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在大丰
112公里的海岸线不只是风景
更成为发展蓝色经济的重要依托
大丰区坚持“向海图存、向海图兴、向海图强”,系统推进海洋产业升级、能源转型与生态保护,走出一条具有区域特色的高质量发展之路。
面朝黄海,大丰拥有近5000平方公里海域,地处太平洋西岸最大湿地核心区,坐拥江苏大丰麋鹿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立足优越的生态禀赋,大丰更进一步,把海洋作为经济增长的新蓝海。
如今,大丰已构建起“133”现代海洋产业体系——以海洋可再生能源为主导,海洋生物、海水淡化、海工装备为支撑,海洋渔业、运输和旅游为特色,其中海上风电尤为亮眼。
全区引进风电产业链规上企业16家,建成10个海上风电场,总投资达410亿元,安装风机580台,形成从整机、叶片、海缆到运维的全产业链生态圈。
2024年
大丰新能源发电装机容量
突破450万千瓦
发电量近100亿度
海上风电不止于“大”,更走向“深”与“远”。三峡能源800MW、国信850MW等重大项目持续推进,盐城港大丰港区成为北极航线风电设备装载港,创下单船装载纪录。这里不仅是盐城“海上风电第一城”的支撑,更成为长三角绿色能源的重要输出地。
不只风电,海洋生物医药也在大丰蓬勃发展,明月海洋生物、优度生物等企业集聚成势,与中国海洋大学共建的海洋生物材料与测试实验室推动藻类萃取、创伤修复等技术攻关。
盐城港大丰港区提质升级,集装箱堆场建成国内首个“碳中和承诺审定”堆场,2024年货物吞吐量9568.47万吨、集装箱68.69万标箱,“沪盐通”直航航线高效运行,成为长三角北翼枢纽港。
绿色发展是底色,更是底线。大丰港零碳产业园建成“源网荷储”一体化新型电力系统,获得国际权威认证机构英标协会BSI认可,并入选国家绿色低碳先进技术示范项目。吉电绿氢、岚泽绿色甲醇等示范项目落地,着力打造长三角绿色氢氨醇基地。
坚持绿色发展,大丰严守生态红线,湿地保护率达57%,GEP位列全国市辖区第三。通过“退渔还湿”、浒苔打捞等举措,最大程度维护海洋生态系统的原真性。国省考断面水质、饮用水水源地水质达标率连续三年达到100%。
科技创新则为海洋经济注入持续动力。大丰建成长三角新能源科创园、金风科技国家地方联合工程实验室等16个国家级、省级平台,获得专利750余件。与盐城工学院、金风科技共建的新能源产业学院入选省首批重点产业学院。海上风电培训中心作为国内唯一整合海事、应急管理与全球风能组织(GWO)的培训基地,累计培训超5万人次。
展望未来,大丰明确向深蓝进军:推动三峡、国信等项目全容量并网,2025年新能源装机容量力争突破680万千瓦;打造海上风电运维基地和绿色低碳示范园区;完善海洋生态保护,探索绿色金融支持蓝碳发展新模式。
向海而兴、向绿而行
大丰正以产业为桨、科技为帆
在辽阔黄海上全速前进
书写属于这个时代的“海洋强区”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