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选择到周仁甫爷爷的家乡——小尖镇‘华余村’‘小广村’‘姜圩村’等地开展红色寻访系列活动,就是要进一步弘扬郑华余、李文广等烈士的革命精神,在周仁甫爷爷的带领下,运用好红色资源,赓续红色血脉,让红色基因永不褪色、代代相传。”
2025年2月8日上午,“仁甫·梓航”红色文化寻访工作专题汇报会在江苏省盐城市响水县中国好人周仁甫志愿服务工作站内举行。响水县“仁甫·梓航”红色基因传承志愿服务大队、小尖镇姜圩村胡大姐邻里互助志愿服务队、南京师范大学中北学院大学生志愿服务队的40余名大小志愿者参加,“江苏好少年”、响水县仁甫·梓航星火传承志愿服务大队大队长、仁甫·梓航铁军红色文化寻访团团长顾梓航作总结发言。
继2023年12月9日成立“响水县仁甫·梓航铁军红色文化寻访团”以来,他们利用节假日一直从事红色寻访工作从未间断。如何才能将活动做得更深入、更有效?让“仁甫·梓航”团队的城里孩子在传承红色基因中传递红色关爱,让农村留守儿童同享欢乐假期,在参与红色故事宣讲,接受红色教育的同时又零距离感受“江苏好少年”顾梓航等同龄孩子榜样的力量,在红色文化的影响下健康成长,全国人大代表、全国劳动模范、中国好人志愿服务工作站名誉副站长、小尖镇张集关工委主任姚开标一直思考着,并带领志愿者们从学生们刚放寒假便开始紧张筹备。
感动,就要大声讲
1月28日除夕下午,“逐梦缤纷冬日•追寻红色记忆”——响水县“仁甫·梓航”铁军红色文化寻访团关爱留守儿童专项行动,来到响水县小尖镇姜圩村党群服务中心。
此次活动,由中国好人周仁甫志愿服务工作站、小尖镇张集关工委、小尖镇姜圩村党总支、小尖镇新时代文艺宣传志愿服务大队、仁甫·梓航铁军红色文化寻访团和小尖镇姜圩村胡大姐邻里互助志愿服务队联合主办。活动中,“仁甫·梓航”铁军红色文化寻访团的20名团员轮番上场,汇报前一阶段红色寻访成果,声情并茂地宣讲了李文广、郑华余、吕恩谭、路均平等在响水大地上牺牲的革命烈士英雄事迹。宣讲团成员年龄最大的朱文博19岁,来自南京师范大学中北学院,最小的姚星宇6岁,来自响水县实验小学,团长顾梓航才9岁,来自响水县银河路小学。他们的生动宣讲赢得了现场阵阵热烈掌声,特别是团长顾梓航朗诵的《倾情的诉说——我的爸爸吕恩覃》,如泣如诉的表演让在场的所有人为之感动,将红色故事宣讲活动推向高潮。
幸福,必须懂分享
春节前几天,小尖镇姜圩村胡大姐邻里互助志愿服务队队长胡锦素的家中非常热闹。今年,胡锦素又主动放弃了去大城市与儿女们团聚的机会,带领邻里互助的志愿者分工协作,一起动手搓元宵、包饺子、炸肉圆,并带着其他年货,走访慰问了华余村、姜圩村、港湾村等周边的部分孤儿、留守儿童和空巢老人,给他们送去温暖和新年的祝福。
朱文博是南京师范大学中北学院响水县大学生志愿服务大队执行大队长,他带领陈昌盛和人文学院刘欣欣及邹林洁等4名大学生志愿主动请战加入仁甫·梓航铁军红色文化寻访团,与寻访团的团员一起用自己的零花钱购买了新年大礼包,给当地留守儿童送上学习用品和牛奶、零食等年货,并结对互动,就如何进一步做好红色寻访活动、红色故事宣讲和红色关爱志愿服务活动交流了心得体会。
和平,仍要常守望
“世界正处于百年未有之变局。虽处和平年代,但我们必须居安思危。开展红色寻访活动,就是要让城里的孩子和农村留守儿童结伴而行,通过深入了解革命烈士们的英雄事迹,主动接受革命传统教育,增强了大家的家国情怀。”活动中,响水县志愿者协会常务副会长、中国好人周仁甫志愿服务工作站站长蔡丽萍对红色寻访活动作了简要阐述。
小尖镇华余村、小广村是以革命烈士郑华余、李文广名字命名的红色村庄。中国好人、全国模范退役军人、百岁抗战老兵周仁甫是郑华余的同乡,李文广的战友,三人曾一起并肩战斗过。周仁甫一直以牺牲的战友为榜样,离休前忘我工作,离休后继续无私奉献、发挥余热,义务向青少年宣讲红色故事2000多场次,捐资100多万元用于扶贫济困、修路建亭,直接帮助130多名困境学子完成学业。2021年3月,时年97岁的周仁甫又领衔创办了“中国好人周仁甫工作站”,并担任名誉站长。今年101岁高龄的他仍然坚持宣讲党史,传承红色基因。
近年来,工作站组织响水县仁甫·梓航星火传承志愿服务大队和仁甫·梓航铁军红色文化寻访团的志愿者以响水县革命烈士陵园和小广村、华余村等12位烈士命名的村为主阵地,通过组织红色文化主题寻访实践活动,引导广大青少年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争当红色文化的寻访者、传承者、守望者。
“大力弘扬红色文化,关键要牢记嘱托,感恩奋进,把红色资源利用好、把红色传统发扬好、把红色基因传承好,为中国式现代化响水新实践凝聚昂扬奋进、团结拼搏的精神力量。”在2月8日上午的总结会上,周仁甫坚定地表示。(吉林 朱文博/文 陈东海 孙静/图)
责任编辑:问泽祥 张勇峰 刘华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