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一”临近,江苏南通滨江片区重点城建工程建设现场一片繁忙。观江路(洪江路—姚港路)、滨江中小学周边路网、世纪大道(长江中路—跃龙路)改造提升等工程施工场地内,数百名建设者正以“每天都是节点”的紧迫感全力冲刺,确保如期竣工。目前,观江路正在抓紧进行水稳层摊铺,确保“五一”假期正式贯通、临时开放,世纪大道及学校周边路网在进行雨污水管道施工,力争8月通车。这些市政项目的建成,将有效完善城市路网体系,世纪大道改造与滨江中小学周边路网更是打通教育配套的“最后一公里”,为南通滨江片区发展注入新动能。
串珠成链,打造滨江文旅新名片
洪江路最西头江畔,约10公顷新建成的滨江生态绿化带映入眼帘,路灯已开始调试,游步道正进行彩浆封层施工,进入“五一”开放倒计时。记者在现场看到,进入盛花期的月见草、紫娇花竞相绽放、摇曳生姿。沿江侧控制乔木密度,选用广玉兰、无患子、香樟等乡土树种,保留开阔的观江视野。在这里可感受四季更迭:春观樱花、海棠,夏赏紫薇,秋品乌桕、银杏,冬看水杉。
“滨江生态绿化带南段为活力区,融入观江、娱乐、休憩等多种体验元素。”南通市住建局副局长瞿志军介绍,现场设置了特色廊桥,预留多处阳光草坪、乐享草坪,市民可一边欣赏壮阔长江,一边搭设帐篷、放飞风筝、露营野餐,满足休闲游憩、亲近自然的需求。而北段融入“公园+运动”理念,提供舒适便捷的运动休闲空间,可进行跑步、打篮球、踢足球等多种活动。为带来更好的出行体验,生态绿化带内及观江路两侧设有多处生态停车场,可停放汽车150余辆。
滨江生态绿化带工程中同步实施的滨江绿道先导段已于去年底完工。该段绿道是“南通之链”整体规划的一部分,位于滨江片区港池以北,长约1公里。“南通精心编制《南通之链·滨江绿道概念规划》,串联沪苏通长江公铁大桥至苏通长江公路大桥段沿江区域,升级软硬件,浓厚文化味,打造魅力水岸新空间、城市活力会客厅。”南通市自然资源和规划局详规处处长陈思介绍,“南通之链”滨江绿道规划秉承“串珠成链、连点成线”理念,将现有自然景观、工业遗迹、历史遗存和新建功能节点串联起来,形成“一卷、四幅、五道、八景、二十四驿”,成为集中展示南通滨江城市特色、独特魅力、文化自信和文明建设成果的空间载体,一张“最美江景图”正徐徐打开。
“继滨江花海之后,努力将滨江生态绿化带打造成南通市区聚集人气的新打卡点。”城建集团国盛公司业主代表康婷婷介绍,港池以南的滨江绿道及全民活动基地项目即将启动,届时连点成线,链接沿江城市组团和文旅景点,形成高品质的滨江公共绿色环线,打造南通滨江绿色文旅新名片。
智慧赋能,为工程建设提质增效
施工现场,无人机盘旋高空,5G智能监控屏幕实时闪烁,电力驱动台车有序运输材料……一系列科技创新元素融入施工全流程,以数字化、智能化手段为工程建设提质增效。
作为滨江片区洪江路以北的最后一条新建道路,观江路通车后,将与已建成的云帆路、德兴路、金航路、洪江路组成畅通的城市路网,进一步完善滨江片区交通组织,提升出行便利度。
面对“五一节贯通”的军令状,观江路项目部倒排工期精确到小时,运用“全专业立体穿插”技术,土方开挖与管道预制、钢筋制作同步推进,道路结构层养护期间穿插侧平石、绿化基础施工,实现各工序“无缝衔接”。
项目依托“无人机航拍+5G智能监控”构建立体化监测体系,对施工质量、进度及安全进行全天候动态跟踪。管理人员通过高清回传画面与数据分析,可快速发现问题并优化决策,大幅提升工程管理效率。以往靠人工巡检需要半天,现在通过智能系统10分钟就能完成全域巡查。据了解,南通市城建中心(质安中心)将项目监控归集到统一平台,构建可视化监控体系,实时了解现场施工进展情况,提升安全监管效率。
“这是我们的机械指挥官。”观江路业主代表黄极指着几台压路机介绍,在挖掘机、压路机等道路施工机械上安装智能系统,通过系统设备实时记录工作时长、持续怠速报警、机械油耗记录分析等功能,大大提高了机械运行效率,为项目成本分析与控制提供了有力保障。
值得一提的是,工程施工单位港闸市政公司自行研制了电力驱动台车以替代传统人力搬运。“该设备不仅提升了侧平石运输效率,也从源头降低了人工搬运的安全风险。”项目经理刘昊介绍。
记者在世纪大道改造工程施工现场看到,一套融合资源循环、智能监测与装配式技术的绿色建造体系正在运转。施工单位利元市政公司在老路拆除阶段摒弃传统外运填埋方式,对旧混凝土构筑物进行现场破碎、处理,直接转化为施工便道填料,不仅节省砂石材料采购成本,更实现了建筑垃圾“零外运”。为有效控制施工扬尘,项目还引入智能喷淋系统,通过分布在施工现场的扬尘在线监测设备,实时采集PM2.5、PM10等数据,当监测值超过设定阈值时,启动围挡喷淋、雾炮机等抑尘设备,确保作业区域空气质量达标。
多方联动,保障项目顺利实施
滨江片区是南通今年城建工作谋划“一片区两枢纽六节点”中的重点片区。南通市住建局会同南通市教育、财政、资规、数据、交警等部门统筹推进片区内“一带五路两学校”等项目建设,建立联动机制、争取政策支持、优化审批流程,妥善解决前期征地搬迁等问题,保障项目顺利实施。
工程各参建单位建立常态化沟通机制,确保信息实时共享。建设单位城建集团充分发挥牵头协调作用,建立“日对接”机制,快速响应,确保问题不过夜。设计单位提前介入提供技术支持,施工单位科学编制施工组织方案,监理单位严格把控质量安全关口,形成“建设—设计—施工—监理”多方协同推进的工作格局。
城建集团国盛公司充分发挥党组织引领作用,领导班子驻点办公,现场协调解决施工难题。在道路挖掘、管线迁改等关键环节,组织党员技术骨干成立攻坚小组,带领施工团队24小时轮班作业,展现党员干部的担当作为。
“南通市打造滨江城市客厅是提升城市品质的典型实践,也是还江于民,推动城市建设高质量发展的切实行动。”南通市住建局局长施健表示,要倾力打造高品质的亮点项目、精品项目,塑造滨江城市特色风貌,让人民群众拥有更多的幸福感和获得感,真正建成“面向长江、鸟语花香”的滨江之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