莘野村位于盐都区楼王镇西部,由原莘北、莘南两个自然村庄合并而成。全村共有6个村民小组,总户数923户,总人数3272人,常住人口968人,党员140人,下设六个支部。全村总面积12.75平方公里,其中农作物面积706亩,鱼蟹养殖面积3380亩,高效农业莲藕种植套养小龙虾8977亩。全年集体收入971万元,人均年收入4万元以上。先后获得省级绿美村庄、民主法治示范村、和谐社区建设示范村,市级文明村等称号。2023年莘野村莘北点入选江苏省传统村落名录。
特色产业领航,激活乡村活力之源
精心规划产业蓝图,凭借13063亩耕地、3380亩鱼塘及8977亩荷藕田的资源基础,打造传统农业种植区、荷藕种植区、鱼虾蟹养殖区三大产业区。其中,盐都现代渔业产业园更是全市首批省级渔业产业园,孕育出“楼王鲫鱼”、“北龙港青虾”、“苏北楼王鸡散养草鸡”、“生态莲藕”等知名农特产品,筑牢产业根基。
因地制宜,科学规划,引导群众种植优良品质莲藕。在盐城师范学院科协专家帮助指导下,学习“莲藕+小龙虾”生态种养模式。藕虾套养成为促进农民增收的好门路,解锁乡村振兴的金钥匙。同时,深挖荷花价值,延伸荷产业链,依托传统乡村工业项目,扶持农副产品加工与物流产业,实现产业升级。年轻干部组建“直播助农服务队”,借助网络平台拓宽销售渠道,实现水产品“触网上行”。
围绕特色养殖产业优势,莘野村深入挖掘乡村特色资源,完善农业主题公园与农耕文化体验功能,推出观光、采摘、捕捞、垂钓等活动,实现农业与旅游、文化产业跨界融合。此外,与家庭农场抱团,成立合作社,联合深加工企业,共同应对市场,带动农民持续增收,让乡村产业蓬勃发展,活力尽显。
生态设施并驱,构筑宜居乡村之美
生态治理成效显著,河道清淤、污水处理、水生生态修复与护坡建设多管齐下。同时,大力整治道路沿线环境,拆除违建60余户,成立秸秆农膜回收队,以奖促收,提升回收率。出行条件大幅改善,通村路硬化6.6公里,硬质化率达100%,路灯照明、停车场建设一应俱全。
垃圾处理科学高效,按照“户集、村收、镇转、区处”模式,完善收集、运输、处理环节,配备设施与人员,确保环境整洁,无害化卫生户厕普及率100%。污水管网建设稳步推进,雨水排放与水电管网改造全面完成,保障水电供应安全稳定。
公共服务设施完备且实用,党群服务中心、卫生室、文化场所、商业网点、健身场地等应有尽有,且规模适度、布局合理,满足村民多元需求,为村民打造出舒适便捷、生态优美的宜居家园,尽显乡村建设的科学与智慧。
特色风貌塑造,彰显乡村文化底蕴
秉持“活态保护、适度利用、综合开发”理念,打造特色乡村。在区域划分上明确核心保护区、建设控制区与环境协调区,延续传统格局。在建设中大量采用本地材料,景观小品与雕塑融入乡村元素和产业文化、历史典故,标识系统兼具文化性与传统风貌。新建建筑遵循传统院落格局,与民居协调统一;桥梁改造在原基础上增加统一栏杆样式,保障村民安全。河道驳岸采用“生态+硬质”结合,打造生活性亲水空间,增添乡土氛围。公共活动场地功能不断完善,闲置空间变身打莲湘练舞平台,丰富村民文化生活。
乡村治理强化,培育和谐文明乡风
充分发挥村“两委”成员带头引领作用,践行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理念,把服务农民、造福农民作为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成立专项小组,深入宣传乡村理念,开展村民意愿调查,各方共商建设事宜,构建起多方参与、民主协商的治理模式,将服务村民落到实处。文明实践活动丰富多彩且常态化,涵盖健康检查、文化演出、红色文化交流等多个领域,充实村民生活、增强村庄凝聚力。新时代文明实践站成为党群沟通的重要桥梁,成功打通服务群众“最后一公里”。构建完善乡村治理体系,明确权责,坚持自治、法治、德治融合,发挥村民自治组织与新乡贤作用,推动移风易俗,开展“最美”系列评选,营造良好乡风。同时,聚焦特殊人群,成立关爱小组与服务站,贴心守护。
展望未来,莘野村将在现有成就基础上砥砺前行。产业发展上,持续优化升级,深挖特色产业潜力,拓宽销售渠道,提升市场竞争力。生态设施建设中,加强绿化美化,打造生态景观带。文化风貌塑造时,注重传承创新,丰富乡村文化内涵。乡村治理方面,深化民主协商,加强法治德治建设,提升村民素养。全力打造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现代化乡村,续写乡村振兴新华章。(唐安清刘嘉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