亭湖区交通运输局:“亭湖模式”养好亭湖农路
原创
赵娟 2025-07-24 16:25

为进一步巩固提升“四好农村路”建设成效,亭湖区交通运输局立足辖区内农村公路的实际特点,积极探索具有亭湖特色的多元化管养模式,通过持续发力提升农村公路网络的整体质效,农村公路的安全系数、通行能力与服务水平得到显著提高,为乡村出行与发展铺就了更坚实的“民生路”。

打破瓶颈,全面深化市场化养护模式

2019年体制改革后,为迅速解决人手不足、设备欠缺、专业不强等问题,亭湖区积极探索农村公路市场化养护模式,以县道为试点,通过公开招投标优选公路养护专业队伍。后逐步向各镇推广,通过不断摸索磨合,将乡村道路养护由原来“村居包干”模式转变为“市场专业”养护模式。为促进养护资源集约化,提高养护资金的使用效率,2024年在市场化养护的基础上进一步探索实施县道3年长周期养护模式,激励养护单位在农村公路养护方面投入更多专业养护设备。近三年,全区773公里农村公路已100%实现市场化养护,农村公路列养率达100%,自动化检测率由50%提升到100%,优良路率提升了5%以上,优良路率位列全市前列。

充足资金,全盘做好资金保障机制

区委、区政府高度重视“四好农村路”建设,区财政每年保障养护专项资金及奖励资金700万元,其中设立100万元专项奖金激励引导各单位做细做实做好养护工作。各镇积极主动自筹资金对路面技术状况指标较差路段、桥梁进行维修改建。对符合上级补助要求的项目,区交通局积极协助申报补助资金,缓解地方财政压力。近年来,农村公路养护资金始终坚持不低于省级标准,每年区级及上级财政补助每年投入农村公路日常养护与工程不低于1000万元,极大地缓解了基层农村公路养护的资金压力,为农村公路市场化养护与路况提升提供了坚实的资金保障。

群策群力,全员积极打造安全路网

为全面提升农村地区交通安全水平,集中多方力量,紧盯路域环境、路网保畅、路段安全,加大防范和整治力度,努力为群众出行打造“畅安舒美”的公路通行环境。2024年至2025年,每年组织1次“公路医生进乡村”专项行动,邀请公安、交通、应急等各领域专家24人次进行现场“把脉会诊”,指导落实各责任单位提升完善道路安全防范措施,针对开放大道、兴洋线等农村公路事故多发路段,现场科学制定整治方案,在未增加桥梁荷载前提下,解决了兴洋线桥梁亮化等问题。

根据市、区交安办要求,联合交警部门开展农村地区道路交通安全提升工程,全力保障农村地区道路安全畅通。近三年,针对农村地区道路安全提升工程累计完成投资2510余万元,增设信号灯或监控设施31处、错车道6处、中杆灯33处、爆闪灯419个、凸面镜219个、警示桩等设施若干,实施444处路口绿化整治,保障视距通透。通过农村道路安全整治,2023年11月以来,全区农村道路交通事故数较之前下降40.6%,事故死亡人数下降35.58%。

科技赋能,全力构建智能监管体系

聚焦农村公路管养智能化发展,以“科技赋能、智慧先行”为核心理念,积极实践探索农村公路智慧养护。结合亭湖农村公路特点,开发“亭管养”小程序,将全区农村公路、桥梁信息及养护信息全部纳入系统管理,40余台移动巡检终端遍布全区773公里农村公路,常态化开展巡检作业,月均累计形成5500多次巡查记录。巡查过程中,系统采集GPS定位、水印时间及图片形成巡查记录,实现“病害可追踪、质量可量化、责任可回溯”,病害修复响应时间最快可缩短至4小时以内,为道路养护决策提供精准数据支撑。针对重要路口、重要部位安全,将9处农村公路下穿通道、23处主要路口、5处重要桥梁现场安装监控并全部接入“亭管养”系统,实现重点部位交通安全“掌上管控”。

得益于高质高效的农村公路养护“亭湖模式”,2023年亭湖区成功创成全国“四好农村路”示范县,2025年县道丹鹤线荣获全国“美丽公路项目”。接下来,亭湖区交通运输局将进一步优化“亭湖模式”的管理措施,强化智能管养,寻找农村公路美化亮化新突破,全力保障亭湖农村公路持续畅通、安全运行。(赵娟)

责任编辑:乔颖 徐向林 王彦

版权声明:凡本网注明来源为“盐城新闻网”或“盐阜大众报”“盐城晚报”各类新闻﹑信息和各种原创专题资料的版权,均为盐阜大众报报业集团及作者或页面内声明的版权人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本网书面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已经通过本网书面授权的,在使用时必须注明上述来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