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视聚焦盐城:3座全球最大液化天然气储罐9月7日同步升顶 总台记者现场探访
2022-09-07 19:32 央视新闻客户端

中国海油江苏盐城“绿能港”是国家天然气产供储销体系建设及互联互通重点规划项目,也是全球范围内一次性建设规模最大的液化天然气接收站项目,今天(9月7日)上午,其中3座由我国自主设计建造,全球最大的27万立方米液化天然气储罐将同步升顶,升顶成功意味着储罐主体结构基本完成。

总台央视记者 张伟:“这里是位于江苏省盐城市滨海港工业园区的中国海油盐城‘绿能港’施工现场,27万立方米液化天然气储罐将进行升顶作业,面积大约1个标准足球场,重量近1200吨的储罐穹顶,将利用风机系统通过气压托升至60米的高空进行作业,升顶成功意味着储罐主体结构完成。”

中国海油盐城“绿能港”一期工程共建造4座22万立方米储罐和6座27万立方米储罐,总罐容250万立方米。这次储罐穹顶升顶是储罐建造过程中技术难度最大、安全系数要求最高的施工工序。

中国海油盐城“绿能港”项目升顶副总指挥 李德强:“我们通过平衡导向、储罐密封、顶升动力及智能监测四大系统,精准控制储罐升顶时的气压、速率、偏移率等关键参数,全面保障气压升顶的安全、稳定。”

中国海油盐城“绿能港”在2023年底全部投产运行后,液化天然气年处理能力将达600万吨,相当于气态天然气85亿立方米,可供江苏全省民生用气约28个月。

中国海油气电集团副总经理 杨勇:“我们将积极推进大型、超大型液化天然气储罐的规划建设,珠海、宁波等地已有11座储罐正在建设中,为保障国家能源安全贡献力量。”

全球最大的27万立方米液化天然气储罐内部长什么样?是如何建成的?液化天然气需要在-162℃储存,这个大储罐又是如何做到的呢?

总台记者 汤涛:“我身旁在建的是全球最大的27万立方米液化天然气储罐,它的直径是100米,高度60米,建成后罐体自身重量超过8万吨。这些重量分摊在406根桩基上。储罐最下面的这些桩基,每根直径1.5米,露出地面的只有1米多,而埋在地下的超过了70米。每个桩基上放有40厘米厚的黑色隔震垫,上面再浇筑一圈厚达1.6米的承台,这就构成了整个储罐的基础部分。”

中国海油盐城“绿能港”扩建项目部储罐罐长 许树春:“液化天然气储罐就像‘电饭锅’,最外层是用混凝土浇筑的外罐,最厚处达到了1.2米。内罐我们用耐低温材料9镍钢焊接而成。”

总台记者 汤涛:“我现在的位置是内罐穹顶的里面,这就相当于‘电饭锅’的盖子。穹顶底部选用的这种铝板,在铝板上依次焊接了14圈这样的加强圈。再通过1710根高低不同的不锈钢吊杆将铝板与拱顶连接,这些吊杆最长15米。再往上看,拱顶是由144根纵梁、8圈环梁组成了支撑结构。待这个穹顶升到储罐顶部后,我脚下这片区域将被铺上1.2米厚的玻璃棉,这样可以让液化天然气始终处于低温状态。”

那么,这个直径94.2米、重约1200吨的大穹顶,是如何升到储罐顶上的呢?大多数人第一反应是“吊上去”的,其实是“吹”上去的。工程师们采用了“气升顶”的技术,利用4台110千瓦的鼓风机,向密封的罐内吹气,通过气压把穹顶缓慢托升至储罐顶部的预定位置,再将其与罐壁顶端焊接,这样就完成顶升。待穹顶升上去后,穹顶外部还需要浇上半米厚的混凝土。与此同时,工人们进行内罐施工,将超过1600块宽3.7米、长12米的9镍钢板,焊接在内罐的底部和四周。

中国海油盐城“绿能港”扩建项目部部门经理 任建勋:“液化天然气需要在-162℃或更低的温度进行储存,内外罐中间填充的是导热系数低、保温性能好的珍珠岩和弹性毡,罐部用的是5层新型无机绝热材料泡沫玻璃砖,确保罐底保冷效果。”

等连接内外罐的保冷材料安装完成后,工人们会把罐内的空气全部置换成惰性气体氮气,确保使用的安全。最后,在储罐外部涂上白色或者蓝色(涂料),既美观又能减少阳光的照射。就这样,一个超大型的液化天然气储罐就建成了。

版权声明:凡本网注明来源为“盐城新闻网”或“盐阜大众报”“盐城晚报”各类新闻﹑信息和各种原创专题资料的版权,均为盐阜大众报报业集团及作者或页面内声明的版权人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本网书面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已经通过本网书面授权的,在使用时必须注明上述来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