盐城网信 /正文
江苏无锡:立足“长期主义” 抢抓“黄金窗口”,聚链成群绘就空天产业“新蓝图”
2025-08-20 21:40 来源:唔系博报 作者:

今年夏天,无锡密集召开大飞机产业发展座谈会、供应链管理与适航培训会等活动,让越来越多人意识到这座城市的“大飞机梦”正照进现实。鲜为人知的是,在国产大飞机密集起飞的背后,无锡制造业已历经十余年静水深流的转型攻坚,每一步都烙印着这座工商名城向天空进发的坚实足迹。

截至去年年底,无锡航空航天链上企业已达223家,初步构建起从原材料供应、关键部件生产、整机制造、系统集成、整机试验到维修保障的全产业链布局。以传统制造业为基石的无锡,正在全力以赴迎接高端制造时代的到来。

“链”通大飞机的破局之策

截至今年2月,中国商飞累计获C919订单近1500架,其中确认订单近1000架,为满足订单需求,大飞机产能正快速爬坡。

需求有了,企业如何更好应对需求,进入国产供应链?

8月初,无锡召开的大飞机供应链管理与适航培训会给出了答案。此次培训会汇聚了产业链管理、适航审定专家及科研机构力量,围绕航空器、航空零部件、机载系统、航空材料等民用航空重点领域,就大飞机供应链与适航取证、商用航空发动机供应链、航空器适航与安全性、航空器适航审定等主题开展专题培训,助力企业共同攻克供应链管理和适航取证中的难点、堵点,从而深度融入国家大飞机产业链。

国际经验表明,一个航空项目10年后会给当地带来的效益产出比为1∶80,技术转移比为1∶16,就业带动比为1∶12。如今,国产大飞机的产能爬坡期正是无锡企业进入供应链的“黄金窗口”。

培训会上,一位资深专家说:“这是我首次参与由政府搭台的培训会,此次培训会切实为企业创造了精准的产业链合作机遇,有效助力企业快速融入航空产业生态,我也深刻感受到无锡市在推动航空产业发展上的坚定决心与长远布局。”

无锡制造攀高的“澎湃心情”展露无遗。

“质”与“志”共筑的攻坚之路

事实上,陪伴大飞机共同成长的发展之路绝不简单,这背后是无锡航空产业链企业坚持的“长期主义”。

航空航天领域对技术性能、可靠度、安全等有着极为精细的要求。无锡市同步电子科技有限公司是一家专注于高(多)层印制电路设计、制造、电子装联的企业,主要为大飞机的飞控系统、导航通信系统等核心组件提供高可靠性的产品服务。如今在北斗、长征、嫦娥等这些航空装备的背后,都有同步科技PCB产品的身影。

为顺利进入大飞机产业链,同步现已获得AS9100航空航天质量管理体系认证和NADCAP航空航天特殊产品和工艺的认证。但企业市场部经理刘进军坦言,走到这一步并不容易:“我们从前端的技术的升级改造到对内部设备的优化适配,由于初期对认证标准体系缺乏系统性认知,我们在认证推进过程中确实经历了一些曲折探索。”

腾旋科技与商飞机载公司的联合研发已进行3年,每年投入2000多万元研发经费,不计成本的背后,是为了破解关键部件的“卡脖子”问题,腾旋科技总裁李继锁介绍:“1999年公司成立之初,我们的产品就不断受到国外企业的联合打压,我们想借‘入链’大飞机证明中国制造的实力!”

这些企业为何愿意坚持?“信念”是业内人士给出的重要关键词。最根本的是“相信国产大飞机能够一飞冲天”。根据中国商飞市场预测年报(2022一2041)显示,未来20年预计全球新机市场空间超6万亿美元,中国商飞计划在2025年培育发展合格供应商1100家。

选择大飞机就等于锚定高端制造、锚定新质生产力,无锡要坚定地参与大飞机产业链上的竞争。无锡市工业和信息化局副局长左保春表示:“无锡聚力打造航空发动机卓越产业,历经三轮规划、十余年努力,走出了一条稳健、持续、不断自我超越的健康发展道路,已从当年的星星之火逐成燎原之势,形成了具有较强影响力的优势集群。”

“园”与“链”同构的“高地”之谋

无锡前瞻布局,坚持“产业集群+特色园区”发展模式,多点布局、因地制宜打造产业高端兼生态优良的航空航天产业园。

无锡(惠山)航空航天产业园、无锡(新吴)航空航天产业园、无锡(滨湖)南泉民用航空电子产业园等园区内密集落地马格努斯轻型飞机、尚实航空等一批项目。惠山总投资15亿元的航空航天智造园项目已经封顶,下半年就能投用。值得关注的是,惠山不光为园区配套了航空航天产业发展的专项政策,还设立了总规模55亿元的3支产业母基金,从各个角度参与“大飞机”产业的赋能。

园区目前已成为无锡承载项目落地、产学研合作的前沿阵地。此外,无锡深知制造企业若想在大飞机链上的竞争中冲出重围,离不开政府的持续助力,向“长三角区域领先的大飞机产业集群发展高地、国内绿色航空产业的标杆”进军的号角,已然吹响。

就在7月举办的大飞机产业发展座谈会上,无锡明确就大飞机重点产业发展领域建设“3+X”产业体系,即航空发动机制造、特色机载系统、航空新材料,及其他具有高附加值的“高精尖缺”子产业链,建设国际一流的大飞机配套产业关键技术自主高地、核心产品供给高地、科技企业集聚高地。

从抢抓“黄金窗口”破解供应链难题,到以“长期主义”啃下技术硬骨头,再到用“生态共建”筑牢产业根基,无锡的每一步都踏在国产大飞机产业崛起的节拍上。这里既有企业“十年磨一剑”的坚守,也有政府“搭台铺路”的远见;既有“链”通云端的突破,也有“集群成势”的布局。当“车间里的执着”遇上“云端上的机遇”,无锡正以扎实的制造底气、开放的产业生态,在向天空进发的路上稳步前行,让“无锡制造”在国产大飞机的航迹里,刻下自己的印记。

版权声明:凡本网注明来源为“盐城新闻网”或“盐阜大众报”“盐城晚报”各类新闻﹑信息和各种原创专题资料的版权,均为盐阜大众报报业集团及作者或页面内声明的版权人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本网书面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已经通过本网书面授权的,在使用时必须注明上述来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