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研共学共成长 民族团结向未来——察布查尔锡伯自治县海努克镇优秀中考生来亭开展研学活动
原创
封琳 吴苇莘 2025-08-12 15:59

为进一步加强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宣传教育,促进各民族青少年交往交流交融,8月6日至11日,在亭湖区委统战部的关心指导下,南洋镇迎来了结对共建单位——察布查尔锡伯自治县海努克镇22名优秀师生代表来亭开展研学活动。研学团队先后走进新四军纪念馆、泰山庙、盐城博物馆、丹顶鹤自然保护区、大洋湾生态旅游景区等文化点位,在行走的课堂中厚植家国情怀,共同描绘民族团结进步同心圆。

生态印记:湿地绿城铺展自然画卷

盐城是黄海潮汐孕育的湿地绿城,南洋镇陪同海努克镇优秀中考生走进了丹顶鹤自然保护区、中华麋鹿园和大洋湾生态旅游景区,开启了一场与湿地生灵对话、同自然肌理相拥的生态研学之旅。丹顶鹤自然保护区中,同学们沿着木栈道缓缓前行,远远便望见丹顶鹤伸长脖颈,悠闲地踱步觅食,偶尔振翅掠过水面,留下一串清越的啼鸣,同学们认真聆听着“湿地之神”与盐城的千年羁绊,更深刻理解了“保护一片湿地,就是守护一个家园”的深意。中华麋鹿园里,一群“四不像”正低头啃食青草,头顶的犄角在阳光下闪着光泽,当得知这里是世界上最大的麋鹿野生种群保护区,看到麋鹿群在湿地中自由驰骋的画面,大家不禁为这幅“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图景而赞叹。若说湿地与生灵展现了盐城的野趣之美,大洋湾生态旅游景区则诠释了城市与自然的巧妙融合,同学们纷纷感叹仿佛走进了一幅流动的江南画卷,“这里的树这么绿,水这么清,感觉空气里都带着甜味。”学生娜依玛·热合买提江感叹道。

璀璨文化:千年文脉诉说盐城故事

泛黄的古籍、斑驳的文物、生动的场景复原,盐城博物馆、海盐博物馆将盐城数千年的文明故事与海盐文化的独特魅力娓娓道来,让远道而来的学生们沉浸式感受了这座城市的历史厚度与文化温度。在盐城博物馆,“天下盐城”基本陈列展区成了首站,一件件文物串联起盐城从黄海之滨的荒滩渔村到兼具生态之美与人文底蕴的城市变迁史。看着展柜中出土的古代农具与渔业工具,海努克镇学生阿力艳·艾孜木江不禁感叹,“黄海孕育了这片土地,也孕育了这里的人们勤劳坚韧的性格,和我们家乡的劳动人民特别像。”移步海盐博物馆,“生命之盐”主题展览为同学们打开了一扇认识海盐文化的窗口,从“煮海为盐”的古老技艺到现代化制盐工艺的演进,从盐税制度对国家经济的影响到盐商文化的兴衰,通过实物展品、多媒体演示与场景再现,同学们详细了解了盐城作为“千年古城”的辉煌过往。

历史回响:铁军薪火激荡青春心灵

为深入学习新四军在盐阜地区的抗战事迹,引导海努克镇优秀中考生们传承红色基因,南洋镇陪同研学团队走进了新四军纪念馆与泰山庙。新四军纪念馆里,锈迹斑斑的步枪、磨损的军号……实物展品与影像资料交织,勾勒出新四军在盐城重建军部、浴血奋战的壮阔画卷。同学们站在展板前,认真阅读着“皖南事变”后新四军不屈抗争的历史,“以前在课本里学过新四军的故事,今天亲眼看到这些文物,才真正明白什么是铁军精神。”学生哈丽萨木·吐尔逊江不禁感叹。移步泰山庙,这座古朴的院落因承载着特殊的历史记忆而更显厚重,推开斑驳的木门,当年新四军军部的作战室、会议室、首长办公室原样保存,“陈毅、刘少奇等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曾在这里运筹帷幄,指挥华中抗日军民与敌人展开殊死搏斗。”海努克镇的学生们听得入神,他们深刻理解了“铁军精神”的内涵,更让两地在红色文化的浸润中结下了深厚友谊。

谈到对这次研学之旅的感受,海努克镇副镇长关艺伟表示:“这次的研学活动,让我们的孩子,不仅领略了黄海之滨千年古城的独特魅力,还让我们深深地感受到了盐城人民的热情与温暖。盐察一家亲,我们也非常欢迎盐城所有的朋友,来我们新疆察布查尔锡伯自治县做客,来感受不同的地域魅力。”学生阿力菲尔·库尔班江则说:“通过此次研学,我了解到盐城是一方红色铁军文化薪火相传、白色海盐文化源远流长、绿色湿地文化得天独厚、蓝色海洋文化继往开来的发展热土,让我大大地开阔了眼界,丰富了知识。”

活动虽已结束,但跨越地域的情谊仍在延续,南洋镇将继续紧扣“民族团结一家亲”的主旋律,持续推进与海努克镇的结对共建工作,以更丰富的形式、更务实的举措,让两地群众在文化互鉴中拉近距离,在互帮互助中凝聚合力,让“一家亲”的暖流融入两地发展的方方面面,共同谱写民族团结进步的新篇章。(封琳 吴苇莘)

责任编辑:乔颖 徐向林 陆海涛

版权声明:凡本网注明来源为“盐城新闻网”或“盐阜大众报”“盐城晚报”各类新闻﹑信息和各种原创专题资料的版权,均为盐阜大众报报业集团及作者或页面内声明的版权人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本网书面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已经通过本网书面授权的,在使用时必须注明上述来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