盐城网信 /正文
江苏南通:“绿”动未来 新能源产业集群“链”出新动能
2025-10-23 21:28 来源:掌上南通客户端 作者:

新能源产业是南通重点打造的六大产业集群之一,“十四五”以来,在国家“双碳”战略深度推进的浪潮中,南通凭借其滨江临海的独特优势,积极部署风电、光伏、氢能、储能等关键领域,聚力打造新能源产业集群,推动经济向“新”而行,持续提升高质量发展的“含绿量”。

在如东海域,碧海蓝天间,来自14家风电企业的上千台风电机组连成一片“白色森林”,将风能转化为清洁电能,输送出源源不断的绿电。十年来,如东海上风电从无到有、由弱到强,已建成由21座海上风电场组成的亚洲最大县域海上风电场。

国电投南通新能源有限公司生产运维部纪成告诉记者:“在这21座海上风电场中,由我们投建运营的是两座,风机桨叶每转动一周,就可以发电5.8度。截至2024年,我们这两个风电场发电量71.08亿度,可减排约488.69万吨二氧化碳。”

随着海上风电向深远海、大容量发展,电力传输的“主动脉”——海底电缆正催生新的市场机遇。总投资15亿元的中天耐丝特种电缆项目去年8月开工,今年4月便实现投产。依托母公司中天科技的技术优势,中天耐丝主要聚焦5G通信及新能源电缆的研发制造,产品广泛运用于5G基站、大数据中心、风电、城市轨道交通等领域。预计年产8万千米,可实现年应税销售15亿元、税收4500万元。目前企业发货额已达3.4亿元。

中天耐丝有限公司副总经理陈宇坤介绍:“整个项目按照国家卓越级智能制造工厂标准建设,融合了集团自主研发的爱尚工业互联网平台标识解析解点和AGV精准配送技术,实现了产业链的数据全联通,助力工厂迈向灯塔型工厂。”

让绿电供得上、用得好是构建绿电发展网络的关键。一座座储能电站在南通沿海扎根运行,宛如一个个“超级充电宝”,日夜不息地为电网调节峰谷。除了成熟的电化学储能,如东还探索出国内首个重力储能技术应用示范项目,为储能领域带来全新的解决方案。截至目前,如东新能源发电总量已超800亿千瓦时,以新能源为牵引,如东正逐步构建起“风光储气氢”多元一体化能源体系,推动资源禀赋转化为发展动能。

“电力富裕的时候,我们实现从电能往势能的转化,把我们的重力块从下八层,通过电能运送到上八层。在电网缺电的时候,我们把势能再转化为电能,一次转化综合效率在85%左右。重力块一上一下4个小时,发电功率为25MW,一个来回能放电10万度。”江苏能楹新能源科技发展有限公司运营总监盛元茂说。

近年来,南通主动策应国家碳达峰、碳中和战略,将新能源产业作为产业转型升级的主抓手和突破口,通威太阳能、林洋太阳能、福莱特光伏玻璃等一批批龙头企业、优质项目纷至沓来,抢滩落户,形成了涵盖储能及动力电池、风力装备、硅晶光伏等领域的链式发展模式,高质高效、集群集约的新能源产业体系蔚然成势。

据了解,2024年全市新能源产业94家重点企业实现产值1324.2亿元,今年1-7月,新能源产业同比增长20.0%。近期,国家层面陆续出台绿电直连、零碳园区等顶层设计文件,有序推动新能源全面参与电力市场。聚焦“十五五”能源发展目标,南通将深入谋划新能源发展和低零碳园区建设,以低碳之路“链”出发展“加速度”。

版权声明:凡本网注明来源为“盐城新闻网”或“盐阜大众报”“盐城晚报”各类新闻﹑信息和各种原创专题资料的版权,均为盐阜大众报报业集团及作者或页面内声明的版权人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本网书面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已经通过本网书面授权的,在使用时必须注明上述来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