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85年11月26日,原林业部批复建立大丰麋鹿自然保护区;1986年8月14日,从英国伦敦重引进了39头麋鹿到保护区;1997年12月8日,经国务院批准晋升为国家级自然保护区;2002年1月11日,保护区被列入国际重要湿地名录;2019年7月5日,保护区全境列入世界自然遗产地。”5月的大丰麋鹿自然保护区,草木葱茏,生机勃发,保护区管理处副主任王立波手指远处奔跑的麋鹿回忆道。
王立波是吉林人,2003年大学毕业来到大丰麋鹿自然保护区实习,因机缘巧合留了下来,不觉已扎根第二故乡20年。对保护区的发展历程,王立波如数家珍:2006年6月16日,中国野生动物保护协会授予大丰“中国麋鹿之乡”称号;2010年6月26日,保护区被原环境保护部和科学技术部联合授予“国家环保科普基地”称号;2011年7月10日,保护区进入首批《中国生物多样性保护与绿色发展示范基地名录》;2015年10月15日,中华麋鹿园晋升为国家AAAAA级景区,成为苏北首批AAAAA级旅游景区;2016年5月19日,保护区被原国家林业局等七部委授予全国自然保护区先进集体……
王立波说,过去的10年,在各级领导的关心支持下,大丰麋鹿自然保护区紧紧抓住发展的重要机遇期,攻坚克难、突破瓶颈,各项事业迈上新台阶。特别是在麋鹿种群管理方面,不断提升监测、巡护、救助能力,建立高效专业的野外管理队伍,实现了麋鹿种群健康稳定发展。经过不懈努力,麋鹿种群数量实现净增5000头,现已突破7000头,其中野生麋鹿种群数量突破3000头,活动范围超过1000平方公里,基本实现在盐城沿海滩涂恢复野生麋鹿种群的目标。
如今的大丰麋鹿自然保护区,总面积达到2667公顷,不仅是世界占地面积最大的麋鹿保护区,而且拥有世界最大的野生麋鹿种群。截至去年底,该保护区接待了来自40多个国家100多万人次的游客,其中国内外青少年近38万人次,占游客总数的40%,为开展野生动物保护的科普教育,提高公众的环境意识发挥了巨大作用。
回望过往的奋斗历程,麋鹿保护区人无比自豪,辛勤汗水换来了累累硕果,麋鹿保护事业取得长足发展。王立波说,近年来保护区又从生物多样性角度出发对麋鹿栖息地实施保护项目,比如通过实施湿地修复项目,可以为麋鹿、鸟类,尤其是迁徙水鸟,营造适合的栖息环境。这些项目的实施,不仅使栖息地的环境得到较大改善,还可以令生物多样性得到不断提升。
王立波表示,随着野生麋鹿种群数量的不断增长,今后的工作重心将向野生麋鹿种群保护转移。在盐城黄海滩涂上,为高质量实现恢复野生麋鹿种群目标,建设一流麋鹿自然保护区而努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