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以来,市中院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学笃行习近平法治思想、习近平文化思想,紧扣全媒体发展要求,坚持“强阵地创特色促融合”工作思路,多措并举深化法治宣传,做实做优做深网络普法工作,持续推动法治深入人心。
一、总体思路
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决定》提出,“构建适应全媒体生产传播工作机制和评价体系,推进主流媒体系统性变革”“推进新闻宣传和网络舆论一体化管理”,这为当前和今后一段时期人民法院做优全媒体时代法治宣传工作指明了前进方向、提供了根本遵循。今年以来,市中院紧扣司法审判主责主业,进一步整合全市两级法院法治宣传力量,持续做实做优做深集“网站、微信、微博、抖音号、视频号、天平阳光号”等平台为一体的网络普法阵地,让法治成为盐阜大地上一道靓丽的风景线。市中院微信公众号影响力始终位居全省前列,3月位列全省中级法院第一;全市两级法院“天平阳光号”9次入选全国榜单,市中院“天平阳光号”4度获评全国优秀;2则作品获评最高法院“天平杯·随手拍”大赛优秀作品;近期,2部微视频入围全国法院“金法槌奖”。
二、措施成效
一是巩固基础,做实普法阵地。认真谋划2024年度全市法院普法工作,将做实做优做深网络普法阵地作为工作重点;严格执行内外网网站信息发布管理办法、微信公众号管理办法、短视频账号运维管理办法等规范性文件,印发《2024年上半年全市法院网站和政务新媒体平台运维情况的通报》,确保网络普法阵地建设思路清晰、体系完备、运转规范。充分发挥基层法院普法素材多、中级法院平台全优势,围绕优化法治化营商环境、多元解纷、执行攻坚等重点议题,市中院与10家基层法院一体策划、同题共答,倾力打造接地气、冒热气的新闻作品,20余则图文作品被最高法院、江苏政法等省级以上新媒体平台采用。注重普法梯队建设,通过青年干警研究会、“盐法悦读”学习联盟等平台,定期开展交流研讨,努力为普法案例打造、普法人才培养注入“源头活水”,累计30则案件入选人民法院案例库,入库数位列全省前列。
二是注重策划,做优普法主题。围绕新中国成立75周年、代表委员联络等议题,市中院在微信公众号设置“奋进的足迹”“代表委员看法院”等专栏,全面展现全市法院在法治进程中的重要作用;打造“执行一线”“‘枫’景正好”等栏目,让群众在见证执行工作、矛盾化解中学法懂法守法。市中院开设“凡人小事”“小案大义”“法官手记”等普法专栏,指导基层法院打造“小曾说典”“凡案微语”等普法栏目,让法条更加鲜活、普法更接地气,不断满足人民群众多元司法需求。发布《网红恶意投诉“快递小哥”不当“维权”》《“职业碰瓷”不诚信》等案例,让法治精神飞入寻常百姓家。积极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制作《和女神分手后,彩礼还可以要回来吗?》《动物损害他人,主人承担相应赔偿责任》《法警暖心护送老人出庭作证》等普法作品;举行新闻发布会27场,发布典型案例240则,切实引领社会风尚。
三是融合发展,做深普法渠道。持续创优与盐阜大众报社、盐城广播电视台合作模式,联办法治专版、“天平闪耀”专栏各40余期,同时引入素材拍摄、图文设计等外包服务,不断丰富法治宣传传播渠道和方式。组织开展“小标的大民生”“亲商护企”等执行直播50场次,对6件拒执案件集中宣判,吸引众多网民围观,造浓生效裁判必须履行氛围。坚持常态更新抖音号、视频号,力争用“有意思”的语言讲好“有意义”的道理,《什么?执行法官真的来了!》等25则鲜活普法短视频被省级以上新媒体平台采用。省法院、省教育厅、省司法厅等联合主办,市中院指导基层法院联合制作的《“法治第二课堂”走进盐城:感受绿水青山背后的法治力量》在江苏卫视播出;市中院制作的《以高水平司法护航新质生产力发展》微视频在全市展播。
三、经验体会
法治是中国式现代化的重要保障。市中院将牢牢坚持党对法院新闻宣传工作的绝对领导,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法治思想、习近平文化思想,做深做实做优网络普法工作,努力让法治成为中国式现代化盐城新实践的核心竞争力。一是更加聚焦主题。围绕优化营商环境、“枫桥式人民法庭”创建、多元解纷等重点工作,深挖审判执行资源“富矿”,发掘采写更多沾泥土、带露珠、冒热气的鲜活事例、生动案例、感人事迹,“深”“活”兼具讲好法院故事。二是更加聚焦精品。坚持内容为王,树牢“出精品、出佳作、出品牌”理念,做优全媒体普法矩阵,努力创作更多具有鲜明地域特征、法院特色的融合媒体作品。三是更加聚焦人才。挖掘培养全媒体普法宣传人才,注重人才普法能力建设,提升普法稿件撰写、视频创作等实际本领,为提升新闻宣传工作水平提供坚实保障。
两级法院微信公众号、天平阳光号等新媒体平台影响力位列全国、全省前列。
普法图文、视频等作品被省级以上新媒体平台采用推广。
普法图文、视频等作品被省级以上新媒体平台采用推广。
市中院官方抖音号、官方微信号二维码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