盐城网信 /正文
江苏盐城:这趟校车,为爱“拐”了个弯🧡
2025-10-14 09:39 来源:登瀛观察 作者:张勇峰 季俊华

10月13日7时,一辆校车稳稳停在小涵(化名)家门口。她轻快地登上车,和同学们互相打招呼,脸上洋溢的笑容感染了整个车厢。

小涵家住大丰区大桥镇中港村,是大桥小学三年级学生。父母常年在外打工,她一直由爷爷奶奶照顾,平时靠爷爷骑电动车接送。从家到学校超过8公里,原本不在校车停靠范围内。遇到风雨天气,祖孙俩的出行安全总是让人担心。

半个月前,爷爷因车祸住院,小涵的上学路一下子“断了档”,成了一家人的揪心事。

图片

 

“孩子上学是大事,不能耽误!”大桥镇相关负责人了解情况后,第一时间协调学校向区教育局汇报。区教育局迅速响应,联合公安、交通运输局及校车公司组成专项工作组,赶赴现场勘查会商,围绕学生安全乘车研究解决方案。

工作组在“规范、安全、高效”的原则下,评估路段条件与站点设置,优化校车线路,最终确定新增停靠点。通过整合现有运力、优化行车布局,在未新增车辆、未扩大范围、未增加财政支出的前提下,一举解决了小涵和邻近几位同学的接送难题。

“这个国庆节后上学再也不怕风吹雨打了。”

小涵开心地说

“政府真是把好事办到了家。”

中港村的村民纷纷点赞

如今

看着孩子们安心坐上校车

大家心里也踏实了许多

 

记者感言:

一次“微调”暖了民心

一次校车线路的“微调”,解决的不仅是一名学生的上学难题,更折射出基层服务的温度与效能。

小涵的困境被发现后,镇政府、教育局、公安、交通等部门迅速联动,实地勘查、优化线路、新增站点,整个过程高效务实。尤为可贵的是,这次调整并未增加财政支出,而是通过精准整合现有资源,以最小成本实现最大民生效益。

“民有所呼,我有所应”。校车多拐一个弯,服务向前进一步,群众的获得感更多。这背后,体现的是“以人民为中心”的工作导向,也是基层治理从“有没有”向“好不好”的生动转变。

民生无小事,枝叶总关情。用“小切口”破解“大民生”,把实事办到群众心坎上,这样的“拐弯”,拐出的是责任,赢得的是民心。

版权声明:凡本网注明来源为“盐城新闻网”或“盐阜大众报”“盐城晚报”各类新闻﹑信息和各种原创专题资料的版权,均为盐阜大众报报业集团及作者或页面内声明的版权人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本网书面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已经通过本网书面授权的,在使用时必须注明上述来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