盐城网信 /正文
新农人“智造”田园变奏曲,江苏亭湖乡村劲吹产业新风、守护生态高颜
2025-10-17 09:53 来源:亭湖区融媒体中心 作者:左政

自动化车间里农机轰鸣,清澈河道旁游人漫步,美丽庭院内书香弥漫……如今在亭湖乡村,一个个充满生机的场景,正汇写成一篇“干劲足、生态优”的动人文章。近年来,亭湖区通过做强特色产业、优化人居环境、培育文明乡风,不断激发乡村内生动力,让群众的幸福感与获得感持续提升。

产业兴激活新动能

位于南洋镇的丰溢良之泉农业发展有限公司智能加工生产车间内,自动化设备连续运转,经过筛选、碾米、分离等二十多道工序,优质大米最终打包发往市场。“经过技术改造后的生产线实现全流程自动化、智能化,加工量提升3倍,效率、品质都上了一个新台阶。”该公司负责人孙靖宇说。

深耕农业生产多年的孙靖宇积极搭建“合作社+家庭农场+公司”的种产销合作体系,创新“产、购、储、加、销”全链条发展模式,实现严格管控,切实保障产品质量。与此同时,他还积极打造“良之泉”品牌,以稻种优选、稻米深加工和品牌优化管理,让“亭”字号大米畅销长三角、云贵等地区,产品口碑也得到市场广泛认可。

在亭湖区,像孙靖宇这样扎根乡村的“新农人”还有不少,从事冬桃种植的仇春辉也是其中一员。起初,他缺技术、没经验,一直摸索创业,赴山东、河南等冬桃产地考察学习,邀请农技专家指导品种选取、种植管理、病虫害防治等,学农业知识、积攒种植经验。如今,种植规模逐渐扩大。

冬桃种植大获成功后,仇春辉还采用“公司+家庭农场+电商+农户”的模式,积极开展种植、销售等技术帮扶,形成产销一体的全流程指导,并吸纳零散农户到农场工作,帮助他们实现“家门口”就业。

担任南洋镇自然村党总支书记后,仇春辉以“党总支领办合作社+村集体+家庭农场+农民”为产业发展模式,大力发展鲜食玉米产业,帮助村集体增收,进一步拓宽村民的收入渠道。“接下来,我们将依托农业品牌的影响力,持续推动农业链式发展,帮助更多农户增收致富。”仇春辉说。

近年来,亭湖区不断整合农业资源,优化产业布局,持续加大对农业产业的扶持力度,鼓励更多“新农人”返乡创业,为青年人才提供广阔的发展舞台,各尽其能、施展才华,持续激发乡村产业发展活力。同时,注重产业链的延伸和拓展,大力发展农产品电子商务、乡村旅游等新业态,推动农业产业与二、三产业深度融合,不断提升农业产业的竞争力和附加值,为乡村振兴注入源源不断的动力。

环境美守护高颜值

走在新兴镇大寨河畔,可以看到河面上倒映着岸边的绿树青草,令人心旷神怡。河道保洁员驾驶着小船巡河保洁,不时捞起水面上的杂草。“常态化的清洁,让河道的水质和环境得到改善,到这散步的人也越来越多了。”村民费宏干谈起大寨河的变化,脸上满是欣慰。

为巩固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成果,亭湖区坚持建管并重,以河长制为抓手,因地制宜、分类施策,积极引入社会力量,组建专业河道保洁队伍,明确职责和工作标准,对重点河道实行“五位一体”多元综合管护,致力推动乡村环境实现“持久美”。同时,注重发动群众参与,组织开展清河道、清垃圾、清杂物、清庭院“四清”活动,让村民从“旁观者”变成“参与者”,共同守护美丽家园。

在三里(镇南)新型农村社区,一栋栋白墙黛瓦的住宅鳞次栉比,宽敞整洁的道路,房前屋后绿植满布,一派生态宜居的景象。

抓好人居环境整治提升,是建设宜居宜业和美乡村的重要基础。亭湖区不断建立健全村庄公共环境保洁制度,加大对村庄环境整治工作的检查巡查力度,灵活运用人居环境整治“随手拍”等方式,鼓励村民发现问题、反馈问题,并对发现的问题采取挂牌销号制度,明确整改责任人、整改时限,确保问题整改到位,推动村庄清洁工作向规范化、制度化、长效化迈进。

“我们将不断深化村庄清洁行动的内涵,通过推行‘门前三包’责任制、聘请群众环境监督员、设立村庄清洁日等方式,进一步提高村民参与村庄清洁和长效管护的积极性、主动性,让村民住得更舒心、更安心。”区农业农村局相关负责人表示。

乡风淳涵养新风尚

在新洋经济区三英村“美丽庭院”示范户董兆英家中,花草错落有致,每一棵都被照料得生机盎然。“保持院子干净整洁是我的习惯,每天早上起床第一件事就是打扫院子,扫完地还要给花浇水、修剪枝叶,看着院子清清爽爽的,自己心里也舒服。”董兆英笑着说。

在董兆英的带动下,周边邻居也纷纷加入“美丽庭院”创建中,家家户户都开始打理自家小院,全村整体环境也变得更加整洁美观。

“美丽庭院”创建是推进乡村振兴战略的重要抓手,是农村人居环境整治的重点环节,更是提升乡风文明的有效载体。亭湖区聚焦美丽乡村建设,积极发挥妇联组织引领联系服务妇女的桥梁和纽带作用,以家庭为切入点,深入开展“美丽庭院”创建活动,通过一家一户小庭院洁化、序化、美化、绿化的美丽蜕变,不断提升群众的文化素养。

搭建基层文化阵地、丰富村民精神文化生活,也是亭湖区乡风文明建设的重要内容。在黄尖镇兴农村农家书屋内,一排排书架整齐排列,书架上摆满文学、历史、农业、科技、军事等各类书籍,村民们安静地坐在阅读区,翻读心仪的书籍,书屋弥漫着浓厚的书香气息。

“自从村里有了书屋,我经常来这里看书,尤其是农业技术方面的书,帮我解决了不少种植上的难题。”村民王杨笑着说。

近年来,亭湖区坚持以乡村实际需求为导向,积极搭建基层文化阵地,大力实施体育公园、乡村活动室、红色大讲堂、农家书屋、爱心暑托班等文化设施建设,为基层群众提供丰富的活动场所,精准开展一系列促进基层文化振兴、赋能基层治理的活动,持续改善村民精神风貌、提升乡风文明水平。

版权声明:凡本网注明来源为“盐城新闻网”或“盐阜大众报”“盐城晚报”各类新闻﹑信息和各种原创专题资料的版权,均为盐阜大众报报业集团及作者或页面内声明的版权人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本网书面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已经通过本网书面授权的,在使用时必须注明上述来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