城是江苏沿海经济带建设主阵地,请问市发改委,盐城在沿海发展方面取得了哪些成效?下一步重点工作方向是什么?
市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党组成员、总工程师陈锋先生:近年来,我市锚定省委赋予“勇当沿海地区高质量发展排头兵”的光荣使命,持续优化沿海战略布局,构建“1+1+3+8”沿海发展规划体系,沿海发展带动效应不断显现。2022年,全市海洋生产总值1410.5亿元,占全省海洋生产总值比重为15.6%,占全市GDP比重为19.9%,分别比全国、全省高12.1个、12.5个百分点。一是产业质态逐步向好。新能源产业入选省首批战略性新兴产业融合示范集群,海上风电规模接近全省一半、全国五分之一。海洋旅游、海洋交通运输、海洋渔业(含海洋水产品加工业)增加值均超百亿。中海油LNG接收站保税罐正式投用,实现首票保税进口3654万美元。二是科创平台实现突破。江苏沿海可再生能源技术创新中心创成省级技术创新中心,金风科技牵头的“国家能源海上风电重点实验室”入围第一批国家级“赛马争先”能源研发创新平台名单,上电科国家新型电力系统及关键设备质量检验检测中心加快建设。三是交通体系加速完善。盐城港“一港四区”全部获批国家一类开放口岸,万吨级以上码头泊位达26个,国内外集装箱航线累计开通30条,初步形成“公铁河海”联运的集疏运体系。1-10月份,盐城港完成货物吞吐量1.3亿吨、集装箱51.8万标箱,分别增长16.3%、25.1%。四是发展空间有效拓展。我市已形成从沿海、近海向深海、远海迈进的发展路径,滨海陶湾国家级海洋牧场实现网箱深远海鱼类智能化养殖。深远海海上风电可开发容量约2400万千瓦,加快打造千万千瓦级海上风电示范基地。
下一步,我们要坚持“全市都是沿海、沿海更要向海”的发展理念,全市域全方位谋划向海发展。一是大力发展海洋经济。以建设海洋强市为总目标,聚焦“531”产业体系精准发力,具体包括海洋新能源、海工装备、海洋药物和生物制品等5大海洋新兴产业,海洋交通运输业、海洋旅游业、海洋渔业等3大传统产业和沿海滩涂种植业1个特色产业,开展基础设施提升、科技创新赋能、市场主体引培等五大行动,2025年海洋生产总值突破1900亿元。二是着力推动科创载体建设。构建完善海洋科技产学研、产业链上下游、大中小企业联动的产业技术创新体系,壮大沿海发展科创人才队伍,加快推进江苏沿海可再生能源技术创新中心建设,争创国家技术创新中心。三是加快完善港口基础设施。围绕淮河生态经济带出海门户和河海联动开发示范区定位,增强海港枢纽能力、内河疏港能力和港口集疏通达能力,发挥国家一类开放口岸和黄金水道优势,建设现代临海港城。四是全面深化开放合作。依托中韩(盐城)产业园、黄海新区等载体,开拓“一带一路”和东盟市场。深度参与长三角地区产业分工,与杭州湾、珠三角等海洋资源富集区协作,拓展海洋经济合作领域。五是坚持绿色低碳发展。统筹推进生态保护和开发,坚决遏制“两高”项目盲目发展。深入挖掘世界遗产、渔港风光、海盐文化等资源,打造“生态百里”特色风貌。
各位媒体朋友,沿海是盐城未来发展的最大潜力和空间所在,也是撬动整体发展水平提升的战略支点和最大变量,我们将立足盐城沿海资源禀赋,加快建设海洋强市,着力打造国际可再生能源综合利用高地、世界级滨海湿地旅游目的地、全国公铁河海联动示范区、国家绿色低碳发展先行区。也请各位媒体朋友继续关注与支持盐城沿海发展。
感谢陈总工程师。下面继续提问,请第一排这位先生提问。
现代快报:(姜振军)交通运输是现代化建设的开路先锋,推进基础设施互联互通,构建现代化综合交通运输体系,有助于畅通对外开放通道、深入推进对外合作。请问市交通运输局,在畅通对外开放大通道、构建综合交通运输体系方面都有哪些成效?
市交通运输局党委委员、副局长裴义婷:近年来,全市交通运输系统在市委、市政府的坚强领导下,深入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对江苏工作、交通运输工作重要指示精神,坚持“开路先锋”定位,抢抓长三角一体化、沿海高质量发展、淮河生态经济带等重大战略机遇,围绕打造沿海区域性综合交通枢纽和淮河生态经济带出海门户的总体目标,结合交通运输现代化示范区建设,全力推动基础设施多元立体、开放融合,构建现代化综合交通运输体系,为“强富美高”新盐城建设提供了有力支撑。
一是轨道交通跨越发展。建成盐青、盐徐、盐通3条高速铁路,高铁里程达267公里,同步建成“1+8”铁路综合客运枢纽,实现 “县县通高铁”,成为国家沿海和京沪高铁辅助通道的交汇点,全面迈入“高铁时代”。盐城站成为苏北地区最重要的大型枢纽站之一,目前日均开行列车131趟次,接发送旅客3.7万人次。
二是公路网络内联外畅。全市公路总里程2.62万公里,全省第一,路网密度147.87公里/百平方公里。高速公路417公里,形成“三纵一横一联”高速公路网,(“三纵”为盐靖、沈海、阜建高速,“一横”为盐洛高速,“一联”为盐射高速),实现了“县县通高速”和“沿海主港区通高速”。普通国省干线公路1786.8公里,形成“七纵十三横三联”网络,市县、县县和重点乡镇一级公路全通达。农村公路2.4万公里(交通列养2万公里),提档升级7867公里,在苏中、苏北地区率先实现行政村双车道四级公路全覆盖,东台市、盐都区、亭湖区创成“四好农村路”全国示范县,其余县区全部创成省级示范县。建成美丽乡村旅游公路1590公里,串联全市主要景点。
三是快速路网不断完善。建成104公里城市内环高架快速路,直达高速、连接枢纽,市区任意点位15分钟快速通达“两高一空”(高速、高铁、空港)。拓展高架网络,实施四期工程17.3公里,服务城北大开发。依托国省干线公路快速化改造,强化市区对周边城镇辐射,实施盐丰、盐阜快速通道,打造南北向城镇、产业发展轴线。
四是干线航道通江达海。内河航道通航里程4377公里,全省第一,其中三级及以上航道356公里,开通运营滨海、运盐河、阜宁、刘庄4座船闸,干线航道覆盖沿海大丰、滨海、响水港区,县级节点五级及以上航道全通达。
五是港口能级持续提升。盐城港大丰、射阳、滨海和响水港区全部获批国家一类开放口岸,拥有生产性码头泊位82个,其中万吨级以上泊位26个,年综合通过能力1.24亿吨,已开通国内外集装箱航线31条。内河港设有市区、阜宁、建湖、东台等8个港区,现有生产性泊位514个,年综合通过能力1.07亿吨。2022年全市港口货物吞吐量1.84亿吨,其中沿海港口吞吐量1.35亿吨、集装箱运输量52.6万标箱,分别同比增长20.8%、40.2%,增速列全国沿海54个港口第一和第二位。
六是航空枢纽扩能升级。南洋国际机场为国家一类航空开放口岸,建成T2航站楼,完成T1航站楼改造,迈入“双楼运行”时代,飞行区等级达4D级标准,跑道2800米,停机位20个,年旅客吞吐能力300万人次,货运保障能力5万吨。国内外通航点30个,覆盖国内千万级枢纽机场,开通全省首条韩日全货机航线;2019年旅客吞吐量突破210万人次,2021年货邮吞吐量首次突破万吨。建成射阳、建湖A1类通用机场,其中建湖通用机场为全省10个国家级通用机场之一。
七是运输服务提质增效。建成331公里“六主四环八支”BRT快速公交网络,运营全国首条超级虚拟轨道交通SRT公交示范线,省内率先开通畅达“市-县-镇-村”全域公交,创成省公交优先示范城市,全市城乡交通运输一体化建设等级提升至5A。建成多式联运型、通用集散型和专用型货运枢纽场站19个,大丰港多式联运项目被列为省首批示范工程,盐城北铁路货场打造苏北铁路物流示范基地,稳定运营海铁联运班列,开通中欧(亚)接续班列,优化调整运输结构有力有效。
下一步,盐城交通将坚决扛起“面朝大海、向海发展”和“勇当沿海地区高质量发展排头兵”重大使命,按照“主攻高速、提升铁路、强化港口、着力乡村,加快构建高质量交通运输服务体系,打造东部沿海区域性综合交通枢纽”的发展思路,全力推动重大交通项目建设,到2025年基本实现交通基础设施现代化,不断完善综合交通网络、提升运输服务能力,助力全市经济社会更高质量、更高水平发展。
感谢裴局长。下面继续提问,请第二排这位女士提问。
盐阜大众报:(周洁)当前,全市上下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对外开放的重要论述,积极策应全省建设具有世界聚合力的双向开放枢纽,积极主动服务和融入新发展格局,大丰区作为盐城的滨海新城区、大市区的副中心,是中韩(盐城)产业园唯一的临港产业配套区,开放型经济工作一直走在全市前列。请大丰区介绍一下大丰在深入推进开放合作方面的做法成效和下一步的工作重点?
大丰区副区长夏文锦:今年以来,面对复杂严峻的外部环境、超预期的压力挑战,在市委、市政府的坚强领导下,在市商务局的精心指导下,我区以更加精细化、更加针对性的举措克难求进,推动开放型经济稳中向好、进中提质。
一是外资招引取得新突破。精心组织参加2023中国盐城投资环境说明会暨丹顶鹤国际湿地生态旅游节、中韩贸易投资博览会、中欧海上新能源发展合作论坛,赴丹麦、德国等地开展经贸交流活动。总投资50亿元的复合集流体、10 亿元的微型电路板制造、3000万美元的新能源汽车零部件等一批项目成功签约,与日中国际氢能产业发展促进协会、落基山研究所北京代表处签订战略合作协议,跨国公司碳中和50人论坛会址落户大丰。截至目前,今年新签约外资项目16个,协议外资1.78亿美元。新开工外资项目10个,列入市重点外资项目8个,均开工建设。
二是外贸提质取得新成效。克服光伏等支柱产业产品价格下行影响,坚定信心,多措并举,推动外贸稳规模、优结构、提质量,全区外贸进出口呈现持续回升走势。支持企业开拓市场,组织外贸企业参加广交会、进口博览会、国际电商产业博览会等展会,春季广交会28家、秋季广交会33家企业参展。加强国际品牌建设,海聆梦、丰山集团、兄弟维生素3家企业被命名为2023-2025年度江苏省重点培育和发展的国际知名品牌。推进跨境电商发展,盐城港跨境电商产业园新增俄罗斯店,日本、韩国、东南亚等四个特色馆线上线下运行良好。招引行云集团入驻,7000平方米互联网运营中心投入运行。
三是外经合作取得新进展。由江苏丰海新能源淡化海水发展有限公司承建的援助马尔代夫新能源海水淡化项目正式交付使用,系全国首个。江苏爵格工业集团在新加坡设立的爵格安全新加坡有限公司增加投资200万美元;江苏德比新材料在香港新设全资子公司(投资总额1000万港元)。
四是开放载体取得新进展。盐城港保税物流中心(B型)进境肉类、水果指定监管场地通过国家级验收。盐城港自动化集装箱堆场海关监管场所及进境木材、粮食查验场地通过盐城海关预验收。汽车出口不断拓展,盐城港至拉美墨西哥汽车滚装航线正式开航,盐城港滚装码头共计完成内外贸滚装船作业8艘次,完成汽车滚装作业量累计超2万辆。绿色港口建设取得新突破,大丰港区集装箱码头堆场项目2023年碳中和承诺通过TUV(德国技术监督协会)南德意志集团审定,获得碳中和承诺证书,成为国内首个获得碳中和承诺审定的堆场项目。
下一步,我们将聚焦更高水平开放,扎实推进开放型经济高质量发展。
一是更大力度吸引和利用外资。依托长三角一体化产业发展基地、中韩(盐城)产业园临港产业配套区、国际合作(外资)绿色低碳产业园等载体,充分利用“一区多园”优势,整合优化招商力量,发挥3个对外经贸合作处和6个境内经贸联络处作用,围绕“3456”产业,精准推进链式招商,全力引进优质外资项目。组织韩国、日本、欧美等境外经贸洽谈会和上海、北京、深圳等地外资企业合作恳谈会,精心筹划各类外资专场招商活动,力争更多的跨国公司、境外企业来丰考察洽谈,推动一批外资项目签约落户。
二是更大力度稳外贸优结构。积极落实好国家和省市稳外贸的政策措施,支持外贸企业参加广交会、进博会、“江苏优品·畅行全球”展、RCEP(以东盟为主导的区域经济一体化合作)国际展等综合展会,争订单、稳经营。紧盯重点企业,支持企业稳增长、提质效。充分利用大丰港指定进境肉类、水果监管场地的特殊监管区域优势,加大消费品保税进口。加快培育发展跨境电商产业,积极招引跨境电商及配套企业,鼓励传统外贸企业转型升级,打造以韩日商品贸易为主的跨境电商集散基地。
三是更大力度打造特色开放载体。加快推进国际合作(外资)绿色低碳产业园建设,依托绿电资源优势,组织境内外招商活动,加强外资项目招引,与RE100组织(是一项全球性、合作性的商业倡议,旨在推动企业向100%可再生电力过渡)400多家龙头企业开展定向对接,委托中国亚洲经济发展协会招引韩国、日本项目,委托中德氢能源协会招引德国、意大利等欧洲企业。加快推进特色口岸建设,推进15万吨级深水航道及码头改扩建、大丰港铁路支线等重点工程加快建设,继续增辟国际航线和内贸航线,依托上海港打造长三角北翼集装箱分拨中心,打造江苏特色商品出口新通道。
感谢夏区长。下面继续提问,请第二排这位先生提问。
央广网:(沈春良)赵主任,您好!请问中韩(盐城)产业园建设六年来,在深入推进开放合作方面取得了哪些成绩?下一步将如何继续精准发力?
盐城经济技术开发区党工委委员、管委会副主任赵华:自2017年12月国务院正式批复以来,我们牢记使命,担当作为,高起点规划、高标准建设、高强度招商,坚持开放、合作、创新、服务一体化推进,目前,先后获批了国家外贸转型升级基地、江苏省国际合作示范园区、中日韩(江苏)产业合作示范园区等国家级、省级称号。取得的成绩主要表现在以下四个方面:一是坚持高位推进,形成高效工作机制。省、市分别出台了园区发展实施方案,省政府层面成立了工作协调小组,6年来帮助我们研究解决了88项重大事项,省商务厅和盐城市政府建立了厅市联席会议制度,6年来帮助协调解决了71个具体事项,中韩(盐城)产业园以盐城经济技术开发区为核心区得到全面快速发展,园区综合排名在全国三家中韩合作地方城市中始终走在前、当排头。二是强化开放合作,构筑特色产业体系。坚持产城融合、双轮驱动,致力打造中韩高端产业合作新高地,紧盯韩国前100强重点企业,持续开展产业链精准招商。在合资共建悦达起亚汽车工厂的基础上,全力支持起亚发展制造新能源汽车,建设韩国起亚集团新能源汽车生产工厂和全球出口汽车生产基地,2023年1-11月份,悦达起亚汽车工厂累计出口整车7.58万台,全年计划出口8.6万台。新招引韩国第三大集团SK,在盐投资45.4亿美元生产汽车用动力电池,一期项目27GWh已投产达效,二期项目30GWh已试生产,该项目成为苏北历史以来最大的外商投资项目。建成开放了中韩国际街区、中韩文化广场、中韩迎宾苑、未来科技城、韩国社区等功能配套项目。三是深化贸易交流,展示对韩开放形象。持续推进对韩全方位、全领域合作交流,成功举办五届中韩贸易投资博览会、江苏—韩国企业家合作交流会、中韩文化周等系列活动,中韩交往越来越密切,盐城在韩国的影响力不断提升。园区先后在首尔、斧山、蔚山多次举办盐城经贸合作交流会、投资说明会,签约落户了一大批新兴项目。韩企在盐总投资已经突破130亿美元,实际使用韩资达25.8亿美元,累计设立1000万美元以上韩资项目141个,韩国已经成为盐城第一大外资来源国和第一大贸易合作国。中韩(盐城)产业园的年度外资份额达到全市的二分之一,外贸份额达到全市的三分之一。四是推进改革创新,营造国际一流环境。认真落实中韩FTA政策,复制推广AEO论证、通关无纸化、“单一窗口”建设等202项自贸区政策,深化商事制度改革,在全省率先设立外国人来华工作、居留许可“一件事”专门服务窗口,5个工作日完成外国人工作证和居留许可、就业、科技等关联事项审批,设立总规模100亿元的中韩(盐城)产业园发展基金,一期20亿元基金项目获评2020年中国最佳政府引导基金,撬动投资项目30个,落地项目投资规模达146亿元,二期20亿基金持续跟投。
下一步,我们将紧紧围绕中韩高端产业合作新高地、国家对外开放合作示范区、中韩贸易投资合作先行区的目标,坚持深化对韩合作不动摇,畅通“东北亚小循环”,融入“国际大循环”,推动更多优质资源向中韩(盐城)产业园集聚,打造国家对外开放合作示范窗口。一是抢抓历史机遇,推动对韩合作更大突破。抢抓RCEP进入全面实施新阶段机遇,充分发挥省、市、区驻韩国经贸代表处的作用,加强与韩国各界各方合作,确保每年新签约落户投资超1亿美元重大产业项目15个以上。深化与韩国跨国公司全方位战略合作,深挖SK和现代起亚大集团金山金矿,大力发展新能源汽车,加快推动SK动力电池产业园建设,进一步做大做强做全动力电池上下游全产业链,开辟绿色能源新赛道,加大与现代集团在绿色能源方面的合作,突破氢能产业,加大三星、LG、CJ等韩资重大项目的招引力度。二是加强载体建设,塑造园区服务更高能级。加快盐城跨境电商综合试验区建设,推动跨境电商公共服务平台提档升级,引导起亚、摩比斯、斗天、京信等重点企业开拓“一带一路”沿线新兴市场,完善未来科技城功能,加大与韩国中小企业合作,用足用好区内、沪上厂房楼宇资源,扎实开展“百万平米载体招商”行动,招引韩国文化创意、医疗美容、健康养老、金融保险等都市产业向盐城集聚。三是坚持产城融合,打造中韩合作更响品牌。加强对韩交流合作,召开中韩(盐城)产业园省级工作协调小组第七次会议、中韩(盐城)产业园厅、市联席第九次会议,认真策划第六届中韩贸易投资博览会,持续开创中韩经济创新合作新领域。全面会战韩风国际文化名城,持续完善、提升凤依湖城市公园周边配套,加快推进中韩友好医院建设,提档升级韩国社区综合配套功能,打造中韩文化客厅、中韩国际街区等文旅消费新商圈。四是深化改革创新,创建园区发展更优环境。主动融入新发展格局,持续深化“放管服”改革,积极推动国家、省自贸区经验复制和管理权限事项赋权,实施涉企经营许可清单管理,推进政务服务大厅一体化改革,建立关联事项“一站式”服务通道,营造国际化、法制化、市场化投资环境,始终让中韩盐城产业园走在前、当示范、做表率,为中韩合作作出新的更大贡献。谢谢大家。
主持人
感谢赵主任。由于时间关系,今天的新闻发布会到此结束。感谢各位发布嘉宾,感谢各位记者朋友,再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