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持人
盐城市人民政府新闻办副主任、主持人倪世勇:
大家上午好。中共盐城市委宣传部、盐城市人民政府新闻办公室今天举办“勇当排头兵、奋进向未来”系列主题新闻发布会第15场——“市行政审批局”专场,欢迎大家。
今天的发布会邀请到市行政审批局党组成员、副局长邢晓峰先生介绍近年来行政审批工作总体情况。市行政审批局协调处处长吉干勇先生,市场准入处处长潘顺良先生,投资审批处处长许宁锋先生,民生服务处处长刘永珍先生共同出席,并回答记者提问。
首先请邢晓峰副局长作介绍。
党的十九大以来,在市委、市政府的坚强领导和各地各部门的协同配合下,我局坚持“让群众没有不满意”工作导向,系统谋划、创新引领,持续加大“放管服”改革工作力度,不断优化营商环境,为开启“向海图强”新征程、建设“强富美高”现代化新盐城提供“强支撑”。
一、持续加大简政放权力度,推进审批制度改革。一是放管结合谋改革。对1928项行政权力事项实行清单化管理,503项行政许可事项实现市县同权。首批62项个人证明事项、22类环评事项实施告知承诺制。建成“互联网+监管”平台,深入推进“双随机一公开”和信用监管,实现审管联动、放管结合。二是简化流程促改革。全力保障“两重一实”和城北地区改造项目顺利推进,2021年以来累计协调解决项目用地、节能审查、市政配套等253个审批难题。全省首创“告知承诺+容缺服务”审批机制,推广零审批、拿地即开工等改革举措,全市通过容缺方式办理施工许可证120余件,审批时限压缩50%。三是集成服务助改革。进一步深化“一件事一次办”改革,8个省定标准“一件事”中,“开便利店”“开药店”“军旅荣归”3项在盐成功试点。聚焦市场主体积极探索“一业一证”改革,16个行业实现“一证准营”。2021年,我市深化商事制度改革受到省政府督查激励。
二、不断创新政务服务方式,便利企业群众办事。一是打造“整体政府”实现“一门办理”。推动2092政务服务事项进驻市县大厅,74项下沉至镇村便民服务中心(站)办理,实现从“找多个部门”到“找一个政府”的转变,企业群众办事“只进一扇门”。二是深化“综窗改革”实现“一窗通办”。市县两级共设各类专区、综窗1189个,市政务大厅设置企业开办、项目审批帮办代办、不动产登记、公安许可、出入境服务等5个专区40个综窗,为群众提供一窗式服务。三是借力“数字赋能”实现“一网通办”。升级改造江苏政务服务网盐城旗舰店,实施网上服务能力提升工程,可网办事项占比达99.16%。建成市电子证照库,支持营业执照、机动车驾驶证等29类材料免提交。推动数据互认共享,实现174项高频事项“市内通办”、203项“跨省通办”“长三角通办”。四是构建“帮办体系”实现“一案一策”。组建1015人的市、县、园区(镇、街道)三级帮办代办体系,对全市100个市级以上重大项目实施全程帮办代办。通过“一窗、一码、一平台、一专席、一专班、一机制”的“六个一”工作机制,实现重大项目审批“零阻力”、服务“零距离”、落地“零障碍”。今年上半年,全市已开工建设82个市级重大项目,重大项目开工率82%。全程帮办代办机制实施后,事项办理时长平均压缩33%。
三、规范公共资源交易,提高管理服务水平。一是实现“一市一平台”。制定全市统一的公共资源交易目录,推动依法必招项目上一个平台交易,做到系统、流程、规则、管理“四统一”,工程建设、政府采购、国有产权交易、货物服务4大类项目全部进场交易。二是规范招标投标服务。建立统一交易规则、开评标区管理等7项制度,大力推行“不见面”交易,2021年全市“不见面”交易率达92%。推广电子保函、担保等方式替代保证金节省企业制度性交易成本,累计应用电子保函9.4万多份,减少占用企业资金211多亿元。三是强化公平公正监管。制定覆盖12个部门和各县(市、区)的监管权力和责任清单,建立问题线索和意见建议网上公开征集机制,在全国率先开发使用履职监督平台。目前,已有1938个责任主体、4703个项目上线接受监督,涉及金额超3400亿元,投诉异议同比下降43%。
四、持续优化热线服务,高效办理群众诉求。一是高质量完成热线归并整合。在全省率先推动30条政务热线和县区12345平台归并优化,实现“一号应答”。二是创新“一哨联办”工作机制。打造响应型政府,解决企业群众急难愁盼。2021年4月份实施以来累计吹哨564次,形成诉求专报31期,提请领导会办26次,推动解决物业管理、违章建设、不动产权证办理等“三多”问题503个。三是高效办理群众诉求。办好“一企来”线上服务企业“直通车”和“督办面对面”栏目,群众诉求办结率和满意率均达99%以上。四是发挥疫情诉求“总入口”作用。通过专班专报、快速通道、限时办理等6项措施,做到疫情诉求、民生需求、特殊需求、安全要求“四个优先”,累计办理涉疫诉求32.55万件。积极开展“多援一”远程协作,盐城12345援助服务量占全省“多援一”总量一半以上。
下一步,市行政审批局将紧紧围绕市委八届三次全会要求,以优化营商环境突破年为统领,聚焦重点产业链和重点区域,深入开展“企业大走访、项目大推进、产业大招商”活动,扎实做好审批服务各项工作,以实际行动迎接党的二十大胜利召开。一是聚焦保市场主体,实现行政审批更加高效。扎实抓好涉企经营、工程建设项目、不动产交易登记、人才乐业、军旅荣归“一件事”等改革,深化“证照分离”试点,巩固“一业一证”改革成果,探索推进“一照多址”。开展“两问一送”专项行动,强化协同攻坚,落实帮办代办、并联审批、容缺预审、“拿地即开工”等举措,及早完成年度省市重大项目开工列统任务。二是聚焦“不见面”审批服务,实现数字政务更加完善。推进数字化转型工作,抓好全市政务服务驾驶分舱、网上政务服务能力提升系统、“盐之e政务”3个信息化项目,为行政审批服务赋能。年内,实现100项高频事项“秒批秒办”、20个“一件事”线上办理,246个事项在自助服务终端办理,完成“省内通办”“跨省通办”“长三角一网通办”目标任务。三是聚焦便企利民服务,实现群众办事更加便利。加强政务服务标准化规范化便利化建设,开展全市政务服务标准化达标创建活动,推进市本级大厅升级改造,抓好东台市基层政务服务全省试点,深化镇(村)便民服务中心(站)建设,推广全科窗口服务,实现同标准、无差别就近办、家门口办。四是聚焦解决“急难愁盼”,实现热线服务更加暖心。保持政府热线的热度,进一步健全机制,优化流程,加强培训,综合运用“一哨联办”“督办面对面”“大数据分析运用”等机制手段,发挥12345“一企来”专区、线上服务企业“直通车”作用,推动接诉即办、难诉必办、未诉先办,助力全市疫情防控和发展大局稳定。五是聚焦创新争先进位,实现政务环境更加优化。全力抓好省试点11个事项、全市“放管服”26条和部门“10+6”创新项目任务的落实,努力塑创特色,打造“盐城样本”。坚持党建引领,推进全员政治业务能力“双提升”,确保高质量完成各项任务,以新作为焕发行政审批服务工作新气象。
主持人
感谢刑局长。下面开始提问。
新华日报记者:今年,盐城市在提升政务服务便利度,方便企业群众办事方面有哪些具体措施?
业务协调处处长吉干勇:今年,我们主要围绕“一窗办、一网办、掌上办、自助办、跨地办”五个方面,不断创新服务理念,改进服务方式,提高服务便利化水平。
“一窗办”:主要是从企业群众视角,在各级政务服务大厅按照“一类事”或“一件事”设置同标准、无差别的综合服务窗口,实现“一窗受理,综合服务”,企业群众仅需跑一个窗口、提交一套材料、填写一张表单,就能办成事。
“一网办”:是指除涉及国家秘密等不宜网上办理的事项外,其他政务服务事项全部纳入一体化政务服务平台管理和运行;统一网上办事入口,实现网上办事“一次注册、全域通行”;通过数据共享、在线核验等方式,推动实现政府部门核发的材料一律免于提交,能够提供电子证明的一律免于提供实体证照。今年,我们着力推进100个高频事项、20个“一件事”全流程网上办理,实现政务服务“网上可办”向“网上好办”转变。
“掌上办”:加强政务服务移动端建设,推动市县两级部门政务服务应用向移动端整合,实现移动端办理。推进身份证、社保卡、驾驶证、行驶证、营业执照、不动产权证等高频电子证照向移动端汇聚,并在日常生产生活中广泛应用。
“自助办”:建设全市域一体化自助服务平台,投放至各级政务大厅、便民大厅、交通枢纽等人流密集场所;加强政银合作,通过建设银行“裕农通”服务平台,实现高频事项自助办理向村、社区延伸,方便群众“就近办、家门口办”。
“跨地办”:强化信息共享、业务协同,完善“就近申报、异地收件、远程流转、属地办理”的工作机制,进一步拓展跨地通办的业务范围和地域广度,大力推进“市内通办”、“省内通办”、“跨省通办”,满足企业群众异地办事需求。
中国新闻网记者:市行政审批局近年来推出服务市场主体全生命周期“一件事”改革,请问这项工作有哪些具体内容,取得了哪些成效?
市场准入处处长潘顺良:服务市场主体全生命周期“一件事”改革是我局以服务企业和群众高效办成“一件事”为导向,以创新服务举措、优化审批流程、精简申请材料为手段,积极打造涵盖市场主体准入、准营、退出的一项政务服务工作,其目的是为了有效降低企业进入和退出市场的制度性成本,优化我市营商环境,打造竞争的软实力。这项工作的具体内容有三个方面:
一是准入方面。为了破局准入问题,我局在全市推行“全市通办、远程网办、全程帮办、掌上自办”的“四办服务”模式。依托“全链通”平台,实现企业登记、公章刻制、税务登记、社保登记、住房公积金企业缴存登记等一体化办理,为企业和群众提供一站式集成服务、免费刻制公章等优惠政策。通过这些工作有效压降企业准入的时间、提高准入的效率,今年1到7月份,全市企业开办全流程半日办结率已经达到了99.1%,处于全省领先水平。
二是准营方面。我们通过推进和深化“一业一证”改革,将办理频次较高、企业和群众比较关注的行业纳入改革范围,以“六个一”服务模式在全市域无差别受理、同标准办理,改革施行后,纳入改革的15个行业申报材料平均压缩40%,办理时限压缩80%。其中“我要开药店”和“我要开便利店”还成为“一件事”省级改革试点项目。我们还会同市场监管局等部门联合推出“一照多址”、“一证多址”改革等多项措施,进一步降低企业准营的成本。
三是退出方面。为了有效解决退出难、退出繁的问题,我们通过深化简易注销便利化改革,采取扩大适用范围、压缩公告时间、简化提交材料、建立容错机制等措施进一步完善简易退出机制。今年1-7月份全市共有18666户法人企业退出市场,其中简易注销9799件,是去年同期的三倍多。与此同时,还在全市范围内推广亭湖区开展的企业“1+N”证照注销联办“一件事”工作制度,以营业执照为核心实现N张准入类许可证件同步注销联办,很好地丰富了企业注销登记的方式和途径,使市场主体退出更顺畅、简便,促进了市场新陈代谢。
主持人
谢谢潘处长。下面继续提问。
中国江苏网记者:市行政审批局积极推动全市优化营商环境工作,对重大项目推行审批帮办代办制,请简单介绍一下这项工作。
投资审批处处长许宁峰:今年以来,我局认真贯彻落实市政府工作报告关于全面推行审批代办制的工作要求,研究提出以帮办代办为统领的“一窗、一码、一平台、一专席、一专班、一机制”的“六个一”项目审批服务工作机制,牵头起草并推动出台制度性文件,聚焦全市重大项目,推行全流程帮办代办,助力重大项目早开工、快建设。
一是做到“一企一员”,为项目提供代办服务。市、县两级成立帮办代办工作专班,设立代办服务中心,组建1015名代办帮办队伍,对重大项目实行审批局班子成员“双级领办”,为每个项目配备代办专员,办理从立项到施工许可等全流程审批手续。二是推行“一企一策”,为项目提供精准化服务。分类别制作《盐城市重大项目“一案一策”推进表》,涵盖立项、规划等40多项审批手续,并按照项目特点创新审批方式,今年以来58个条件合适项目通过拿地即开工、承诺制开工等方式实现快速实施。三是建立“一企一档”,为项目提供专业化服务。围绕项目专属审批事项清单,实施“旬调度、月会办”工作机制,根据代办专员反馈或提请事项,常态化调度会办,协调解决审批难题,督查督办各类事项。截至目前,为全市重大项目帮办代办各类重点审批手续1389件,时限平均压缩率达33%。
下一步,我们将瞄准重点环节,加大工作创新,严格督查考核,对满足办理条件的审批事项“应办尽办、能快则快”,推动工作提质增效。
主持人
谢谢许处长。下面继续提问。
盐城广电总台记者:12345热线如何打造“让群众没有不满意”的服务品牌?
民生服务处处长刘永珍:我市12345热线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理念,不断改革创新,努力服务民生,助力疫情防控工作,全面打造“让群众没有不满意”的服务品牌。热线已经成为民生诉求的“总枢纽”、服务群众的“总客服”、服务企业的“直通车”、 畅通民意的“连心桥”。今年以来,我市共受理群众诉求127.31万件,派发工单296920件,办结率99.84%,满意率99.89%。
一是全力畅通疫情防控“主入口”。全力推动在线抗疫,搭建群众诉求 “主入口”,依托12345在线平台,即时启动应急响应机制,全体话务人员7x24小时在岗在线满负荷工作,连续奋战近100天,高效办理各类涉疫诉求32.55万件,办结率为99.84%,满意率99.75%。建立每日更新防控政策机制,建立举报线索“双交办”机制,建立起覆盖全市镇村、街道社区“三方通话”防控网络,建立疫情诉求“一小时签收,一日内办结反馈,一小时内回访”办理机制,建立及时分析辅助领导决策制度,建立日报签批反馈等六项机制,累计呈报疫情日报117次,市领导批示119次,推动群众疫情诉求快交快办,为夺取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双胜利”贡献了热线的力量。
二是开设线上服务企业“直通车”。为进一步优化提升营商环境,畅通政企沟通渠道,组建全市609人的涉企政策解答专家组,全天候 7×24小时在线答疑。面上所有企业通过“一企来”服务专区直接解答;重点企业重大项目建立白名单制度,名单内企业拨打12345热线时可直接接入企业诉求直达专席,提供个性化精准服务。今年以来,共受理涉企诉求22559件,其中座席根据知识库解答21546件,办结率99.88%,满意率99.93%。
三是首创12345“一哨联办”工作机制。充分发挥12345平台的功能作用,促进行政资源下沉,提升基层治理能力,建立“1+1+N”的“一哨联办”响应机制,在全市推行1个街道“吹哨”,1个部门牵头,多个市、县(市、区)部门协同办理的工作模式解决疑难工单,全市共“吹哨”564次,有效解决了不动产权证办理、违章搭建、房屋质量、物业管理、环境保护、市容管理和工资福利、企业服务等八大类2305个具体问题,社会反响良好,受到“学习强国”平台、新华日报等媒体的关注。
四是强化督查督办推动问题解决。始终围绕“让群众没有不满意”,强化督查督办,推动群众诉求“办得更实”。开设“12345督办面对面”电视节目,每周一档,运用电视督办手段推进个性复杂诉求问题解决,开通以来共播出104期,有效解决了断头桥、河道清理费等159个问题,在社会上引起广泛好评;建立新发生违建举报快速交办查处机制,极大提升执法水平,堵住了违法建设漏洞;创建“三联合一跟踪”督办机制,即联合交办、联合会商、联合执法和跟踪解决;建立“事找人”指挥督办机制,智能抓取超期办理、多次流转、群众多次不满意等维度的工单,点对点督办,提高督查督办的针对性。
下一步,我们将紧紧围绕市委市政府工作中心,进一步推进“一企来”专区和线上服务企业“直通车”建设,深化“一哨联办”工作机制,不断提升群众诉求办件质效,持续强化大数据的智能化开发水平,打造数字治理新模式,推动12345热线高质量运行。
主持人
谢谢刘处长。由于时间关系,今天的新闻发布会到此结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