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历者说 追忆盐城建市40周年|亲手参与起草第一份市政府工作报告——访市政府原副秘书长兼办公室主任陆德宇
2023-05-05 07:37 盐阜大众报报业集团融媒体记者 祁宗华

开栏的话

今年是盐城市撤地建市40周年,为了采访盐城1983年撤地建市时的亲历者、见证者和40年来盐城重大事件、重要时刻的亲历者、见证者,回顾建市40年来的奋斗历程,讲述改革发展路上好故事,一起感受伟大时代的脉动,展望盐城未来发展的美好前景,本报今起推出《亲历者说——追忆盐城建市40年》系列报道,以飨读者。


1983年3月1日,是一个值得盐城人民永远铭记的日子。因为这一天,盐城撤地建市,实现了从千年古镇到现代城市的“华丽转身”,盐城历史从此掀开崭新一页。市政府原副秘书长兼办公室主任,市人大常委会原党组成员、秘书长陆德宇当时在盐城地区行政公署办公室综合科工作,作为亲历者,4月28日,他向记者分享了难忘的经历和故事。

毕业于南京大学的陆德宇,1982年2月下旬接到地区人事局通知,让他到地区行政公署办公室报到。上班没几天,办公室领导安排他参加行署领导关于市区城市建设情况的调查。调查组由时任副专员姚崇德带队,在深入基层倾听群众呼声、了解实际情况的基础上,还走访考察了周边的清江市,最后形成《关于盐城城市建设的调查》报告,全文共7500字。这也是陆德宇大学毕业后参加工作的第一次调研,每个细节至今历历在目。

“1983年元月18日,国务院批准了江苏省关于改革地市体制,调整行政区划的报告,决定撤销盐城地区行政公署,撤销盐城县,改设盐城市。消息一经元月23日《人民日报》公布,694万盐阜儿女为之欢欣鼓舞。”陆德宇兴奋地说。

1983年3月1日,盐城市成立大会在原地区人民大会堂隆重召开。来自全市各县的县委、县人大、县政府、县政协的负责同志和盐城的工人、农民、知识分子、民主人士代表,以及驻盐解放军指战员和机关干部代表1000多人出席大会。

陆德宇与所有与会人员一道,怀着无比激动的心情见证了盐城市成立这一难忘的历史时刻。此后,他还参加过1993年10月8日和2003年6月18日盐城建市10周年和20周年庆祝大会。这么多年过去了,他还保存着当时的出席证和座位票。

“地区行政公署是省政府派出机构。地改市后,要召开市人民代表大会选举产生市级行政机构——盐城市人民政府。”陆德宇介绍。为了做好这一工作,当年2月初盐城地委成立了市首届一次人代会筹备处,行署办综合科的主要任务是准备《政府工作报告》。时任秘书长孙步强组织写作班子,别的工作全部让路。陆德宇也参加了写作班子,天天加班加点,有几天晚上停电,大家就“挑蜡烛夜战”。

“当时政府工作报告的大路子是金基鹏和大家一起商讨定的。他的知识面很宽,思考问题既有高度,又接地气。”陆德宇深情地回忆道。在起草和修改过程中,金基鹏不止一次参与讨论,与大家平等协商。报告第二部分开头讲:“盐城市毕竟还是一个发展中的小城市,市区的经济在全市所占的比例还比较小,经济实力还不够强大,不可能像苏、锡、常和南京市那样,有更多的力量支援农村建设。今后要搞好市管县,就应从这些实际情况出发。”这段话是金基鹏在讨论时提出加进去的,大家都认为加得好。

3月26日,盐城市首届一次人代会开幕。在市首届一次人代会第四次全体代表大会上,新当选的盐城市首任市长金基鹏代表市政府向大会作《政府工作报告》,引起大家的热烈反响。不少代表认为,《政府工作报告》提出一定要有战略眼光,舍得“向明天投资”,是一项高瞻远瞩的举措。有的知识分子代表、委员还说:“‘士为知己者用’,政府与人民把我们当个宝,我们一定要为盐阜人民多作贡献。”大家对我市发展前景充满信心,豪情满怀。

陆德宇先后担任过市政府办公室综合科副科长、办公室副主任、副秘书长、副秘书长兼办公室主任,其间还任过县长、局长,见证了盐城的发展势头越来越强劲,老百姓的日子芝麻开花节节高。2018年,在纪念改革开放40周年时,他出版长篇纪实文学《我的大学》一书,把自己的人生历程和感悟呈现出来,留下了深厚的家国情怀印迹。《我的大学》先后获盐城市第八届精神文明建设“五个一工程”优秀作品奖、盐城市政府文艺一等奖。

版权声明:凡本网注明来源为“盐城新闻网”或“盐阜大众报”“盐城晚报”各类新闻﹑信息和各种原创专题资料的版权,均为盐阜大众报报业集团及作者或页面内声明的版权人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本网书面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已经通过本网书面授权的,在使用时必须注明上述来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