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有镇康庄村:党建领航,奏响乡村振兴新乐章
2025-05-17 15:33 我言新闻

在响水县大有镇,康庄村高举党建旗帜,如璀璨明珠般在乡村振兴的时代浪潮中迸发夺目光芒。走进康庄村,新中式小楼整齐排列,水泥路四通八达,2万亩绿色生态循环农业园里麦浪起伏,丰收在望,村史馆更是成为远近闻名的“网红打卡点”,吸引着众多游客前来参观。

回溯历史,20世纪50年代,康庄村就曾作为全国农业生产先进典型,荣获周恩来总理亲笔签署的国务院奖状,彼时形成的“自力更生、艰苦创业、乐于奉献、勇于争先”康庄精神,历经岁月洗礼,代代传承,激励着一代又一代康庄人勇担时代使命。如今,康庄村党委紧握党建引领这把“金钥匙”,走出了一条产业强、农民富、农村美的乡村振兴新路径,先后入选省级传统村落名录、市特色田园乡村,村党委也荣获“盐城市乡村振兴先进集体”“五星级党组织”“四优”党组织等诸多称号,成就斐然。

筑牢战斗堡垒,夯实党建根基

康庄村党委始终秉持“抓好党建是本职、是最大政绩”的理念,把建强村级班子作为关键任务。从致富能手、种养大户、返乡创业能人中选拔5名优秀同志充实到村“两委”班子,为班子注入新鲜血液,提升战斗力。严格落实村干部管理规定,将评星与日常工作紧密挂钩,推动乡村振兴任务落地见效。

同时,创新党建模式,将党组织建在产业链上,成立优质大米产业委员会,把党员骨干、致富能人凝聚起来,实现党员聚在产业链、群众富在产业链。借助党员活动日,深入开展“学党史、忆村史、强党性”等活动,激发党员干部在乡村振兴中勇当先锋、开拓创新,让党组织成为乡村发展的坚强战斗堡垒。

深挖产业潜力,激活发展动能

立足自身资源优势,康庄村大力发展特色农业,探索有机种植之路。村“两委”牵头成立康庄大稻合作社,流转500亩土地开展示范种植;与黄海农场合作,成立新蓝海康庄生态农场有限公司,流转2000亩土地作为育种基地。借助中粮集团生猪养殖场的猪粪资源,经发酵变成沼液用于稻田灌溉,产出的“康庄大米”口感香醇、品质优良。

为延伸产业链,康庄村投入3000多万元建设康庄稻米产业园,引入年加工10万吨的稻米流水线和日烘干300吨稻米流水线各1条。积极推广富硒水稻、无土蔬菜栽培、果蔬加工等项目,推动农业产业与市场紧密对接。开展“小田变大田,碎田变整田”改革,整理出耕地520亩,土地流转溢出土地160亩,净增土地收益68万元;盘活粮库、农机等集体资源,增加经营性收入。通过一系列举措,去年全村集体经营性收入近120万元,产业发展成果显著。

优化人居环境,绘就乡村新貌

在乡村建设过程中,康庄村党委以人居环境整治为突破口,创新“里子面子齐抓”模式,投入50余万元开展环境整治攻坚战。通过地毯式清理“乱堆放”、拆除破旧厕所及彩钢瓦整治等,实现村容村貌焕然一新。同步推进19.8公里生态河道建设,构建起‘水清、岸绿、景美’的生态水系;投放200多个垃圾桶,持续提升村庄环境卫生,让村庄处处皆景,时时入画。

以新型社区为中心,康庄村创新推进新老村庄融合发展,新建95户新型社区房屋,并对社区进行全方位提升,入口标识、墙体绘画与景观灯相得益彰,打造出宜居宜业的幸福家园。同时,实施基础设施“焕新工程”,改造提升10公里农村道路,维修架设路灯100多盏,让村民不仅住上好房子,更享受到便捷的现代化生活。

深化服务内涵,提升治理温度

康庄村以党建为引领,推动村庄“自治 + 法治 + 德治”红旗治理模式,树立“人口、地域、管理 +”工作理念,通过“网格化”服务和“技防”手段,以“小网格”守护大平安。

成立党建引领乡村振兴 + 暖邻志愿服务示范康庄志愿者服务队,发挥党员“红色引擎”作用,构建“群众自治圈”和社会共治圈,升级打造15分钟服务圈。探索党建 + 助老服务新模式,建成“助餐小院”和“长者食堂”,为老年人和残疾人提供助餐服务。志愿者服务队定期开展“敲门行动”,今年以来,共入户走访群众100余人次,接受群众咨询300多人次,为群众办实事100多件,让村民切实感受到温暖与关怀。

大有镇康庄村党委书记张玉海满怀信心地表示:“未来,我们将继续传承康庄精神,强化党建引领,把实事办到群众心坎上,在乡村振兴的道路上持续奋进,将康庄建设成为更加宜居、宜业、令人向往的现代化乡村。”在党建引领下,康庄村正以坚实的步伐迈向更加美好的明天,续写乡村振兴的精彩篇章。(刘东东 乔芳 胡元同)

版权声明:凡本网注明来源为“盐城新闻网”或“盐阜大众报”“盐城晚报”各类新闻﹑信息和各种原创专题资料的版权,均为盐阜大众报报业集团及作者或页面内声明的版权人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本网书面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已经通过本网书面授权的,在使用时必须注明上述来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