盐城网信 /正文
守护清朗网络空间,需要“有话好好说”
2024-10-14 15:26 来源:江海明珠网 作者:

网络空间是亿万民众共同的精神家园。近日,中央网信办、教育部印发通知,部署开展“清朗·规范网络语言文字使用”专项行动,此举对于净化网络环境,塑造健康、积极、向上的网络文化具有重要意义。

近年来,互联网融入生活的方方面面。随之而来的,是以个性化、缩略化、谐音化为特点的网络语言,正在不断涌现。应运而生的网络语言带有自身鲜明的风格,活跃在不同年龄、不同职业的人群中。作为一段时期的社会流行,一些积极、带有正能量的“网言网语”逐渐被主流文化吸纳。比如,“卖萌”“点赞”“刷屏”等词被收进第十二版《新华字典》,“内卷”“躺平”等词引发广泛的社会讨论……它们不断“出圈”,在丰富汉语词汇的同时,也带给时代更生动的表达。但是,还有一些不规范的生造晦涩的词语,歪曲语言规范、模糊语言界限、挑战公众认知,不仅给信息传播和人际沟通带来负面影响,还污染网络环境、危害网络安全。

语言包罗万象,没有确切的定义。对词汇的创新使用无可厚非,但如果破坏规矩、超出底线,就极有可能走向反面。2024年8月发布的《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显示,中国网民规模近11亿人、新增网民742万人,其中,10-19岁青少年占比分别为13.6%、49.0%。大量“网络烂梗”从虚拟世界走向现实场景,入侵中小学生的日常社交,不少孩子张口闭口就是“你个老六”“完了,芭比Q了”。青少年正处于学习使用语言文字的起步阶段,容易成为“网言网语”的“易感人群”。倘若从小就使用一些简单、贫瘠甚至“黑话”的词汇表达对这个世界的认知,很有可能患上“文字失语症”“思想空洞症”。“5G儿童”怎样顺着网线获取营养,而非“垃圾食品”,是全社会都应该关注的问题。

上网有底线,言语有界限。“网言网语”不是奇言怪语、粗言鄙语,更不是胡言乱语。网络语言文字的规范使用,早已不再局限于语言本身。往小了说,是个人核心素养与自我表达的重要载体,有助于审美和价值观的提升。往大了说,事关国家的发展、民族的自信、文化的传承。此次专项行动聚焦部分网站平台呈现的语言文字不规范、不文明现象,重点整治歪曲音、形、义,编造网络黑话烂梗,滥用隐晦表达等突出问题。但在“人人都有麦克风”的时代,实现网络语言文字的规范使用,还需要社会各界的共同努力。每个人对“恶俗烂梗”多一份抵制,对汉字使用多一份心存敬畏,没有营养的猎奇表达就会少一些容身之所。

一字一世界,一笔一乾坤。我们不能要求所有的表达都一本正经,也不会完全排斥网络流行用语。汉字的魅力是多样化的,我们需要与时俱进,正确处理好守正与创新的底线,才能营造一个风清气正的网络语言环境。(陈佳博)

版权声明:凡本网注明来源为“盐城新闻网”或“盐阜大众报”“盐城晚报”各类新闻﹑信息和各种原创专题资料的版权,均为盐阜大众报报业集团及作者或页面内声明的版权人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本网书面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已经通过本网书面授权的,在使用时必须注明上述来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