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河镇:全产业链布局催开“致富花”
原创
我言新闻 2025-09-15 08:14

初秋时节,响水县南河镇的万亩西兰花种植基地里,翠绿的西兰花如棋盘般铺展。作为全国首批农业产业强镇、全国“一村一品”示范镇,该镇通过大力发展西兰花特色产业,实现了乡村振兴的高质量发展。

“强基计划”掷地有声。今年,该镇投入600万元专项资金建设涵洞17座,疏浚河道16条,新建水泥路15.5千米,架设400V低压输电线路5.3千米。这些基础设施为西兰花产业的高效发展提供了坚实保障,目前全镇西兰花配套建设的滴灌系统使水肥利用率提升80%,大大降低了生产成本。

该镇与6家科研院所建立战略合作,组建西兰花产业研究院,攻坚种源“卡脖子”难题。这类由镇企校联合培育的耐寒品种,不仅将采收期延长20天,花球紧实度更达到出口级标准。江苏省农科院与当地合作成立了苏北地区首家博士服务工作站,推广“穴盘流水线育苗”“窄畦宽行栽培”等8项新技术,试种抗病高产新品种60余个,机械化覆盖率超90%。

全产业链布局,实现价值最大化。面对农产品保鲜期短的行业痛点,该镇创新推行“四村联建”模式,由薛荡、新荡等四个行政村投资1050万元建设农产品冷链仓储集群。镇域内建成总库容4.2万吨的智能冷库,配备-18℃速冻生产线,使西兰花保鲜期延长至120天。

在补链强链的攻坚战中,该镇更将目光投向精深加工领域。通过引进万银、振亚、旭泰等3家农业龙头企业,开发出速冻菜、脱水蔬菜脆片、花青素提取物等深加工产品。原本被视作废弃物的根茎叶,经过科研技术转化,转变为高蛋白饲料和生物有机肥,仅此一项每年就消化茎叶废弃物数千吨,真正实现了“变废为宝”。

该镇通过“企业+基地+农户”模式,构建了从种苗繁育、种植管理到加工销售的西兰花产业完整链条。全镇西兰花种植面积达3.8万亩以上,年产量达9.6万吨,并为当地村民提供了大量就业岗位,现在全镇西兰花产业日均用工达2000余人,其中留守妇女、低收入群体占比超过六成。

通过注册“春嫂”“灌江”“青栩”等品牌,该镇农产品附加值显著提升。电商直播、国际出口双渠道发力,旭泰公司产品直供上海、浙江等大型市场,并销往日韩等国家和地区。去年全镇仅西兰花产业总产值就突破8亿元,成为名副其实的“致富花”。

走进南河,西兰花大道串起一幅幅增收致富的奋进图;走进村庄,沿线村民不仅获得土地流转租金,还能在基地务工获得薪金,“两金”叠加让村民钱袋子日益充盈。这朵小小的“致富花”已经绽放出绚丽色彩,为南河实现“全县乡村振兴第一镇、全市农业乡镇前十强”目标注入澎湃动能。(姚逸鹏 王声高)

责任编辑:王继芳 陈为琨 李腊茹

版权声明:凡本网注明来源为“盐城新闻网”或“盐阜大众报”“盐城晚报”各类新闻﹑信息和各种原创专题资料的版权,均为盐阜大众报报业集团及作者或页面内声明的版权人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本网书面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已经通过本网书面授权的,在使用时必须注明上述来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