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猛镇人大代表陈琪:扎根田野的“新农人”乡村振兴路上奋力前行
2025-04-09 15:18 我言新闻

作为盐都区郭猛镇第十八届人大代表,同时也是一位“新农人”,近年来,郭猛镇鹏顺家庭农场负责人陈琪始终将“人民选我当代表、我当代表为人民”的初心使命牢记心间,在乡村振兴的道路上奋力前行。

右二为陈琪

 

辞工返乡,不忘初心担使命

陈琪出生于盐都区郭猛镇的一个农民家庭,父亲陈鹏顺是鹏顺家庭农场的创始人。从小在田间地头长大的他,对农业有着深厚的感情。2019年,他毅然辞去建筑公司项目经理职务,返乡接棒父亲开创的农业事业。在市区惠农政策持续赋能下,陈琪敏锐捕捉到智慧农业、规模经营等发展机遇。“让农业成为有奔头的产业,让农民成为体面的职业,让农村成为安居乐业的美丽家园”的重要论述,更是让他坚定了深耕乡土的决心。如今的陈琪,正以新农人姿态,带领着乡亲们种好田、挣上钱、过上好日子。

创新实践,履职尽责促转型

回到家乡后,陈琪充分发挥自己所长,积极探索现代农业的发展之路。他带领鹏顺家庭农场实现了从1000亩到5000亩的规模扩张,将几十平方米的临时仓库改建成了占地面积达6000平方米烘干及仓储一体的库房,并申请注册了“护西鹏顺”大米商标,年销售品牌大米150吨,形成了大米全过程产业链。在农业生产过程中,他积极采用新技术、新设备,推动农业转型升级。从前稻麦两季种植时,农田里需要大量人工,而现在采用网格化精细管理农田,大大减少了人力需求。从前没有机械化,收割种植费时费力,现在使用软盘机械化机械旱育秧新技术,机械化作业,不仅提高了效率,还增加了产量,每亩增产100公斤左右。通过运用网格精细化管理、新兴技术以及政府各项惠农补贴政策,亩产利润也从原来的200元提高到500元。他还积极承担区、镇粮食生产全程机械化试点工作及稻麦烘干服务,为周边集体农场和种植大户服务一万余亩,并推广机插秧等农业生产先进技术,实现粮食稳产和增产,为粮食安全贡献力量。

情系群众,实干担当促发展

陈琪深知,乡村振兴离不开农民的共同富裕。作为人大代表,他始终心系农民,积极带动周边农户致富。他不仅在经济上帮助农户,还积极为他们提供技术支持和市场信息,解决他们在生产过程中遇到的困难和问题。先后帮助周边村民发展家庭农场6个,形成粮食生产产业集群,培育新一代种田人。在他的带动下,周边农户的种植技术和管理水平得到了显著提升,收入也有了大幅增加。陈琪希望通过自己的努力,让更多的人参与到现代农业的发展中来,共同推动乡村振兴。

建言献策,代表发声谱新篇

作为人大代表,陈琪积极为“新农人”发声,为乡村振兴建言献策。他深入调研,广泛听取“新农人”的意见和建议。他发现,家庭农场发展到一定规模后,需要配套烘干房、机械库房等设施,但土地指标很少,手续比较繁琐;稻麦种植与其他农业产业相比,亩均收入差距较大,而粮食安全又是国家根本;此外,“新农人”团队化趋势明显,但行业缺乏系统性指导。针对这些问题,他积极向政府部门建言献策,呼吁加强政策支持,优化审批流程,完善行业指导,为新农人创造更有利的发展环境,助力农业现代化转型。

‌陈琪当上人大代表后,把根扎在了田间地头。他用智慧和汗水与乡亲们一起为乡村振兴出力。他用实际行动诠释着人大代表的使命担当,为乡村振兴注入源源不断的动能‌。在他的带动和影响下,越来越多的人开始关注农业、投身农业,为乡村振兴注入了新的活力和希望。

徐娟

版权声明:凡本网注明来源为“盐城新闻网”或“盐阜大众报”“盐城晚报”各类新闻﹑信息和各种原创专题资料的版权,均为盐阜大众报报业集团及作者或页面内声明的版权人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本网书面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已经通过本网书面授权的,在使用时必须注明上述来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