盐城网信 /正文
江苏盐城:锄头变画笔!10万株葵花见证农民变身艺术家
2025-07-04 09:32 来源:盐阜大众报 作者:安志鹏

潮间带艺术村“湿地葵语”向日葵田里,52岁的陈翠萍攥着画笔,在帆布上落下第一抹黄。在她身旁,十余位手握画笔的村民在田埂上一字排开,面向10万株摇曳的金色葵盘挥动画笔。近日,潮间带艺术村首期农民画培训班正式开班,村民手持崭新画具走进花田,开启了一场从“握锄头”到“执画笔”的跨界艺术之旅。

在专业油画老师手把手的指导下,村民们努力学习调色、笔触与晕染等绘画技艺。“莫怕画错,你比梵高更懂葵花向阳的弧度。”老师轻托学员王桂芳颤抖的手腕鼓励道。为让艺术真正扎根乡土,本次培训题材紧扣湿地葵花、丹顶鹤、渔港风情,唤醒农事记忆;教学依托南京艺术学院团队设计的“构图拓印—色彩填充—细节刻画”三步法,零基础学员最快两周可独立创作;成果直联市场,作品兼具生活美学与衍生价值,确保艺术产出得到有效转化。

这支画笔撬动着乡村产业的升级。黄尖镇世界自然遗产地的丹顶鹤、连绵葵田与渔港风光成为学员笔下80%作品的灵感源泉。国际油画村里还原的233幅梵高、莫奈等大师名作,为农民创作提供美学滋养;成熟的产业链条为画作直接进入潮间带艺术品商店、单向空间书店展销提供了可能。

农民画正成为潮间带艺术村产业拼图的关键一环,推动着从“卖产品”到“卖风景”的深刻跃迁。项目计划复制“弥河银瓜+农民画”成功模式,将乡土画作植入“潮间带”品牌包装,提升农产品艺术附加值;同时串联国际油画村、黄尖牡丹园、万亩菊海等景点,打造“赏名画—学创作—购乡土”沉浸式文旅闭环,延长消费链条。“现在我们村的老姐妹们都以会画画为荣。”兴农村学员感慨,“绘画让我们找到了表达家乡的新方式。”潮间带艺术村的农民正在帆布上勾勒朵朵金葵、翩翩鹤影,将乡村振兴的蓝图绘入黄尖大地的未来画卷。

版权声明:凡本网注明来源为“盐城新闻网”或“盐阜大众报”“盐城晚报”各类新闻﹑信息和各种原创专题资料的版权,均为盐阜大众报报业集团及作者或页面内声明的版权人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本网书面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已经通过本网书面授权的,在使用时必须注明上述来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