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总体思路
随着互联网的普及和信息技术的发展,网络法治宣传成为了新时代法治宣传教育的重要途径。针对当前社会上法律知识普及不够生动、公众法治素养有待提高等问题,射阳法院积极探索网络法治宣传新路径,制作系列普法短视频,在微信公众号、微博、抖音、天平阳光等平台上开设《小曾说典》普法专栏。《小曾说典》由射阳法院法官助理小曾“讲法说典”,聚焦社会热点和群众关切,通过生动的案例演绎和专业的法律解读,让法条变得鲜活生动,让普法宣传更接地气,进一步讲好法治故事,弘扬法治精神,传递司法正能量。
二、措施成效
《小曾说典》系列普法短视频由综合办公室牵头撰写脚本并组织拍摄,围绕返还彩礼、反家暴、拒执罪、知识产权保护、民间借贷、禁毒、扫黑除恶、道路交通、赡养等内容,已发布《给出去的彩礼还能要回来吗?》《对家庭暴力说“不”》《拒不执行当心判“刑”》《一只牙膏引发的赔偿》《借贷风云》《“上头”电子烟小心是毒品》《利剑斩黑恶正义破晓来》《塘口有难题?“融合微法庭”来破解》《“好意同乘”可减责》《老有所养》等十期作品。具体有如下工作举措。
精选案例,编写剧本。从近年来法院审理的案件中挑选出具有代表性的案例,提炼法律要点和普法重点,进行适当的艺术加工和改编,编写既具有法律教育意义又富有观赏性的剧本。定期发送“小曾说典”宣传提示,形成各部门一体发力、同频共振的综合效应。
组建团队,精心制拍。根据剧本从法院干警中选定演员,干警认真揣摩排练,邀请县融媒体中心记者负责拍摄及后期制作。案例演绎结束后,法官助理小曾说法,对案例中的法律问题进行解读。制作完成后,由业务庭局进行审查把关,确保节目质量。
网络传播,扩大影响。利用微信公众号、微博、抖音、天平阳光等网络平台,结合特殊节点发布普法短视频,造浓“法治节味”。发动法院干警及其亲朋转发,并积极向主流媒体投稿,扩大影响力。
《小曾说典》自推出以来,获得了广泛好评,成为射阳法院普法工作的新亮点。通过网络平台的广泛传播,《小曾说典》的受众范围不断扩大,相关视频也被中国法院网络电视台、盐城中院、射阳县委政法委等转载。2024年6月,射阳法院天平号运营位列全国法院第三,被表彰为“月度优秀天平号”,也为《小曾说典》的进一步传播起到了助推作用。
三、经验体会
《小曾说典》普法专栏的建设,是为了响应网络法治宣传的时代需求,通过创新普法形式和内容,提升普法工作的针对性和实效性。在选择案例时,注重其代表性和教育性,既反映社会热点和难点问题,又揭示法律原则和法治精神;在情景设计时,力求真实生动,能够引起观众共鸣。这种案例演绎+法律解读的短视频普法方式,形象诠释法律知识、生动展示法治成果,实现普法内容从可读到可视、从静态到动态、从一维到多维的升级融合。《小曾说典》的复制推广,有利于打造更多沾泥土、带露珠、接地气、冒热气的法治宣传作品,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射阳法院将继续做优“短视频”、带动“大普法”,注重收集观众反馈意见,不断创新完善《小曾说典》选题和内容,提升普法案例的影响力,同时加强与主流媒体合作交流,形成普法合力,进一步深化网络法治宣传工作。
四、相关图片和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