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直第7场——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专场
我言新闻 2022-07-20 11:15

主持人

盐城市人民政府新闻办副主任、主持人倪世勇:

中共盐城市委宣传部、盐城市人民政府新闻办公室今天举办“勇当排头兵、奋进向未来”系列主题新闻发布会第七场——“市人社局”专场,欢迎大家。

今天的发布会邀请到市人社局党委副书记、省沿海人才市场主任郑英舜先生介绍全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工作总体情况。市人社局就业促进处处长钱忠进先生,省沿海人才市场副主任孙众嵚先生,市社保中心主任蔡葳先生共同出席,并回答记者提问。

首先有请郑英舜副书记介绍全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工作总体情况。

市人社局党委副书记、省沿海人才市场主任郑英舜

党的十九大以来,在市委、市政府正确领导下,全市人社部门始终坚持“始于群众需求、终于群众满意”工作标准,凝心聚力、争先进位,充分发挥人社部门职能作用,持续发力、一着不让,有力推动民生福祉改善,交出了一份“人民满意的答卷”。下面向大家简要介绍一下:

五年来,就业促进力度不断加码,就业形势在应对挑战中保持稳定。我们有效落实就业优先战略,大力完善就业创业服务体系,就业形势总体平稳、量质双升。深入实施“用工保障稳企、社保减返惠企、人才引培强企、和谐关系护企、服务优化便企”五大行动,人社助企纾困“十条”政策措施,“战疫情、保就业利企惠民”十项行动,实施“千名党员 服务千企”专项行动,全省率先出台盐城家政服务劳务品牌建设实施意见、人力资源服务业高质量发展意见,努力以就业之稳促经济之稳、社会之稳。全市城镇新增就业56.51万人,超额完成40万人规划目标,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4%以内,始终保持低位运行。深入推进全民创业行动计划,打造“春来归盐、返乡乐业”“盐职有你”系列专场等直播带岗品牌,扶持自主创业12.24万人,全省首推“留乡就业惠”微信小程序促进返乡创业,年均吸引返乡创业超万人。盐都区宝才社区、大丰区滨河社区获评第五批国家级充分就业社区名。实施职业技能提升行动,累计职业技能培训达111.3万人次,较“十二五”翻了三番,69.7万人次获得职业资格证书、职业技能等级证书。2021年盐城落实国家和省就业优先政策、推动就业扩容提质、促进重点群体就业创业等工作获省政府真抓实干督查激励表扬。

五年来,城乡统筹的社保体系基本形成,社会保障在惠企利民中精准施策。我们把全民参保工作纳入“打赢脱贫攻坚战、高水平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重中之重,市委、市政府主要领导亲自过问、多次作出批示,专题部署,全面动员,上一轮全民参保扩面三年行动(2019-2021年)养老保险累计新增扩面98.18万人,扩面总量全省第一、全国领先。2021年脱贫攻坚暨对口帮扶支援工作获省委、省政府表彰,社保待遇水平稳步提高,全市享受养老金待遇人数达到216.17万人,企业退休人员养老金“18连调”和城乡居民基础养老金“14连涨”。工伤预防“五步法”全省推广,被征地农民社会保障实现全覆盖。“四个不出村”服务品牌成为国家级城乡居保服务标准化推广模式,开通运行全省首家工伤预防培训云平台。获批国家“全民参保登记计划”试点地区、全国社会保险标准化建设先行城市。率先推进新就业形态就业人员职业伤害保障试点,率先试点探索城乡居民奖励性基础养老金政策,率先出台全市被征地农民社会保障实施办法。2021年盐城规范执行养老保险政策、加强养老保险扩面征缴、严格养老保险基金管理等成效明显,2022年将在落实省级统筹责任分担机制时予以倾斜支持。

五年来,人才引培政策逐步升级,人才队伍在改革创新中激发活力。我们聚焦沿海发展,力推“产业、人才”双链融合,打造升级版“黄海明珠人才计划”,深入实施万名学子“聚盐行动”、驻盐学子“留盐行动”、海外人才“归盐行动”,累计引进大学生12.43万人,发放人才绿卡2.98万张、人才补贴6.06亿元,打响了“沿(盐)海行、成(城)就你”人才品牌。入选省乡土人才传承示范基地3个、省乡土人才大师示范工作室7个,位居全省前列、苏北第一。以世界技能大赛、全国职业技能大赛和江苏技能状元大赛为引领,精心组织各类技能人才岗位练兵和技能比武活动,荣获世界技能大赛银牌2枚,国家级技能大赛第一名19个、一等奖13个,省级技能大赛第一名85个。全市人才总量突破126万人,其中专业技术人员71.03万,高技能人才33万人。全市人力资源服务业产值突破55亿元,比“十二五”同期翻了二番。江苏沿海人力资源服务产业园、江苏东台市人力资源服务产业园获评省级园区。2020年度被省政府表彰为“高技能人才培养工作作出突出贡献的设区市人民政府”。

五年来,维护劳动者权益能力持续提升,劳动关系在防控风险中保持和谐稳定。我们不断完善劳动关系协商协调机制、劳动关系领域社会治理,开展工资集体协商、企业薪酬调查、“和谐同行”千户企业培育共同行动,开展清理整顿人力资源市场秩序“春雷行动”,推行建设工程领域农民工工资“月结月清”制度,率先推行国有企业劳动合同规范文本试点,劳动争议调解成功率86.34%。企业用工管理日趋规范,全省率先启用电子劳动合同,在全省首创“信用+农民工用工”应用场景,扎实推进农民工工资“四项制度”落地落实。全市规模以上企业劳动合同签订率、已建工会企业集体合同签订率分别达99.98%、100%。最低工资标准从“十二五”末的1270元、1460元上涨至1620元、1830元,涨幅分别达27.7%、25.3%。劳动人事争议调解成功率、劳动人事争议仲裁结案率位居全省前列。劳动者权益维护更加到位,在建工程项目工资保证金、实名制考勤、农民工工资专用账户覆盖率均为100%。2017年度获“全省农民工工资支付监控和保障机制示范地区”,2020年农民工工资支付工作获省政府A类评价,苏北唯一。人社部、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表彰我局为全国清理整顿人力资源市场秩序专项行动“突出成绩单位”。

五年来,“放管服”改革深入推进,公共服务在提档升级中争先创优。发行社会保障卡超800万张,社会保障卡覆盖率从“十二五”末60%提升到100%。深入推进“智慧人社”建设,持续推进“互联网+政务服务”,加大综合柜员制改革和“人社服务快办行动”,95%人社行政服务事项实现网上办理。将原来两个分散的服务场所整合到城投商务楼人社综合服务大厅,把364项人社业务进行流程再造,把29个服务事项整合到5个综合柜员窗口,将78个关联服务事项整合到14个“一件事”窗口,将养老关系转移、高校毕业生社保补贴申领等23项高频业务,在原来办理时间的基础上再缩短一半,让我们的服务对象用最少的时间,办最舒心的业务。练兵比武活动广泛开展,“铁军人社”队伍建设焕发蓬勃生机,群众满意度、获得感持续提升。2021年市人社综合服务中心被人社部表彰为全国优质服务窗口。

总之,我们始终把人民群众的满意,作为人社工作的追求,用我们的辛苦指数换取人民群众的幸福指数。下一步,我们将始终坚持把服务大局、改善民生作为推动发展的主基调,争先创特色,进位上台阶,持续增创人社事业发展新优势,为勇当沿海高质量发展排头兵贡献人社力量。

主持人

感谢郑书记。下面开始提问。

记者:稳就业是“六稳六保”之首,保市场主体、保就业、保民生是人社部门的重要职能之一,人社部门采取哪些措施助企纾困、援企稳岗的呢?

市人社局就业促进处处长钱忠进:企业兴,经济兴,就业稳。面对疫情防控的严峻形势,盐城市人社部门认真贯彻落实市委市政府决策部署,立足职能,全力以赴保用工,千方百计稳就业。我们聚焦全市23条产业链需求,市县联动开展“千名党员 服务千企”专项行动,组织全市人社系统1002名党员挂钩服务全市3000多家规上工业企业,顶格落实国家省市助企纾困政策,制定出台盐城家政服务劳务品牌建设实施意见、人力资源服务业高质量发展意见、人社助企纾困10条政策措施,打出“降、缓、返、发、补、招、培”系列组合拳,全力稳就业保民生。一是“降”。延续实施阶段性降低失业保险费率政策,失业保险缴费费率从2%降至1%。截至6月底,全市共减免5.1万家企业失业保险费3亿元。二是“缓”。延续实施阶段性扩大社保费缓缴范围,由5个特困行业拓展至22个,建立申报绿色通道,向1.2万家企业“点对点”发送缓缴信息,特困行业企业“应缓尽缓”。截至6月底,已累计审核通过67家缓缴社保费2159万元。三是“返”。对不裁员、少裁员企业实施普惠性失业保险稳岗返还政策,并将中小微企业和以单位形式参保的个体工商户返还比例从60%提至90%。采取“免申即享、直拨到账”方式,向2.69万家企业发放2.1亿元失业保险稳岗返还资金,惠及职工48.95万名。四是“发”。与金融机构合作,对吸纳就业多、稳岗效果好、用工规范的企业投放“苏岗贷”,计划3年内安排信贷资金不少于20亿元,支持企业稳岗扩岗,截至6月底,全市78家企业享受“苏岗贷”2.75亿元。五是“补”。实施失业保险保障阶段性扩围政策,向1.83万名失业人员发放失业保险金1.24亿元,代缴基本医疗保险费3178万元,发放失业补助金1298万元、一次性临时价格补贴和临时物价补贴325万元。六是“招”。建立重点企业用工专班机制,为全市23产业链、3000多家工业规上企业送岗位、送培训、送服务、送政策。截至6月底,举办招聘服务活动252场次,帮助企业解决用工3.23万人。七是“培”。聚焦盐城主导产业,在技能人才的“引、育、留、用”上做足文章,紧扣数字经济、战略性新兴产业,实施数字技能提升行动,截至6月底,累计开展职业技能培训4.33万人次。

盐阜大众报报业集团记者:盐城市委市政府历来重视高校毕业生就业创业工作,2022年高校毕业生人数首次突破1000万,创历史新高。请问当前毕业生就业压力如此之大,人社部门采取哪些措施支持帮助毕业生就业创业?

省沿海人才市场副主任孙众嵚:高校毕业生是宝贵的人才资源,做好高校毕业生就业创业工作,事关盐城经济发展,事关社会和谐稳定。2022年截至6月底,全市引进高校毕业生2.27万人、同比增加13.44%。一是政策扶持强保障。第一时间出台《黄海明珠人才计划》引进高校毕业生10个配套实施细则,推动政策落地生效。出台《关于做好盐城市重点产业链培育行动计划引才服务工作通知》,加大力度扩大招聘规模、开发基层岗位、发放扩岗补助、鼓励创新创业、提高见习补贴、提升职业技能、发放购房补贴、加强资金保障,不断挖掘和释放政策含金量,打造人才新高地。二是深入摸排促匹配。深入各类用人单位,动态摸排梳理高校毕业生需求岗位,通过线上线下多种渠道,及时向全体驻盐高校毕业生、百余所合作高校毕业生和盐城籍在外毕业生予以发布、宣传。紧盯毕业生离校时间节点,制定校园招聘计划,面向省内外百所高校应届毕业生,举办“千企百校”网络招聘活动,吸引各类人才和盐城籍高校毕业生来盐回盐就业;上半年,克服疫情影响,市县联动组织开展线上线下招聘活动91场,累计组织3055家用人单位参加,招聘需求45812人,登记求职32615人次。三是简化手续增便利。开通“12345”尚贤人才服务热线,全方位受理高校毕业生就业创业诉求,设立高校毕业“一件事”服务专窗,集成高校毕业生求职登记、档案接收、组织关系接收、落户“一条龙”服务;建立“黄海明珠”人才不见面云服务机制,实现人才绿卡“云申报”、人才补贴“云兑现”,做到“一次申报、全程网办”。上半年,以“云申即享”方式发放人才卡4144张、人才补贴1.56亿元。

扬子晚报记者:经过3年的社保扩面,盐城社会保障工作已实现了由“制度全覆盖”向“法定人群全覆盖”的历史性跨越,那么,今年启动实施的新一轮社保扩面出于什么考虑?

市社保中心主任蔡葳:悠悠万事,民生为大。社会保障工作连着千家万户、事关民生福祉。至2021年底,全民参保三年行动圆满收官,全市三年累计新增扩面98.18万人,扩面总数全省领先。2022年,为让更多的城乡居民享受发展成果,策应企业职工养老保险全国统筹要求,答好省委省政府交给我市的“保障和改善民生”考题,市委、市政府决定启动实施新一轮社保扩面征缴三年提升行动。

新一轮行动是在巩固前一轮全民参保扩面成果基础上开展,具有以下三个鲜明特征:一是更加注重“量质并举”。新一轮行动计划,以“应保尽保、应缴尽缴”为目标,不仅是要将更多的人纳入社会保障体系,更是要进一步提升扩面征缴质效,在推动社会保障事业高质量发展上持续用力,实现从“重数量”向“量质并举”转变。二是更加突出“协同作战”。新一轮行动计划将过去的联动部门从6个扩大到22个,并明确了各部门的职责,提出要强化部门数据比对,摸清扩面底数,清除扩面盲区。同时,将企业职工参保缴费情况列入了各级各类园区、集聚区等级创建考核,这也是一个创新和突破。三是更加聚焦“存量增量”。新一轮行动计划注重去存量、扩增量。去存量方面,重点锁定缴费人数不全、缴费基数不足的企业;扩增量方面,重点锁定农民工、灵活就业人员、新业态从业人员等重点群体。

主持人倪世勇:

由于时间关系,今天的新闻发布会到此结束。

版权声明:凡本网注明来源为“盐城新闻网”或“盐阜大众报”“盐城晚报”各类新闻﹑信息和各种原创专题资料的版权,均为盐阜大众报报业集团及作者或页面内声明的版权人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本网书面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已经通过本网书面授权的,在使用时必须注明上述来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