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江苏省商务厅统计,今年以来,全省新设首店突破800家,其中全球(或亚洲)首店2家、全国首店17家、餐饮首店245家、零售首店近200家。在政策精准引领与场景创新加持下,这些首店正从“单个亮点”串联成“消费热链”,推动江苏消费市场向更高能级跃升。
徐州彭城广场地铁站内的麦记牛奶公司限定奶茶前排起长队;苏州仁恒仓街的星巴克非遗概念店迎来打卡热潮;无锡太湖音悦城的音乐主题首店紧锣密鼓建设……今年江苏新设首店突破800家的亮眼数据,是全省从“政策护航”到“场景创新”,再到“生态重构”的系统性突破。这些首店串联起的“消费热链”,正成为江苏推动消费市场向更高能级跃升的核心动力。
密码之一:政策“陪跑”,从“审批者”到“服务者”,打通首店落地“快车道”。首店经济的快速发展,离不开政策的精准赋能与服务的高效保障。在江苏,“提速”与“减负”成为首店落地的关键词:南通崇川区市场监管局创新“3工作日现场核查”机制,在餐饮首店设计阶段就介入指导,避免二次整改;省级“首发经济15条”将1000人以上活动审批时限从7天压减至5天,1000人以下的活动只需报备,进口通关还推出“企业服务包”加速新品入市。这种从“被动审批”到“主动陪跑”的角色转变,彻底打破了首店落地的流程壁垒。
更重要的是,政策支持并非“一刀切”,而是精准对接不同城市、不同业态的需求。苏州3年发放超4400万元补贴支持92个首店项目,重点培育商业与文化融合的特色首店;无锡针对音乐主题首店推出“外地观众占比超50%最高补50万”的差异化政策,助力打造长三角音乐商业地标。这种“因地制宜”的政策设计,既降低了首店运营成本,也为各地培育特色消费场景提供了支撑,让政策红利真正转化为消费市场的增长动能。
密码之二:场景创新,从“卖商品”到“造体验”,激活首店流量“磁力场”。江苏的首店经济,早已超越“单纯卖货”的传统模式,而是通过“文化融合+跨界联动”打造沉浸式消费场景,让首店成为流量入口与体验中心。苏州星巴克非遗概念店将苏式非遗技艺融入空间设计,让顾客在喝咖啡时感受古今碰撞;南京德基广场把“苏超”赛事流量与首店消费结合,开展凭“苏超”票根免费参观德基艺术博物馆、获取餐饮优惠等活动,并结合全球体育IP集合店南京首店,实现“赛事热”向“消费热”的转化。
这种场景创新不仅吸引客流,更延长了消费链条。徐州杉杉奥莱的HEAD海德首店通过“免费穿线服务”组建俱乐部,带动全家消费;无锡太湖音悦城的WeCycle骑行店计划打造“骑行+音乐会”活动,用多元体验串联城市生活元素。数据显示,首店集聚的商圈,消费者平均停留时间从2小时延长至4小时以上,“为首店而来,为其他业态买单”的新常态,正重塑商业空间的价值逻辑。
密码之三:生态重构,从“单点突破”到“IP引领”,迈向消费升级“新能级”。首店经济的终极价值,在于推动消费生态从“零散化”向“体系化”升级,而打造特色城市IP是关键一步。江苏已开启积极探索:南京以“首发南京”为IP,重点投向“它经济”“悦己经济”等大众新业态,2023年至今引进首店547家;苏州姑苏区依托古城文化,4年引进157家首店,让潮流首店与古城底蕴双向奔赴;法国品牌AMIPARIS在苏州相门城墙举办中西融合秀场,线上浏览量超1.2亿,将城市IP推向全国。
从800家首店的数量突破,到政策、场景、生态的三重进阶,首店不再是“孤立的亮点”,而是嵌入城市IP、联动产业生态的“关键节点”。未来,随着城市IP的进一步凝练、服务效能的持续优化,这些“新鲜血液”将持续激活消费潜力,让江苏成为更具吸引力的“消费福地”与“体验高地”。(郭元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