盐城网信 /正文
江苏阜宁:文化空间书写家门口的诗意
2025-03-19 09:19 来源:阜宁县融媒体中心 作者:江慧文 顾项阳

近日,江苏省盐城市阜宁县阜有诗书城市阅读空间、沟墩镇镇史馆2个空间入选2025年度“新型公共文化空间”打造对象名单。这两个分别承载着城市文脉与乡村记忆的文化载体,正潜移默化地滋养着阜宁百姓的精神生活,成为城市文化建设的亮丽名片。

书卷气里飘出烟火气

走进白天鹅公园,一座通透的玻璃建筑掩映在绿树间。1200平方米的阜有诗书城市阅读空间内,3万余册图书整齐陈列,328个阅览座位错落分布。这里不仅提供丰富的书籍资源,还划分出成人自习区、少儿学习一体机等23个功能区。柔和的灯光、舒适的座椅与环抱式的书墙设计,为市民营造出温馨的阅读环境。

清晨开馆后,不同年龄段的读者陆续到来,银发老人戴着老花镜翻阅报刊,年轻人在自习区奋笔疾书,家长牵着孩子走进少儿区挑选绘本。尽管人流不断,空间内却始终保持着宁静,唯有书页翻动的沙沙声与偶尔的轻声细语交织。

“我们致力于为不同群体提供贴心服务。”城市阅读空间工作人员李双介绍道,“少儿区配备益智绘本和数字学习机,自习区为学子提供安静的学习环境,中老年读者也能在这里找到养生、文史类书籍,享受休闲时光。”为保障阅读体验,馆内每日安排专人整理图书、维护设施清洁。“居民们看完书还能到公园散步,让文化生活与自然美景相伴。”

近年来,该县通过打造“阜有诗书”阅读品牌,不断完善阅读阵地建设,推动全民阅读深入人心。同时,借助这一空间举办各类文化活动和阅读分享会,如本土优秀文学作品阅读征文大赛、元宵民俗活动、最美阅读空间摄影大赛等,让市民在浓郁的文化氛围中,感受“诗与远方”近在咫尺。这里不仅是知识的海洋,更是一座城市的文化温度与精神灯塔。

留住乡愁的“记忆博物馆”

在沟墩镇串场河畔,一座由老供销社农资建筑改造而成的文化场馆静静矗立。沟墩镇镇史馆自2023年9月6日正式开馆以来,以“串场遗珍·物阜水秀”为主题,通过460平方米的展陈空间,将千年古镇的历史文脉、红色记忆与乡村振兴画卷徐徐展开。

目前,沟墩镇镇史馆已经发展为涵盖人文馆、红色馆、新时代文明实践微课堂等场馆的多元空间。人文馆内,从地质变迁到现代图景,五大板块串联起沟墩镇的历史长河;红色馆里陈列着抗战时期的老照片、泛黄的革命家书,带领参观者重回烽火岁月。连接两馆的廉政文化长廊,名家篆刻作品与廉政史料相映生辉,成为党员干部教育的“实景课堂”。

“自开馆以来,前来参观的游客络绎不绝。”沟墩镇镇史馆负责人王泽余说,除了本地居民外,还有许多来自周边城市乃至其他省份的游客慕名而来,共同探索这片文化宝藏的独特魅力。“他们在这里能够深入了解沟墩的历史沿革、民俗风情和文化遗产,感受到这片土地潜藏的深厚底蕴。”

镇史馆一旁的串场河波光粼粼,河水流淌千年不息。“不仅要让年轻一代触摸到祖辈的奋斗史,更要让历史文化‘活’起来。”王泽余表示,沟墩镇镇史馆不仅肩负着传承和保护当地历史文化的责任,更是提升群众对家乡文化认同感和归属感的重要平台,让更多人了解并热爱这个充满故事的地方,为乡村振兴注入强大的文化动力,为当地的经济社会发展增添新的活力。

从阜有诗书城市阅读空间的书香,到沟墩镇镇史馆的记忆,一个个“家门口”的公共文化空间,正在悄然改变着市民的生活方式,让文化滋养成为触手可及的幸福。当前,阜宁县着力打造惠民乐民的地域文化,围绕满足群众高品质文化生活需求和擦亮更具辨识度的地域文化品牌,一体化推进了一系列文化惠民工程,丰富群众精神文化生活。以文化织就民生幸福图,让群众在家门口品味书香生活、感受历史温度,新型公共文化服务已然成为一种融入民众日常生活的温暖实践。

版权声明:凡本网注明来源为“盐城新闻网”或“盐阜大众报”“盐城晚报”各类新闻﹑信息和各种原创专题资料的版权,均为盐阜大众报报业集团及作者或页面内声明的版权人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本网书面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已经通过本网书面授权的,在使用时必须注明上述来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