盐城网信 /正文
江苏响水:村企共建,“莓”力无限!
2025-11-22 10:40 来源:登瀛观察 作者:刘景文

近日,响水县运河镇三套社区的草莓大棚里一片生机。推开棚门,暖意混着泥土清香扑面而来,整齐的苗床上,“红颜”“白雪公主”等品种的草莓苗绿得发亮。

“现在这大棚可是‘聪明’得很!”种植户纪金花指着传感器介绍,“温度、湿度全自动,浇水施肥按个键就行。产量比以前翻了一番哩!”

 

 

搁一年前,这儿还是另一番光景。

“种了几十年草莓,一直是看天吃饭。”县特色农产品产销协会郭会军会长回忆。虽然村子地处中山河畔,位置好、交通方便,可因为技术落后、单打独斗,好草莓卖不出好价钱。

转机,从一支队伍驻村开始。

2024年5月,市委驻响水县富民强村帮促工作队进驻村里,他们不坐办公室,专往地里跑,挨家挨户了解情况,还组织村干部去盐都等地取经。

“人家一个大棚年收入顶我们三!”

“草莓不光能鲜卖,还能做酱、做干!”

考察回来,大家的心思活络了。

改变,说来就来。

在帮促工作队推动下,村里搞起“村企共建”,把零散种植户“拧成一股绳”。一年时间,6000平方米智能温室大棚拔地而起。

“苗要这么栽,间距要留够!”

“水肥得精准,不能凭感觉!”

技术员在地头手把手教,村民围着认真学。运河镇三套社区党总支书记刘海华介绍,如今,园区每年可带动50名村民家门口就业,人均年增收超2万元,村集体增收超10万元。

 

 

产业链还在继续延伸。

即将动工的二期草莓大棚项目工地旁,帮促工作队队员、运河镇党委副书记戈建虎、引河集村第一书记陈存正和村“两委”成员对着规划图讨论。“这边建加工车间,生产草莓酱、草莓干;那边搞体验区,让游客来了不想走!”戈建虎说,“我们要做大做强品牌,注册‘三套草莓’商标,把小草莓做成大产业。”

收入提高了,村子也跟着一起变样。

新修的柏油路直通大棚,路灯林立,沟渠清澈。“路修好了,游客来得更多了!”郭会军笑着说。借助省宜居宜业和美乡村专项资金,社区里新建了7条水泥路、1条中心柏油路,完成了沟渠疏浚和绿化亮化工程。

 

 

帮促工作队还争取市文广旅局支持开展文化下乡、联动慈善总会慰问困难家庭、组织义诊服务……一桩桩实事,办到了村民心坎上。

夕阳西下,大棚里依然忙碌。

滴灌系统轻声运转,草莓苗在余晖中茁壮成长。几位农户仔细查看着每一株苗,脸上带着期待。

“你看这花苞多饱满,今年春节上市肯定能卖个好价钱!”纪金花的话语里满是信心。

这片土地,正和这些草莓一样,在精心培育下,一天比一天更甜、更红火。

版权声明:凡本网注明来源为“盐城新闻网”或“盐阜大众报”“盐城晚报”各类新闻﹑信息和各种原创专题资料的版权,均为盐阜大众报报业集团及作者或页面内声明的版权人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本网书面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已经通过本网书面授权的,在使用时必须注明上述来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