盐城网信 /正文
熬最晚的夜,喝最补的水?江苏盐城年轻人把“养生水”喝成新潮流
2025-10-16 09:41 来源:登瀛观察 作者:陶秋凤 贺悦(实习)

连日来,记者走访多家商超与便利店发现,一类以中式养生理念为核心的饮品正逐渐增多。陈皮水、桂圆水、薏米水……这些曾被视作中老年人专属的传统饮品,如今也开始吸引越来越多年轻消费者的目光。

时下,围绕“药食同源”理念、挖掘本土健康饮品价值的发展路径正逐步清晰,“中式养生水”产业呈现稳步发展态势。这一变化既反映了大众健康意识的普遍提升,也体现出传统养生理念与现代消费模式的融合正在不断深化。

 

从货架到心扉

养生水何以成为年轻人“新宠”

图片

以中式养生理念为核心的饮品逐渐增多。

10月12日,在市区新都路一家超市的饮品区,碳酸饮料与传统茶饮货架之间,薏米水、枸杞水等“中式养生水”凭借简约清新的包装格外显眼。

“最近几个月销量明显上升,单是这款薏米水,一天就能卖二三十瓶,购买者大多是30岁左右的年轻人,不少人一次就买一箱。”超市店员介绍道。

市区大庆路一家便利店中,系列“养生水”被摆放在饮品区的核心位置,清爽绿豆水、红豆薏米水、红枣枸杞水等口味一应俱全。门店工作人员透露,该系列自今年年初上架后,销量便呈现稳步增长态势。

记者仔细查看产品配料表发现,枸杞对应明目、黄芪主打补气、薏米侧重祛湿、茯苓注重健脾……每一种食材都承载着中医“药食同源”的传统智慧。

“90后”郝婷在市区一家高新企业工作,她的办公桌上常备着好几款“养生水”。“上午喝玫瑰枸杞黄芪水提神,下午换茯苓薏米水祛湿,熬夜加班就喝蓝莓桑葚饮护眼。”她笑称,自己就像个“养生水调配师”,每天根据身体状态灵活选择,“在我身边,现在看状态喝‘养生水’的朋友越来越多。大家开始注重‘轻养生’,这类‘中式养生水’既有一定的健康功效,又方便即饮,很适合快节奏生活。”

相关调研数据显示,在“中式养生水”的消费人群中,18岁至26岁群体占比21.3%,27岁至36岁群体占比48.6%,两者合计占比接近七成。传统养生已不再是中老年人的专属,随着年轻群体对其认知度和接受度的提高,这类产品正逐渐走入更广泛的消费视野。

 

从古方到新品

一杯养生水如何开启现代旅程

图片

盐城市中医院药膳坊。

在老城区一家经营多年的传统茶饮店,店主李女士正细心熬制着招牌小吊梨汤。“以前每到秋天,奶奶总会在家熬梨汤给我们润肺。开店后,我在这个家传做法上进行了改良,特意加入银耳、红枣、枸杞和橘皮,让风味更有层次。”她希望,这杯带着记忆的梨汤,能让忙碌的年轻人品尝到“家的味道”。

李女士店铺推出的“养生水”,因较好保留家常风味,又便于携带,尤其受年轻女性消费者喜爱。市民王书雅是店里的常客,她坦言:“我也想自己煮,但熬制过程太费时间,量也不好把握。煮多了喝不完,煮少了又怕没效果。每次路过,我都会来买一杯。”像她这样的消费者,正推动着养生饮品从家庭厨房的慢炖走向消费市场的新阶段。

市中医院的创新举措,更将“养生水”热潮推向新高度。医院联合院内名医团队,以《黄帝内经》《本草纲目》等经典中医药古籍为理论依据,紧扣“药食同源”核心理念,通过科学的药材配比与低糖配方设计,研发推出乌梅饮、瘦身饮、茯苓山药卷等系列养生产品。其中,主打消暑功效的“乌梅饮”特意加入山楂、甘草、洛神花,在生津开胃的同时兼顾消食化积作用;针对年轻群体减脂需求的“瘦身饮”,则以荷叶、决明子为核心原料,在保证口感的前提下强化健康属性。

“乌梅饮和瘦身饮三个月前刚推出时,药膳坊窗口前就常排起长队,一天轻松卖七八百杯。”中医院药膳坊工作人员表示,这些养生饮品仅通过医院官方公众号宣传,便吸引大批市民前来购买。

在市区一家银行工作的年轻女孩小杭,就是其中一位“回头客”。“一开始是在小红书上刷到网友推荐中医院的‘瘦身饮’,说味道清爽还能辅助刮油,就好奇来试试。这些都是中医师配的方,喝着特别安心。”小杭的体验,恰好体现出消费者对有“专业背书”养生产品的信任。

值得关注的是,这些本土养生产品的走红,核心在于精准平衡“养生功效”与“口感体验”两大需求。市第一人民医院营养科主任高红兰分析:“‘养生水’之所以能在年轻群体中流行,本质原因是精准契合年轻人的‘轻养生’需求。通过‘药食同源’的食材获得文化认同与健康价值,又需要即饮即走的便捷性来适配快节奏生活,这正是‘熬最晚的夜,喝最补的水’这一当代生活图景的真实写照。”

 

从热潮到规范

产业风口之下的“祛火”与“固本”

图片

盐城市一企业推出“滨海白首乌大套蜜梨营养茶”。(资料图)

在盐城,一股将“地域特色”与“养生理念”相融合的创新潮流正悄然兴起。以本地一家食品企业推出的“滨海白首乌大套蜜梨营养茶”为例,产品巧妙融合国家地理标志产品——滨海白首乌,以及大套蜜梨、竹蔗、茅根等天然食材,既保留传统滋补功效,又丰富饮品口感,为盐城“养生水”注入鲜明的地域基因。

“从产业层面看,‘养生水’的兴起,本质上是将中医‘药食同源’理念转化为大众消费品的过程,这一过程成为文化自信在消费领域的具体表达。”市食品医药卫生学会会长严东明表示,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发布的106种药食同源物质目录,为行业创新提供了政策依据。

然而热潮之下,问题也逐渐浮现。这些产品宣称的功效是否经得起验证?高红兰指出:“目前市面上不少产品宣称的‘抗疲劳’‘祛湿’等功效,缺乏充分的科学实证支撑。更值得警惕的是,部分商家模糊了食品与保健品的界限,违背中医‘辨证施治’原则,笼统宣传‘适合所有体质’,不仅涉嫌误导消费者,更可能带来健康隐患。”

面对这些问题,严东明提出三条发展建议:一是加快建立行业标准,完善原料溯源体系,推动产品做到“功效可验证、安全可追溯”;二是深化产品创新,依托盐城丰富的药食同源资源,开发差异化产品,避免同质化竞争;三是加强科普引导,帮助消费者树立“‘养生水’是健康生活补充品,而非治疗替代品”的正确认知,让“养生水”回归“健康补充”的本质定位。

从家传秘方的手工熬制,到工业化生产的即饮新品,盐城“中式养生水”正在尝试以新的姿态融入现代生活。这不仅满足了年轻人对便捷养生的需求,更在创新中激活了传统养生文化的生命力,为地方经济高质量发展开辟出一条充满潜力的新赛道。

版权声明:凡本网注明来源为“盐城新闻网”或“盐阜大众报”“盐城晚报”各类新闻﹑信息和各种原创专题资料的版权,均为盐阜大众报报业集团及作者或页面内声明的版权人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本网书面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已经通过本网书面授权的,在使用时必须注明上述来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