盐阜论坛 | “林工精神”锻造的绿色丰碑
2019-11-01 06:18 严轩、林桥

绿色发展,筑梦荒滩。 

东台黄海海滨国家森林公园管理中心,几代林工,筚路蓝缕,矢志不渝,54年接续奋斗,在盐碱荒滩,造出一片华东平原地区最大的人工森林。 

10月29日,本报推出新闻通讯《从盐碱荒滩到林海绿洲》,报道东台几代林工感人至深的植树故事。稿件经人民网、新华网、“学习强国”转载,引起强烈的社会反响。 

可以说,“黄海森林公园”的生态奇迹,是林工精神淬炼的丰硕成果,是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在当代生动的实践。 

“林工精神”就是百折不挠、砥砺前行的奋斗精神。 

“白茅走尘沙,盐霜刺眼花;草棚漏星月,蚊子苍蝇大。”盐碱荒滩生产生活环境有多恶劣,从当年的顺口溜可见一斑。然而,建设者们并不畏惧,有的是拓荒者的胆识与豪情。“若栽不活树,我绝不离开!”这是副场长巴益宏的决心,也是全体林工的心声。可是,荒滩考验的不是铿锵誓言,而是艰苦奋斗的坚强意志,战胜各种困难的勇气。 

“困难不要讲,办法自己想!”这是林工们对自己的要求。植树工地,饱一顿,饿一顿;会战现场,风一更,雪一更。手上起血泡,结茧又磨穿;心头含苦泪,涌起又咽下。排水渍,淋盐碱;挖树塘,扦插苗。一年到头,林场的活没有尽头;遇到的挑战,遭受的挫折,更是无法统计。育树成林的果敢,百折不挠的定力,就像那水杉,永远迎风挺立。 

苦干加巧干,实践出真知。在恶劣的环境中,林场人付出辛劳,林场人干出情怀,林场人做出实绩。燃烧的青春绽放芳华,激情的岁月砥砺精神。一排排田垄冒出新绿,一块块荒地绿树成荫。 

“林工精神”就是尊重规律、绿色发展的求真精神。 

探索规律,升华认识。任何事物的发展都有其特殊的规律,植树造林也是一样。在盐碱荒滩上造林,自古没有记载,当今也无范例。一切都要靠林工自己去实践,去摸索,去探寻。 

在干中学,在学中干。淘汰刺槐,试种泡桐,选定水杉,都是在海滨土壤的特殊土质中,经过一轮轮试验探寻而得。水塘边、河岸旁,处处都是试验田,户户都是科研院。林工们不放过每一种尝试,在探索中得出经验,在寻找规律中展露智慧。 

生态良好,生产发展;环境和谐,生活美好。“黄海森林公园”快速发展,揭示了“改善生态环境功在当代、利在千秋”的发展规律。印证了持之以恒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努力形成人与自然和谐发展新格局,就是当今发展的时代主题。让荒滩成沃土,令盐碱出绿荫。林工们种下的不仅仅是一棵棵树,更是一种信念、一种尊重规律的精神。 

“林工精神”就是坚守底线、勇于担当的奉献精神。 

艰难困苦,玉汝于成。林场同样经历种种阵痛,经受种种考验。场长沈帮勤脚底立得稳。坚守“林地国有”这条底线不逾越,主动争取“三保”:保住国有林地,保护林木资源,保证职工利益。面对各种诱惑不动摇,保住家底,奠定发展基石。 

面对问题,敢于应对。时任场长陈存观勇于担当,以法理扬正气,收拾招商引资骗局,全场职工抢工会战,硬是在春节前挖下50万个树塘,在春天来临之时,让新东林区重新焕发生机。 

创业实难,守业更难。偌大的林场,每天都面临着各种考验。林工们以忘我的奉献精神守卫家园。王乃富受伤不下火线,张铁锁一人守林16载,冯坤乔受到威胁不后退。他们是林场发展的绿色卫士,是奉献在林场的具体体现。 

“林工精神”就是坚守初心、一往无前的筑梦精神。 

青春是希望,青年是未来。虽然今天的“黄海森林公园”已今非昔比,但与城市比起来,仍然相对偏僻。“林二代”“林三代”依然回到家乡,回到森林,成就人生。沈彩芹、朱海波就是新一代林工的代表。他们在林场绿色跨越的今天,去实现属于这个时代的荣光。 

时代不同,使命一样。从盐碱荒地到林海绿洲,林场人创造了绿色发展的伟业。但他们并没有骄傲,更没有躺在功劳簿上止步不前,而是积极寻找机遇,多元发展、转型发展、绿色发展。从省级森林公园到国家级森林公园,从国家4A级景区到入选全国森林康养基地试点,他们不懈努力、开拓创新,持之以恒、久久为功,为的是不忘初心、逐梦未来,建设更好更美新家园。 

绿色丰碑,光辉历程。东台林工在盐碱荒滩创造了“绿色发展的独特样本”,受到社会各界的广泛赞誉。日前,省委书记娄勤俭,在“学习塞罕坝精神,推动江苏林业高质量发展”汇报材料上批示,对“黄海森林公园,湿地建设”给予充分肯定。今天,我们汲取“林工精神”,就是把“学习塞罕坝精神”落到实处,为践行“两海两绿”路径汇聚起磅礴的精神力量,为建设“强富美高”新盐城作出更大贡献。

版权声明:凡本网注明来源为“盐城新闻网”或“盐阜大众报”“盐城晚报”各类新闻﹑信息和各种原创专题资料的版权,均为盐阜大众报报业集团及作者或页面内声明的版权人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本网书面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已经通过本网书面授权的,在使用时必须注明上述来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