盐阜大地上,每一个烈士命名镇村,都承载着对英烈的深切缅怀,是追忆峥嵘岁月、传承红色基因的精神地标。
大丰区丰华街道朝荣村,正是以革命烈士陈朝荣的名字命名的村庄。在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之际,我们走进朝荣村,追寻烈士的战斗足迹,感受广大干群传承红色精神、奋力推进乡村振兴的崭新风貌。
【战火魂】
烽火岁月的铮铮誓言
“1894年,我的父亲出生于海门县茅家镇一个贫苦的农民家庭。迫于生计,1929年他不得不离开故土,来到大丰,成为裕华公司的一名佃农。”今年已87岁高龄的陈彐冲老人精神矍铄,缓缓讲述父亲陈朝荣的生平往事。“1940年,父亲毅然投身革命工作,并加入中国共产党。在那段烽火岁月里,他积极带领群众为新四军筹备军粮、转运物资,与日本侵略者展开了长期而艰苦卓绝的斗争。”
1943年中秋节前后,陈朝荣接到任务——拆卸裕华扬水厂的废弃机器,以支援新四军兵工厂。而敌人也同样盯上了这批钢铁资源。
“父亲接到任务后,立即发动群众组成拆送队,连续奋战十几个夜晚,拆得旧铁30多吨、铜件1吨多,有力支援了军工生产。”陈彐冲说,正因为抢在敌人前面完成了任务,扑空的敌人恼羞成怒,将陈朝荣视为眼中钉、肉中刺。
1943年11月,陈朝荣在家中不幸被捕。“那年我还小。家里人后来告诉我,当天我一直哭闹,敌人嫌烦要动手打我,是母亲紧紧护住我,她的头部被枪托重击数下,从此落下疾病。”陈彐冲声音低沉。
面对敌人的威逼利诱,陈朝荣坚贞不屈,高呼“中国共产党万岁”,最终在押解途中英勇就义。陈朝荣牺牲后,大丰垦区区委在南阳祥丰小学召开追悼大会,将原裕华乡命名为朝荣乡,将小学命名为朝荣小学。
在陈彐冲家中堂屋里,陈朝荣的烈士证明被精心装裱,悬挂于墙上。“这份证明始终挂在最醒目的地方。全家都因父亲而自豪,无论遇到什么困难,只要想到他的坚韧,我们就有了跨过去的勇气。”陈彐冲说。
【振兴图】
红色沃土的幸福答卷
田含村、村蕴田,小组团、微景观,特色鲜、空间活……朝荣新型农村社区内,农家小院错落有致,主次干道宽阔整洁,主题景观各具特色,勾勒出一幅宁静和美、宜居宜业的乡村新画卷。
“朝荣新型农村社区按照省级新型农村社区示范点标准,由省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设计,突出‘红色朝荣、安居乐业’定位,总占地面积147.95亩,总户数332户,目前已全部交付使用。”朝荣村党总支书记王远玲介绍。
位于村部对面的“宝藏”民宿,已成为不少市民周末休闲的热门选择。“开办朝荣民宿的初衷,是为了更好地传播红色文化与农耕文化。我们借助上海农场、沪苏集聚区的资源优势,鼓励村民发展民宿,把资源变资金。”王远玲说,目前,民宿运营主要采取两种方式:一是鼓励农户改造自有房屋为民宿,二是村集体与企业合作经营民宿。
2024年,经与农户协商,选定村部对面两套96平方米的空置农房进行民宿改造。“两位房主都已60多岁,子女把他们接到城里居住,房子暂时闲置。”王远玲说,村“两委”由此提出“以游养房”想法。
以村级名义统一盘活,签订十年协议,由村委会与上海农场联合装修并运营,收益归村集体。十年后房屋归还农户,装修资产也归其所有。2024年5月初,两套民宿正式投入运营,目前月均收入超3000元。
“为提升游客体验,我们还设计了红色文化路线和乡村体验路线,推动农文旅融合。同时利用社区闲置小菜园推出‘认养一块田’活动,由农户日常管理,游客可参与耕作、采摘,体验农事乐趣。”王远玲说。
【青春志】
广袤田野的青春华章
他曾是企业高管,却因乡亲蔬菜滞销毅然返乡;8年奋斗,带动周边种植小香葱达4万亩,年销农产品3000万元;不仅当选区人大代表,更带领2000多户农民实现增收……
“老家种植的蔬菜质量都很好,但就是销路不畅。我是从农村出来的,更理解农民生产经营的不易。”2017年,党中央作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重大部署,吴建业响应国家号召,投身农业,在家乡朝荣村创办了富裕蔬菜专业合作社。
农民专业合作社是带动农户增加收入、发展现代农业的有效组织形式。“合作社种植总面积超1500亩,以高品质大蒜、小葱、莴笋为主,每年缴纳租金、管理费以及发放农民工工资等120余万元。”吴建业介绍,2024年合作社年亩均产值超6000元,年销售额近3000万元。
“农产品精深加工是农业现代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对提高农产品附加值具有重要意义。”吴建业介绍,作为省级农民示范合作社,富裕蔬菜专业合作社还积极发展净菜加工、脱水蔬菜加工,同时布局蔬菜育苗、新品种培育等领域,推行订单种植、保底回购,让当地农户“放心种、不愁销”。
农村需要年轻人,农业需要年轻人。在吴建业看来,让烈士命名镇村在乡村振兴新阶段、新征程绽放新光芒,意义重大,影响深远。“对年轻人来说,农村和农业都是大有可为的天地。希望能够用自己的经历和实践吸引更多年轻人把学到的本事带回来,投身乡村振兴,让家乡的田野更加充满希望和活力。”吴建业表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