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直第16场——市市场监督管理局专场
我言新闻 2022-08-17 18:40

主持人

盐城市人民政府新闻办副主任、主持人倪世勇:

大家上午好。中共盐城市委宣传部、盐城市人民政府新闻办公室今天举办“勇当排头兵、奋进向未来”系列主题新闻发布会第16场——“市市场监督管理局”专场,欢迎大家。

今天的发布会邀请到市市场监督管理局党组成员、副局长陈德美先生、市市场监督管理局执法稽查处处长徐文龙 先生,市市场监督管理局食品安全协调处处长陈永军先生,市市场监督管理局消费者权益保护处(投诉举报中心)副处长吕政伟先生共同出席,并回答记者提问。

首先请陈德美副局长介绍一下市市场监管系统近年来的工作情况。

党的十九大以来,全市市场监管系统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引,认真贯彻中央和省、市决策部署,统筹推进机构改革、疫情防控和市场监管各项工作,共同为市场监管事业夯基垒台、立柱架梁,在市场监管改革发展的历程中留下了一个个忠诚、尽责、勤廉、争先的坚实印记,以实际行动勇当沿海地区高质量发展排头兵。五年来,盐城市成功创成“国家知识产权示范城市”,获得省政府办公厅深化商事制度改革成效明显地方表彰激励,在2021年全省质量工作、食品安全专项考核中获得A级等次和优秀等次。市市场监管局获评“全国文明单位”,荣立全市创建全国文明城市集体二等功,被表彰为全市抗击新冠肺炎疫情先进集体,连续三年获得市委、市政府综合考核“第一等次”。

一、加强改革试点,着力优环境激活力。商事登记更加便捷高效。牵头开展“3550”改革,全面推行企业名称网上自主申报和全程电子化登记等创新举措,深入推进“一照多址”“一证多址”和企业、个体工商户、农民专业合作社简易注销登记改革试点,有关经验在全国推广。外资企业开办时间从6.33个工作日提速到2个工作日内,企业年报公示率达98.5%。审批制度改革不断深化。市场监管领域“证照分离”改革实现全市全覆盖。推行“三十证合一”“一业一证”改革,食品经营和药品零售企业许可实现“市内通办”。我市实现苏北地区特医食品注册企业零的突破。市场监管效能持续提升。进一步厘清职责边界,梳理制订1160项权力事项清单。探索构建综合监管、精准监管、信用风险监管、智慧监管“四位一体”的“双随机、一公开”监管新模式,在全省首推“人脸识别+定位”电梯维保无纸化监管系统,开发启用“互联网+食品安全”重大活动保障信息化系统和农贸市场快速检测信息化系统,有效提升了市场监管的预见性、靶向性和时效性。助企纾困措施有效落实。出台应对疫情支持企业发展的18条和纾困解难23条措施,定期监测分析并向市领导呈报市场主体发展情况,累计为企业减免检验检测费用5665.32万元,运用动产抵押、知识产权质押等方式帮助企业融资749.40亿元,这一系列举措为企业纾困解难送上“及时雨”。截至目前,全市市场主体总量由“十二五”末的50.93万户增长到78.5万户。

二、围绕中心大局,着力提质量助创新。质量强市建设有力推进。省市场监管局与盐城市人民政府高质量发展合作协议101个项目全部完成,我市质量提升行动已覆盖19个行业、26个产品和312家企业,射阳县“大米产业质量提升”被列为长三角质量提升首批示范试点项目。持续释放正向激励效应,我市企业获得省长质量奖2个、市长质量奖26个。27家企业被评定为江苏省工业企业质量信用AAA级。9家企业成功入选全省首批“江苏精品”。强化标准引领,推动相关行业主导制定国家标准2个、行业标准18个、地方标准24个。我市累计获批国家级标准化项目33个,省级标准化试点项目106个,数量居苏北第一。2021年盐城市公共安全等领域公共服务质量位列全国160个监测城市第12位,知识产权发展成效明显。开展服务业优秀商标品牌评选活动,“盐城八大碗”注册成为全国首例地方菜肴集体商标,全市有效商标注册量达117899件;驰名商标总数达69件;地理标志商标总数达70件,保持苏北领先位置;万人有效发明专利拥有量由“十二五”末的2.44件上升至19.40件。华人运通荣获第23届中国专利奖金奖,这是我市企业首次获此奖项。

三、突出“三品一特”,着力守底线保安全。食品安全监管持续深化。严格落实“四个最严”要求,市委市政府出台《党政领导干部食品安全工作责任清单》等文件,全市食品安全检验量达到9批次/千人,共查办食品安全案件7967件,罚没4768.54万元。7个县(市、区)被命名为“江苏省食品安全示范县(市、区)”。药品安全监管切实加强。市政府办发布《盐城市药品和医疗器械安全突发事件应急预案》,累计检查疾病预防控制机构和疫苗接种点1357家次,查办药品安全案件682件,罚没1764.37万元,完成药品抽检任务5045批次。产品质量监管有力推进。完成1043家工业产品许可证企业监督检查任务。开展危化品、燃气具、成品油等61类重点产品质量安全检查整治,对3116批次工业品和消费品实施市级监督抽查,对465批次不合格产品落实后处理措施,有效防范了产品质量安全风险。特种设备监管扎实有效。扎实开展安全生产专项整治“一年小灶”“三年大灶”,检查各类特种设备使用单位5382家,排查风险隐患27019条,问题隐患按期整改率100%。共查办特种设备安全案件878件,罚没2937.01万元。

四、聚焦重点领域,着力严执法促公平。反垄断反不正当竞争监管深入推进。推进公平竞争审查工作,梳理规章、规范性文件和其他政策措施4097件,废止33件。建成首批45个商业秘密维权联系点、保护示范点(基地),查办商业混淆、虚假宣传、商业贿赂、侵犯商业秘密等不正当竞争案件148件,罚没865.69万元。知识产权和消费者权益保护全面加强。开展市县镇三级联合执法行动,立案查处假冒专利、商标侵权案件2489件,受理专利侵权纠纷行政裁决案件158件。假冒专利医疗器械案入选“全国专利行政保护十大典型案例”,2021年知识产权行政保护工作迈进全国20强。扎实开展“满意消费长三角”专项行动,在全省率先启动消费投诉公示试点工作,12315中心受理消费咨询投诉举报20.39万件,为消费者挽回经济损失5861余万元。盐城市消费者协会被中消协表彰为全国消费维权先进集体。市场交易秩序得到规范。加强民生领域价费治理,查处价格违法案件228件,罚没4159.4万元。开展“网剑”专项行动,查处网络交易违法案件750件,罚没1298余万元。强化互联网广告专项整治,查处广告案件752件,罚没1375万元。开展农贸市场创文“六大提升”行动,农贸市场连续四年在中央文明办年度测评中获得满分。综合执法力度持续加大。树立全市执法办案“一盘棋”格局,先后查处“北京同仁堂过期蜂蜜”、“2·25” 特大生产销售假冒药品和医疗器械等大案要案,联合公安部门查处的制售劣质口罩案件,被市场监管总局列为“联合双打行动”典型案例,在国务院联防联控机制新闻发布会上予以通报肯定。五年来,全系统共查办各类违法案件13502件、罚没2.4亿元。

征程万里风正劲,重任千钧再奋蹄。全市市场监管系统将在市委、市政府的坚强领导下,围绕“双稳双提”主线,以“质效提升年”活动为主题,大力实施“五大行动”,以推进高质量监管、助力高质量发展的过硬业绩,迎接党的二十大胜利召开,为谱写“强富美高”新盐城现代化建设新篇章作出新的更大贡献!

主持人

感谢陈局长。下面开始提问。

江苏省广电中心记者:在刚才的新闻通稿中,我们听到介绍“铁拳”行动,能不能请哪位处长给市民朋友讲解一下这个行动呢?

市市场监督管理局执法稽查处处长徐文龙:“铁拳”行动是市场监管总局围绕民生领域打出让监管长出牙齿、彰显监管为民的执法品牌,已成为市场监管执法的常态化。2021年,我市市场监管部门将“铁拳”行动作为“我为群众办实事”的重要内容,“铁拳”出击,严厉查办了一批群众关切的违法行为,许多老百姓的烦心事、闹心事得到了解决。

今年我们重点围绕“民意最盼、危害最大、市场监管风险和压力最大”领域,大力开展“铁拳”打假、净厨、治劣、护苗、减负五大行动,着力查办一批铁案大案,切实让违法者痛到不敢再犯。目前共查办食品非法添加、老年食品保健品虚假宣传、劣质儿童玩具、“黑气瓶”、“山寨”酒水饮料、“神医”“神药”虚假广告等违法案件1740件,案值1260.5万元。6件入选总局典型案例,省局发布我市典型案件4件,数量全省第一。

我们还联合公安机关查获了一批涉刑违法案件,其中“2.25”特大制售假冒药品和医疗器械案涉案金额5200余万元,被公安部、最高检和国家药监局联合挂牌督办。“4.24”特大制售假冒医疗器械案涉案金额1000余万元。我市开展药品安全专项整治的经验做法得到胡广杰副省长批示肯定。

下一步,我们将深入贯彻市委市政府和省局部署要求,一方面,继续聚焦群众“急难愁盼”问题,加大对涉及食品药品安全、产品质量、特种设备安全等民生领域违法行为的查处力度,切实营造安全放心的消费环境、公平有序的市场环境。另一方面,落细落实助企纾困稳企强链各项措施,大力实施包容审慎监管,推进轻微违法行为的免罚轻罚,支持促进市场主体和产业链高质量发展。

主持人

感谢徐处长。下面开始提问。

扬子晚报记者:民以食为天,食以安为先。食品安全事关人民群众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各级党委、政府和社会各界都高度关注。请问,盐城市食品安全状况如何,能不能保障广大市民“舌尖上的安全”?

市市场监督管理局食品安全协调处处长陈永军:食品安全工作是重大的民生问题,也是重要的政治问题。近年来,我市认真贯彻“四个最严”的要求,以保障食品安全为根本目标,以深化省级食品安全示范县创建为抓手,全力加强食品安全综合治理,守住守牢了食品安全底线。我市去年考核成绩,在全省排名第4、优秀等次。我们做的主要工作有:

一是高位推动,全面发力。近年来,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食品安全工作,市政府主要领导担任食安委主任,将食品安全工作列入市委巡察规划和高质量发展考核内容,督促推动责任落实、措施到位。

二是示范引领,整体提升。大力实施“双安双创”示范引领工程,持续开展食品安全示范县创建活动,加强创建动态管理,提升创建质量水平。目前已有7个县(市、区)创成省级示范县,今年又有3个县(区)申请接受省级验收。

三是突出重点,全程监管。切实加大酒类、乳制品、肉制品、粮食加工品等领域监管力度,进口冷链食品集中监管仓投入使用,继续加强网络订餐、学校食堂、旅游餐饮监管,圆满完成重大活动保障任务。

四是强化整治,严守底线。在全市开展食品安全“守底线、查隐患、保安全”专项行动,采取线上线下同步排查、协调部门联合排查等综合措施,全面排查化解风险隐患,得到省市场监管局高度肯定。深入实施食品安全攻坚行动,加强源头治理,紧盯突出问题,依法打击食品领域违法犯罪行为,有力地保障了人民群众“舌尖上的安全”,全力保持国泰民安的社会环境。

主持人

感谢陈处长。下面开始提问。

现代快报记者:刚才发言人介绍了盐城市积极加强消费环境建设。请问盐城市在加强消费者权益保护营造放心的消费环境方面,采取了哪些具体措施?

市市场监督管理局消费者权益保护处(投诉举报中心)副处长吕政伟:近年来,我市积极深化放心消费创建工作,大力营造和维护公平竞争、安全放心的市场环境,全市消费环境安全度、诚信度、满意度持续提升。2021年,我市在全国100个城市消费者满意度测评中列31位,比上年上升28位,在参评的地级市中排名上升幅度全国第1。具体措施体现在以下三方面:

一是筑牢敢于消费的基础。推进12315与12345热线归并,不断拓宽消费维权的渠道,优化受理工作流程。今年共为监管执法提供236条案源线索,12315“前沿哨”作用发挥明显。加强消费在线纠纷解决机制建设,发展34家ODR企业,87家企业入驻智慧315平台,今年来12315投诉举报热线共受理各类投诉举报咨询28363件,为消费者挽回经济损失506万元。

二是搭建促进消费的平台。深入推进线下实体店无理由退货工作,全市10000多家企业积极参与。持续开展伴手礼评选系列活动,全市8个优质产品获得江苏特色伴手礼称号,其中2个入选首届“长三角伴手礼”,数量居苏北第1。为有效助企纾困释放消费潜能,推荐11家企业、4家江苏特色伴手礼企业参加首届“长三角特色伴手礼”巡礼和2022中国(苏州)国际品牌博览会,不断提高盐城特色产品知名度。

三是营造放心消费的环境。积极响应“满意消费长三角”发展战略,开展特色夜市街区和“盐城名菜”和“盐城餐饮名店”评选活动,全力打造盐城夜间放心消费品牌。深入开展全域放心消费创建活动,2020年以来全市共有120家单位被表彰为江苏省放心消费创建荣誉单位,上榜数量连续两年全省第一,叫响了放心消费创建的盐城品牌。

主持人

谢谢吕处长。由于时间关系,今天的新闻发布会到此结束。

版权声明:凡本网注明来源为“盐城新闻网”或“盐阜大众报”“盐城晚报”各类新闻﹑信息和各种原创专题资料的版权,均为盐阜大众报报业集团及作者或页面内声明的版权人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本网书面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已经通过本网书面授权的,在使用时必须注明上述来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