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秋盐城,万千候鸟翩然而至,为广袤滩涂增添灵动生机。与它们一同“飞”来的,还有世界各地的客商嘉宾。一场场国际会议、一次次友城交流、一趟趟出海访问,不仅擦亮城市的国际名片,也为项目合作打开新的窗口。
在与企业家们交流时,市领导多次提出,“我们会像保护生态环境一样保护营商环境,让企业像候鸟一样愿意飞来、用脚投票。”这个比喻自然贴切,让人听得出诚意,更看得见信心。
过去我们常说,“生态环境也是一种营商环境。”两者主体不同,但道理相似。生态环境是人类生存发展的根基,关乎民生福祉和长远未来;营商环境是企业成长壮大的土壤,承载市场活力和投资信心。污染一条河可能只要几天,但想让它重回清澈,却要花上几十年。建立企业对政府的信任,需要长期努力,而一次随意的政策变动、一次不规范的执法行为,就可能让这份信任瞬间崩塌。
现实中,不少企业家宁愿承担更高的土地和人力成本,也要选择营商环境更好的地方,而不愿因为短期的补贴和优惠,去营商环境相对滞后的地方。这充分说明,只有真正稳定、透明、可预期的营商环境,才能让企业安心扎根、放手发展。
经过多年绿色发展,盐城已经把“美丽生态”打造成“金字招牌”。这其中,既有“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指引,也有“锲而不舍、久久为功”的坚定行动。今天的盐城,正锚定绿色低碳发展赛道,持续放大“6+1”比较优势,朝着“万亿之城”目标奋进。在城市发展的新阶段,提出“像保护生态环境一样保护营商环境”,正是向广大企业家传递鲜明信号、发出诚挚邀约:走进盐城,不仅能收获生态之美,更能赢得营商之利。扎根盐城,就会如鱼得水、如鸟归林,实现健康发展、茁壮成长。
栽好梧桐树,自有凤凰来。候鸟每年飞来盐城,是对这里生态环境的认可;企业愿意选择盐城,是对这里营商环境的信任。只要我们像珍视绿水青山一样珍视营商环境,用心浇灌这片发展的沃土,就一定能吸引更多企业自由栖息、安心生长,绘就城市与企业双向奔赴、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美好画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