盐城网信 /正文
物流“筋络”强韧有力 见证中国经济蓬勃脉动
2025-09-10 10:36 来源:我言新闻 作者:盐城 郭玉婷

物流,作为实体经济的“筋络”,一头连着生产端,一头连着消费端,既是内贸流通的关键纽带,也是外贸发展的重要支撑。“十四五”收官在即,一组组亮眼的数据不仅勾勒出物流业由“大”向“强”的跨越轨迹,更成为中国经济韧性十足的鲜活注脚,折射出我国经济发展的蓬勃活力。

降本0.6个百分点,惠及企业与民生。“十四五”前四年,我国社会物流总费用与GDP的比率下降0.6个百分点,累计降低全社会物流成本近9000亿元。这看似微小的0.6个百分点背后,是无数物流企业在仓储、运输、配送等环节的精打细算:智能分拣系统让包裹分拣效率提升3倍,多式联运通道让大宗商品运输时间缩短15%,数字化调度平台让货车空驶率下降至18%以下。对制造企业而言,物流成本的降低意味着原材料采购更划算、产品配送更高效,中小企业得以将更多资金投入技术研发;对普通百姓来说,这意味着网购商品更快送达、生鲜食材更新鲜,生活品质在潜移默化中提升。

总额破360万亿,物流大网贯通内外。2024年,我国社会物流总额首次突破360万亿元大关,市场规模连续9年稳居世界第一。这份亮眼的成绩背后,是我国物流基础设施网络的持续完善与不断升级。从“八纵八横”高铁网串联起主要经济区,到全国港口集装箱吞吐量连续14年居世界首位;从县县通快递实现全覆盖,到冷链物流网点延伸至偏远乡镇,一张贯通城乡、连接内外的物流大网已基本形成。在贵州,大数据物流平台让农产品出山时间缩短一半;在广东,跨境电商物流专线让“中国制造”48小时直达东南亚;在新疆,中欧班列集结中心让中西部地区成为对外开放前沿。这些变化印证着物流不仅是商品流动的通道,更是推动区域协调发展、保障内外循环畅通的重要支撑。

增速5.2%,物流韧性与融合添动能。今年1—7月,全国社会物流总额达201.9万亿元,同比增长5.2%,在复杂的国际环境和国内经济恢复进程中,这一增速充分彰显出我国物流业的强劲韧性与发展潜力。面对部分地区极端天气、国际供应链波动等挑战,物流企业主动求变。无人机配送解决山区“最后一公里”难题,应急物流体系保障民生物资供应,绿色物流让运输环节碳排放持续下降。更令人欣喜的是,物流与制造业、农业、商贸业的融合不断加深。在江苏,智能工厂与物流园区无缝对接,实现“生产即配送”;在河南,粮食仓储物流体系让夏粮收购效率提升30%;在浙江,直播电商与快递网络联动,催生“分钟级配送”新模式。这种深度融合,让物流从“辅助环节”变成“价值创造环节”,为经济高质量发展注入源源不断的新动能。

站在“十四五”收官与“十五五”谋划的交汇点,我国物流业的发展不仅关乎自身升级,更承载着推动经济结构优化、提升国际竞争力的重要使命。随着“一带一路”物流通道持续畅通,我国物流业必将在降本增效、绿色低碳、智慧便捷的发展道路上走得更远、更稳。当物流这一实体经济的“筋络”愈发坚韧、愈发灵敏,中国经济的“肌体”必将更具活力,在高质量发展的征程上迈出更加坚实的步伐。

版权声明:凡本网注明来源为“盐城新闻网”或“盐阜大众报”“盐城晚报”各类新闻﹑信息和各种原创专题资料的版权,均为盐阜大众报报业集团及作者或页面内声明的版权人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本网书面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已经通过本网书面授权的,在使用时必须注明上述来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