响水县专项协商维护女职工合法权益
2024-11-11 10:11

今年以来,响水县总工会注重发挥完善劳动关系协商协调机制作用,创新方式,多方联动,围绕女职工权益落实中的短板、弱项开展专项集体协商,促进形成办法途径,依法保障女职工合法权益,充分就业使女职工对美好生活向往有幸福感、技能提升有获得感、工作场所友好型有安全感,“三感”成色更靓。

开启就业“直通车”

去年以来,响水县总工会发现县城中小学在校学生中拥有5000多名“陪读妈妈”这一特殊的女性群体,她们期盼在照顾孩子的同时,也渴望能够自食其力挣钱补贴家用。针对这一情况县总协商协调联合县人社部门、响水镇、县经济开发区在县政务服务中心、街道社区、学校广场等陆续举办6场全县“陪读妈妈”入职专场招聘会。一方面根据企业用工需求,另一方面照顾“陪读妈妈”就业意愿,有针对性地引导择业就业,将一批时间灵活、难度系数低的岗位直接送到了“陪读妈妈”面前,实现与用工企业无缝精准对接。每场招聘会都有近40家企业参加,为“陪读妈妈”提供送奶员、手工制作、缝纫服装、财务、服务员、普工等就业岗位5500多个,有近4200名陪读妈妈进场咨询洽谈,达成就业意向3800多人,让她们实现了陪读就业“两不误”的美好愿景。

提升就业“薪技能”

除了“伴学妈妈”这一群体外,社会上还大量的“留守妇女”空闲居家,她们较多时间被牵制和耽搁。如何引导好“留守妇女”让她们有技能、有事做、有钱挣,又是一个亟需要解决好的难题。响水县总工会多次调研响水县创益手工艺术协会、餐饮商会、家政服务公司等10多家社会组织及企业,协商协调引导承担社会责任,服务社区和谐发展,在2021年6月联合启动 “手工进家、妈妈回家”创业发展帮扶项目的基础上,先后在全县相关镇、社区举办了60多场次线上线下培训推介活动。通过网络直播、现场演示、进企观摩、定期培训等方式,努力让留守妇女及部分“伴学妈妈”掌握好手工编织技能、厨艺技能、家政服务技能等。目前,响水镇参学女工手工编织团队已壮大到800余人,编织种类已扩大到120多种。编织品清新雅致,通过苏南厂家代销、公司网上运营,产品一直供不应求,其中72%以上远销日韩和东南亚地区。留守妇女已然成为熟练工,月收入都超出3000元,项目的影响力和带动力直线提升,是一项不可多得的“居家致富项目”,越来越得到广大妇女们的青睐。

奋力建设“友好型”

促进工作场所性别平等,推动“工会女职工组织+大家庭友好型工作场所”建设,是深化女职工权益保护专项集体协商的重要目标。盐城市康泰达工艺品有限公司有女职工 92人,占职工总人数的92%,是个小微企业。2023年11月份集体协商会议在运河镇政府二楼会议室召开。职企双方反复协商签订专项集体合同,明确女工在接送孩子时不受影响享受全勤奖;母亲节向母亲级别的女职工发放价值100元以上的礼品,三八妇女节向全体女职工发放不低于200元的礼品或福利;增加口罩发放数量,实行围裙以旧换新制度,并提供卫生纸巾等,协商结果受到员工的普遍好评。近年来,县总针对女职工心理压力大、孕哺期没有专门休息室、暑期孩子无人帮带等实际困难,在全县启动女工专项集体协商。通过协商大部分企业内部设立了康乃馨服务站,经常性开展女职工健康教育、心理咨询、法律援助等服务;明确孕期女职工可根据自身需要调整工作时间,孕期及哺乳期女职工不安排夜班,调整至白班后薪资待遇保持不变。部分企业还由行政方出资举办夏令营托管班,解决职工子女无人照料等一系列问题,有效地帮助女职工排忧解难,促进她们安心放心全心地投入工作,全县大家庭友好型工作场所建设普遍加强。

责任编辑:祖伊美 张兆领 韩立东

版权声明:凡本网注明来源为“盐城新闻网”或“盐阜大众报”“盐城晚报”各类新闻﹑信息和各种原创专题资料的版权,均为盐阜大众报报业集团及作者或页面内声明的版权人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本网书面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已经通过本网书面授权的,在使用时必须注明上述来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