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末秋初,泰兴田野处处涌动增收热潮。新街镇吉高生态葡萄园里,果农们忙着采摘前的最后管护;黄桥镇连片花生田中,农机穿梭往来进行开沟追肥;古溪镇智能鸭舍内,10万枚新鲜鸭蛋整装待发。近年来,江苏省泰兴市通过打造特色产业、稳定订单链条、盘活闲置资源三大路径,激活乡村发展动能,走出了一条产业增效、资源活用、农民共富的乡村振兴新路子。
特色产业筑基,以小作物串起富民大链条
走进泰兴市广陵镇蔬菜融合集聚中心,工人们正将分拣打包好的青菜有序搬入冷链车。“以前菜卖不出去就烂在地里,现在不仅能直供盒马鲜生,还能加工成预制菜,收入翻了好几番!”木行村种植户的话语中满是喜悦。据了解,广陵镇整合576户菜农资源,建成1500平方米冷链中心,引入脱水蔬菜生产线,让普通青菜附加值提升3倍,带动当地蔬菜产业年产值突破2亿元。
在泰兴,“一镇一品”的特色产业矩阵已全面发力。根思乡的菊花深加工车间里,村民们将烘干的菊花打包装车,发往王老吉集团;河失镇丰远翠冠梨获得绿色认证,举办的采摘节单日吸引游客数百人;古溪镇“数智蛋鸭”项目采用全自动温控系统,使蛋鸭产蛋率提升20%,年产值达1.5亿元。目前,泰兴全市已形成10个特色农业集群,标准化种植基地面积超过15万亩,特色产业对农民增收的贡献率超过35%,成为带动农民致富的重要支撑。
订单链条稳收,用签协议保牢“钱袋子”
“过去每到丰收季就犯愁,得四处找销路,价格还被压得很低。现在有了订单,种什么、怎么种、卖什么价都心里有数,踏实多了。”黄桥镇青壤小花生种植专业合作社负责人蔡红君手持订单合同,笑容满面地说。该合作社统一为农户提供“泰花8号”良种和专用播种机,带动农户亩均收益提升20%。这种“企业+合作社+农户”的订单农业模式,不仅保障了种植户的收益,更大大提升了他们的种植信心。
如今,泰兴的订单农业已从单纯“保销路”向“提价值”升级。在古溪镇,顺和农业与农户签订“三保一补”协议,即保技术指导、保饲料供应、保产品收购,对困难户还提供鸭苗预支服务。目前,全市订单农业已覆盖蔬菜、水果、粮油等八大品类,带动3.2万农户实现亩均增收超15%,让农户在产业链中获得了更稳定的收益。
闲置资源生金,让沉睡资产变“活资本”
傍晚时分,虹桥镇公殿村的江畔晓月露营基地亮起了星星灯,前来休闲游玩的游客络绎不绝。“这个露营基地是由村里废弃的广场改造而成,如今成了网红打卡地,仅今年就为村集体增收30万元。”村支部书记马健介绍道。该基地自运营以来,累计接待游客超30万人次,实现旅游收入超100万元。
泰兴在资源盘活方面的创新举措还有很多。宣堡镇整合5个村的闲置屋顶,建成6000平方米光伏电站,年发电收益近40万元;曲霞镇打破村域界限,整合9个村的农机资源,成立区域化农事服务中心,每亩降低种粮成本40元;滨江镇蔡桥村成立劳务公司,提供稳定就业岗位30余个,村民人均年增收3.6万元。据统计,全市通过盘活闲置资源,年新增集体经济收入1800余万元,开发灵活就业岗位超800个。
接下来,泰兴市将持续以产业增值、链条增效、资源再生为路径,推动农产品深加工和智慧农业全覆盖,实现从“保销路”向“创品牌”跃升,让增收根基更牢、富民成色更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