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射阳县四明镇实施“半亩地”增收计划,让居民面对家前屋后没人要的“犄角旮旯”“十边地”,动起了脑筋,念起了“致富经”,使“半亩地”经济成为致富“聚宝盆”。
沿射四线通洋大桥向西,便进入四明镇新塘村地界,放眼望去,沿公路一线十余里,塘沟河汊,菱叶片铺满水面。为使沟塘不浪费,新塘村以每亩十几元的价格,承包给辖区群众开发利用,在村两委的引导下,通过多年的发展,种植户从菱角的选种、培育到出售一整套流程现在都能熟练掌握,目前,全村累计种植菱角100多亩,每亩产量大约1200斤,一种一收,可为老百姓额外增加几千元的收入。
眼下菊花陆续进入采摘期,四明镇李尖村村民家前屋后十边隙地的菊花长势喜人、丰收在望。李尖村土地流转给国投后,该村以“芯谷里”现代农业示范基地建设为契机,引导农户种植菊花发展“半亩地”庭院经济,沿线实施“半亩地”菊花种植农户135户、面积近100亩,平均每户增加收入近5000元。不但让村民有效实现十边隙地高产高收,同时给村庄也带来的新变化,家前屋后形成了独特的农业景观。
中秋节过后,在四明镇的文明村停着一辆辆长途卡车,外出育菇的菇农把从家里一车车菇料搬上大卡车码放整齐,准备出发,这种景象是“半亩地”带来的生机活力。村民在村“两委”的引导下,利用家前屋后“半亩地”发展食用菌生产,都取得了可观的经济效益。射阳平菇还获得了国家地理标志证明商标。小小的菌菇给村民带来了想都不敢想的收益,也带来了幸福美好的生活。
四明镇在“半亩地”实施的过程中,根据各村种植习惯和自然资源禀赋,大力推广菊花、花生、大蒜、菱角等高效经济作物,取得了可观的经济效益。下一步,该镇将有步骤推动“半亩地”计划并不断进行辐射。(张永成)